第十章植物的生殖与成熟
第一节花粉生理
一.花粉的化学组成
1.壁物质(65% )
①外壁(厚):纤维素、角质、花粉素(孢粉素)、蛋白质.
花粉素:特有成分。性质稳定,吸水性强。
外壁蛋白:糖蛋白,由绒毡层合成,有识别作用。
②内壁(薄):果胶质、胼胝质、蛋白质;
内壁蛋白:由花粉自身合成,多数是与花粉萌发及花粉管伸长有关的水解酶类。有识别作用。
2.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等.
作用: (1)吸引昆虫传粉;
(2)防止紫外线对花粉粒的破坏;
(3)限制自花结实。
3.碳水化合物与脂类
淀粉型花粉——风媒传粉
脂肪型花粉——虫媒传粉
(1)碳水化合物:
淀粉、蔗糖的有无是淀粉型花粉发育程度的指标。
(2)脂类:可作为结构成分和素溶剂。酯有吸引昆虫的作用.。
4.氨基酸(6%~28%)
脯氨酸含量较高,与育性有关;可提高花粉抗性。
5.酶类
水解酶含量高,其最适pH偏酸性,而花粉pH中性或偏碱性,说明授粉后到酸性柱头上才有活性。其中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的同工酶可用作亲缘关系鉴定。
6.植物激素:IAA、GA、CTK、ETH、BR
7.维生素:B、C、E
8.无机物:2.5%~6.5%,含硼。
二.花粉的寿命与贮藏
1.花粉的寿命
(1)因植物种类而异:几分钟~几年不等。
(2)与花粉结构有关:二核花粉寿命长于三核。
(3)与外界条件有关:高温、高湿、高氧、高光强均降低生活力。
2.花粉的贮藏:
延长花粉保存期的条件:低温、干燥、低O2、高CO2、避光。
超低温、真空、冷冻干燥可延长寿命。
有机溶剂保存:苯、丙酮、石油醚等。
3.花粉生活力测定
(1)显法(TTC显法)
(2)人工培养法:
培养基:蔗糖10%~20%,100~200mg·L-1硼酸。加柱头液。温度:20~30 ℃.保湿。
第二节授粉生理
授粉:成熟花粉落在
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一.柱头的受粉能力
1.柱头的生理特点
湿润型:有分泌物,显酸性,粘着花粉,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有识别花粉作用。
干燥型:无分泌物,表皮细胞外表面有蛋白质膜,有识别花粉作用。
2.柱头寿命与授粉能力
柱头寿命比花粉寿命长。开花前柱头就有受粉能力,之后加强,到高峰再下降。可维持数天。
二、花粉与柱头的相互识别(亲和力认定)
识别方式:
1.花粉外壁蛋白与柱头外膜蛋白的识别:授粉→花粉吸水→释放外壁蛋白→与柱头表
面蛋白识别。
亲和的,花粉释放角质酶,消化柱头表面的角质层,花粉管沿花柱延伸;
不亲和,花粉角质酶为花柱所抑制,花粉管不能生长;或柱头表面迅速产生胼胝质沉淀,阻止花粉管进入花柱。
2.柱头S-糖蛋白与花粉RNA 的识别
柱头乳突细胞表面及花柱组织中都存在S-基因,其表达物S-糖蛋白,有核酸酶活性,能被不亲和花粉吸收,降解其内的RNA。
3.花粉特定素与柱头特定酶之间的识别:
连翘的两种花:
雌高雄低,花粉中含有槲皮苷素,柱头中含有分解芸香苷的酶;
雌低雄高,花粉中含有芸香苷素,柱头中含有分解槲皮苷的酶。
4.花柱组织对花粉管的识别:不亲和的中途停长。
连翘的两种花
•花粉与柱头的多级识别
接受←花粉落到柱头乳突细胞上→排斥
↓↓
花粉粒吸水,萌发出花粉管不被识别,不吸水,不萌发
↓↓
接受———————————→排斥
↓↓
花粉管进入柱头花粉管不进入柱头
↓↓
接受———————————→排斥
↓↓
花粉管在花柱内生长花粉管在花柱内生长受阻
↓↓
接受———————————→排斥
↓↓
花粉管进入胚囊———→花粉管不能进入胚囊
↓↓
接受———————————→排斥
↓↓
实现受精,形成合子不能受精,不能形成合子
※花粉识别机制的意义:
远源杂交不孕:保持物种的稳定性。
•自交不亲和性:防止退化,增强适应性。
※克服不亲和的方法:
•花粉蒙导:在不亲和花粉中混入杀死的亲和花粉,混合授粉,能使不亲和的花粉受精。这种被杀死的亲和花粉起着蒙导作用,称为蒙导花粉。
•提前授粉或延期授粉:
•破坏有识别能力的物质:32~60o C高温可杀死糖蛋白。
三.花粉萌发与花粉管伸长
1.花粉萌发过程
花粉管在雌蕊中的生长是定向的,总是朝向花柱、子房、胎座、胚珠、胚囊方向生长。
——向化性。向化性的产生认为与Ca2+的浓度梯度有关。
2.花粉萌发条件
(1)糖: 维持渗透平衡,营养。
(2)硼: 促进花粉管伸长(促进糖吸收与代谢,参与果胶物质的合成)。
(3)胡萝卜素、维生素、钙: 促进花粉管伸长。
(4)温度(20~30℃)。
适当湿度,湿度过大时,花粉易涨破。
(5)体效应:落在柱头上的花粉越多,萌发的越多,花粉管生长越快。
四.授粉后花粉与柱头的代谢变化
1.花粉的代谢变化:
(1)转录转译开始,蛋白质合成加强,用于生长;
(2)水解酶活性提高,呼吸加强;
(3)高尔基体活跃,产生造壁物质(囊泡),形成花粉管壁。
2.柱头代谢的变化:
(1)呼吸速率提高,并呈一定规律性变化(227);
(2)物质代谢加强,雌蕊吸收能力增强;
(3)IAA含量提高,来源于花粉管的释放和雌蕊自身的合成。
IAA的含量高峰随时间推移由柱头移向子房。
第四节成熟生理
一.谷物种子成熟时
的生理生化变化
(一)贮藏物质的变化:
1.糖类的变化:可溶性糖→淀粉。
淀粉磷酸化酶活跃。施磷有使籽粒饱满的作用。
2.脂肪的变化:
(1)脂肪来源:
可溶性糖→游离脂肪酸和甘油→脂肪.
(2) 成熟过程中酸价降低,说明…………
(3)碘价升高,说明…………;饱满的种子,油脂品质好。
3.蛋白质的变化:
(豆类种子) 运进氨基酸和酰胺
→在果皮中合成蛋白质暂存→分解成酰胺运进种子→合成贮藏蛋白。
4.非丁物质的变化
(植酸钙镁)合成.
(二)其他生理变化
1.呼吸强度下降:受精时最高,以后逐渐下降,休眠期降至最低。
2.种子含水量下降,干重增加。
3.核酸含量变化:受精后迅速上升,至干重最大时停止上升,以后稍下降。
(三)内源激素变化:CTK、GA、IAA、ABA随种子成熟相继出现高峰。
(四)环境条件对种子成熟的影响
1.温度:温度适宜有利于成熟,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
温度对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成熟期较低温度有利于大豆脂肪的合成,但不利于蛋白质合成,从南向北,大豆脂肪含量逐渐升高,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
温度对脂肪品质的影响:亚麻种子成熟期较低温度和较大昼夜温差有利于不饱和脂肪酸形成;相反情况下有利于饱和脂肪酸形成,故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容易获得高品质的干性油。
2.水分:湿度适宜促进成熟;湿度过低会严重影响禾谷类种子的灌浆,造成减产
※小麦成熟期的灾害性气候—干热风
干热风:日最高气温≥30O C,空气湿度≤30%,并伴有3m/秒西南风
干热风的危害:根系迅速衰老死亡,有机物运
输发生障碍,植株早衰甚至青枯。CH2O水解酶活性大于合成酶,种子干缩,产量锐减。但蛋白质合成相对受影响较小。
较低湿度有利于蛋白质合成,从南向北,小麦蛋白质含量逐渐升高。
3.光照:光照强有利于干物质积累。
4.矿质营养:N多晚熟,增施P、K肥有利于成熟。N利于提高蛋白质含量;P有效提
高单粒重;K能显著促进CH2O的合成和运输。
(五).谷物籽粒空瘪的原因
1.内因:花粉败育或畸形;雄性不育;小花退化; 开花晚的小花竞争能力差;
2.外因:光照不足,花粉发育;温度不适,影响发育;水分失当;营养不良。
二.果实的生长与成熟生理
(一).果实的生长:
1.果实发育时间:几十天~100多天.
2.果实生长曲线: “S”形和双“S”形.
3.内源激素对果实发育的影响:
(二)果实成熟的生理生化变化
1.呼吸作用的变化:
(1)跃变型果实:受精及幼果期呼吸最高,随果实发育逐渐降低,成熟初期降至平稳水
平,成熟末期急剧升高,最后又降低。(乙烯与呼吸跃变)
(2)非跃变型果实:成熟前无呼吸突越式升高现象。柑橘、菠萝、葡萄、草莓等。
两类果实在生理生化方面的区别:
a.跃变型果实成熟前期贮藏物中有不溶性成分,通过呼吸高峰使之分解,非跃变型果干热风
实先期贮藏的也是可溶性物质;
b.跃变型果实成熟前期水解酶活性低,通过加强呼吸使之升高,非跃变型果实呼吸酶
活性变化不大;
c.跃变型果实成熟期产生大量乙烯,其过程可为外源乙烯所催化;非跃变型果实ETH
含量变化不大,外源乙烯不能刺激产生内源乙烯。
2.有机物的转化
(1)糖的转化——甜味增加
淀粉→可溶性糖;
有机酸→可溶性糖;
决定果实甜度和风味的因素:
糖的绝对含量:
糖的种类:
糖/酸比:
(2)有机酸转化——酸味减小
有机酸作为呼吸基质被分解;
转化成糖;与K+、Ca2+等结合成不溶性盐;
与醇作用生成酯。
(3)单宁的转化——涩味消失
被氧化成花青素;
凝结成不溶性盐。
(4)芳香物质形成——香味出现
醇与酸结合成酯;醛等芳香物质生成。
(5)果胶物质转化——果实变软
原果胶→可溶性果胶→果胶酸→半乳糖醛酸.
(6)素的变化——果实变艳
叶绿素解体;
类胡萝卜素显;花青素合成。
(7)内源激素的变化:
促长类激素逐渐下降;
ETH释放增加;
ABA含量升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