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
气象灾害是指由气象原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灾害,为自然灾害之一,其造成的损失占自然灾害总损失的70%以上。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气象灾害的影响渐趋严重,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以及人民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截至目前,全球约23%的人口(大约12亿人)生活在近岸100 km的沿海城市,2030年全世界将有近50%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城市。全球沿海地区每年约有4 500万人遭受暴雨洪涝、台风风暴潮等气象灾害的影响。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海啸,22万人被夺去了生命,200万人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81.28亿元。2005年8月美国新奥尔良的“卡特里娜”飓风带来了巨大的风暴潮灾难,导致1 069人罹难,造成超过1 0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即便不考虑未来沿海城市的人口和台风发生次数的变化,当海平面上升0.5 m时,将有约0.9亿人受到气象灾害的影响。
1 菏泽市主要气象灾害
菏泽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受季风环流影响,春秋季气温变化大,夏季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由于各类天气系统引起的天气变化多样,使菏泽市气象灾害种类呈日益增多趋势,各种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也逐年增加,常见的气象灾害主
要包括干旱、暴雨洪澇、冰雹、霜冻、大风、寒潮、雷电、暴雪、大雾、连阴雨等,且四季均有发生,
如春季的低温晚霜冻,夏季的高温干旱和暴雨洪涝,秋季的连阴雨,冬季的低温冻害、寒潮和大雾等。菏泽市气象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地制约和影响菏泽市社会发展,亟须开展气象灾害相关研究,为防灾减灾、政府指导农业生产提供科技支撑和理论支持。
2 防御措施
2.1 干旱
首先,要加强干旱的监测预报和土壤墒情监测。各县(区、市)气象局应配备土壤湿度自动监测系统,实现土壤墒情数据的采集、处理、传输自动化,建立与旱灾相关的气象资料与灾情数据库,提高干旱预测水平。其次,合理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建设人工增雨防雹保障基地、动态监测系统、地区作业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在流域或中型水库进行人工增雨作业或试验。再次,要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库引水,扩大灌溉面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实行管灌、滴灌、渗灌。无灌溉条件地区应采取建蓄水池、打旱井等措施,蓄纳雨水。培肥地力,以肥调水,提高水分利用率。第四,发展设施农业和保护地栽培,提高抗干旱能力,选用耐旱、抗旱优良品种。最后,要加强生态建设,改善土壤植被,加大绿化力度,综合治理水、林、草、牧,以林、草增加空气湿度,以草养畜,以畜肥土,控制水土流失,调节农田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2.2 暴雨洪涝
暴雨洪涝防御措施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一是加强暴雨预报预警。深入研究暴雨落点、强度、持续时间的预报技术,提高预报预警能力,基本做到准确、及时,为防洪、排涝、防地质灾害等赢得时间。二是加强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强化城镇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清除水道上的违章建筑以及其他障碍物。城市排水工程应做到雨、污分流,疏浚排退水渠道,且达到国家要求标准。合理采取蓄、泄、滞、分等工程措施,既保证库、河、渠安全,又充分发挥其防洪排涝作用。三是加强水利工程的巡查和监督,及时排查、解决存在的问题。四是加强防洪应急避险和农田防护,做好大田作物和设施农业的田间管理,以防水患和涝渍。
2.3 冰雹
干热风冰雹防御措施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一方面是加强对冰雹形成因子、发生发展过程、移动路径和规律、易发地区、致灾程度等的科技研究和气象雷达跟踪监测,以提高冰雹预报预警和监测能力水平;另一方面是加强市、县(区、市)人工防雹作业指挥体系建设,完成全地区范围标准化炮点值班室、弹药室、炮库、高炮射击台建设,有效开展高炮和火箭防雹作业,达到有雹不致灾或使灾情减轻到最低程度。
2.4 霜冻
霜冻防御措施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一是加强霜冻预报预警能力建设,提高霜冻预报预警准确率,为防
治霜冻工作争取时间;
二是采取熏烟、喷水、灌溉等措施,有效预防霜冻危害;三是选用耐寒性强、生长期适宜的作物品种,掌握适宜播种期,避开初、终霜冻;四是实行保护地栽培、发展设施农业,提高防霜冻能力;五是在现代化农业示范区进行人工防霜、防冻技术试验。
2.5 大风
为防治大风灾害的发生,一方面要加强大风监测预报预警,当有寒潮、锋面、飑线等临近时,往往大风先至,及时准确地发布大风预警,将对防御大风灾害起关键性作用;另一方面,收到大风预警时,要及时加固农业设施、临时搭建物和广告牌,并停止露天集体活动和高空作业。
2.6 寒潮
防御寒潮的关键是加强寒潮天气过程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由于寒潮入侵时,将带来大风、霜冻、暴雨、暴雪等灾害性天气,及时准确地发布预警信号对防灾减灾极其重要,各级政府应加强气象预报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预警能力和水平。对寒潮引发的各类气象灾害,需要采取综合防御措施,既要采取预防大风、霜冻措施,也要严防暴雪灾害。对于陆空交通、电力、通信等对雪灾敏感行业,更需提高本行业的抗灾能力,以避免或减轻寒潮天气所带来的各类气象灾害对行业造成的损失。
2.7 雷电
为了更好地防御雷电灾害,相关部门应从以下6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防雷安全管理,建立防理机制,实行定期检测制度,
发现隐患及时整改;二是加强雷电技术服务,规范和加强防雷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雷击风险评估、防雷装置设计技术性审查和防雷装置检测工作;三是加强雷电监测预警,拓宽预警发布渠道,第一时间发布、传播雷电预警信息;四是加强雷电知识科普宣传教育,提高众防雷减灾意识和自我救助能力;五是加强预测预警工程和防雷装置建设,使防雷工程覆盖全市;六是加强雷电灾害调查分析,为雷击灾害事故处理及灾后整改与预防提供科学、客观的法律依据。
2.8 暴雪
一是加强暴雪监测预报预警,加强雪灾高风险区的降雪监测,同时为设施农业和各企事业单位开展雪压预报服务;二是强化雪灾应急联动,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加强各部门的协作与联动,开展防御工作;三是做好敏感行业雪灾防御,相关部门应根据预警信息、防御指引和应急预案,做好防御工作,加大投人,做好农业设施、输电设施、建筑物的抗雪压标准化建设。
2.9 大雾
一是加强大雾天气预报预警,积极研究大雾天气形成机理和易发地形,有效提高预报准确率(出现时间、能见度);二是加强交通大雾灾害防御,气象部门应加强与交通部门的合作联动,建立主要公路沿线大雾监测预报系统,同时在高速公路部分路段进行人工消雾技术试验;三是防御电线积冰,雾天常出现雾凇,雾凇附着于电线上,常损毁线路,应及时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