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
(1)小麦需肥特征 小麦每形成100kg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2.5~3kg,磷素(P2O5)1~1.7kg,钾素(K2O)1.5~3.3kg,氮、磷、钾比例为1:0.44:0.93。由于各地气候、土壤、栽培措施、品种特性等条件不同,小麦产量也不同,因而对氮、磷、钾的吸收总量和每形成100kg籽粒所需养分的数量、比例也不相同。
小麦在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规律基本相似。一般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一是从出苗到拔节阶段,吸收氮量占总吸收量的40%左右;二是拔节到孕穗开花阶段,吸收氮量占总量的30%~40%。
在小麦苗期,初生根细小,吸收养分能力较弱,应有适量的氮素营养和一定的磷、钾肥,促使麦苗早分蘖、早发根,形成壮苗。小麦拔节至孕穗、抽穗期,植株从营养生长过渡到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阶段,是小麦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也是决定麦穗大小和穗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因此,适期施拔节肥,对增加穗粒数和提高产量有明显的作用。小麦在抽穗至乳熟期,仍应保持良好的氮、磷、钾营养,以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效率,促进光合产物的转化运转,有利于小麦籽粒灌浆、饱满和增重。小麦后期缺肥,可
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
(2)小麦施肥技术 小麦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率不同。不同阶段的施肥技术也不同,主要有:
①施足基肥。小麦施足底肥是提高麦田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底肥能保证小麦苗期生长对养分的需要,促进其早生快发,使麦苗在冬前长出足够的健壮分蘖和强大的根系,并为春后生长打下基础。底肥的数量应根据产量要求、肥料种类、性质、土壤和气候条件而定。碳铵由于性质不稳定,容易挥发损失,追施后如不及时灌水容易使氮素损失,因此,各地推广碳铵作底肥时深施。如果碳铵全部作底施,从施肥到小麦拔节、孕穗,至少要经历个4~5月,虽然冬春温度低加上深施,损失较少,但碳铵的肥效很难维持到小麦生育后期。因此,1次底施往往满足不了小麦各生育期的需要。据试验,碳铵用量40kg/667m2,全部作底肥的产量为442.8 kg/667m2;而用15kg/667m2作底肥,冬前追10kg/667m2, 拔节时再追15kg/667m2,产量515.87kg/667m2,底肥和分期追肥并用的增产46.4kg/667m2。底肥应占施肥总量的60%~70%为宜。底肥应以有机肥料为主,适量配合施用氮、磷、钾等化学肥料。一般施农家肥1000~1500kg/667m2,尿素10kg/667m2, 或碳铵25kg/667m2,高浓度复混肥25~30kg/667m2。
干热风②合理使用种肥。小麦播种时用适量速效氮、磷肥作种肥,能促进小麦生根发苗,提高分蘖,增加产量,对晚茬麦和底肥不足的麦田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试验证明,施用硫铵拌种的可增产10%左右。氮肥作种肥一般施硫铵3kg/667m2与尿素2.5kg/667m2,碳铵因易挥发造成种子灼伤而不能作种肥。磷肥作种肥,可预先将过磷酸钙与腐熟的农家肥粉碎过筛后,制成颗粒肥与小麦种子混播;也可将过磷酸钙撒在土表后,浅耙与土混匀再行播种。磷酸钙用量一般为7.5~10 kg/ 667m2。对土壤肥沃或底肥充足的麦田,种肥可以不施。
③返青至拔节期看苗追肥。追肥要看苗追施,对于冬前总茎数达100万个/667m2以上的旺苗,由于分蘖太多,叶深绿,叶片肥大,返青肥应以磷、钾为主,不要再追氮肥。施过磷酸钙15kg/667m2,草木灰50~100kg/667m2或钾肥10kg/667m2左右,对壮秆防倒伏有好处。对于冬前总茎数已达70~100万个/667m2的壮苗,应以巩固冬前分蘖为主,适当控制春季分蘖,以减少无效分蘖。追肥可在2月底至3月底,施碳铵7.5~10 kg/667m2。麦田有点、片弱苗时,可酌情施“偏心”肥。对于冬前分蘖不足的弱苗,应重施返青肥。
④巧施拔节孕穗肥。小麦从拔节至抽穗是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吸收量大,需肥多,满足这一时期的养分供应,对夺取小麦高产非常重要。拔节、孕穗肥应该看苗巧施。
对小麦生长不良、苗弱偏小的体,应早施拔节肥,提高分蘖成穗率,力争穗多、穗大。追肥量可占总施肥量的10%~15%,用尿素3~4kg/ 667m2,沟施或穴施。对于生长健壮的麦苗,由于体适宜,穗数一般有保证,主要应攻大穗,拔节期应适当控制肥水,防止倒伏,待叶自然褪淡,第1节间定长,第2节间迅速伸长时,再水、肥并进,以保花增粒。对于体大,叶面积过大,叶浓绿,叶宽大下垂的旺苗,可少施或不施拔节肥。
⑤后期叶面追肥。在后期根系吸收能力差时,叶面追肥更直接有效,同时能有效防止干热风危害。叶面喷肥品种主要是尿素、磷酸二氢钾、微肥等,浓度在0.5%~2.0%之间。喷施一般在早上8时前、下午5时后或阴天进行,喷后遇雨要重喷。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