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容易发⽣洪涝灾害的原因
⾃然灾害复习
⼀.⾃然灾害是⾃然界的异常变化作⽤于⼈类社会的产物,并对⼈类社会造成破坏或负⾯影响。⾃然灾害是⼈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减轻⾃然灾害对⼈类所造成的危害是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标。⾃然灾害的类型有:天⽂灾害(如太阳风暴导致通讯中断、磁暴等)、⽓象灾害(暴⾬洪涝、⼲旱、台风、寒潮、霜冻、雪灾等低温冷害、酷热、雷击、冰雹、⼤风、⼲热风、龙卷风、浓雾及沙尘暴等)、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流、⼭崩、地陷等)、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巨浪,海冰、⾚潮等)以及⽣物灾害(农林病⾍草⿏害以及森林⽕灾等)。
⼆.⾃然灾害的发⽣虽然具有偶然性,但在时空分布上有⼀定规律可循:区域性、季节性和阶段性以及共⽣性和伴⽣性等。不合理的⼈类活动会加剧或诱发⾃然灾害,但⼈类也可以采取正确的⾏动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减轻⾃然灾害包括监测、预报、防灾、抗灾、救灾、灾后援建等⼀系列⼯作,是⼀项必须动员全社会⼒量协调⾏动的系统⼯程。灾害⾼风险区⼈⼝、资产密度的提⾼,是灾害损失增加的重要原因。然⽽,经济发展既可能加重灾害威胁,⼜增加了防灾抗灾的能⼒。防灾减灾的重点地区是城市。
我国是世界上⾃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灾害种类多,频度⾼,损失⼤。减灾就是增加效益,主要的防灾减灾措施有:加强减灾教育,提⾼公众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加强灾害研究⼯作,建⽴灾情监测预
警系统;健全减灾⼯作政策法规体系,完善社会应急机制,加强灾害管理;采取必要的避防措施和抗灾⼯程措施;加强⽣态建设;加强灾害保险⼯作。
(⼀)天⽂灾害。
太阳活动的表现、标志、周期及对地球的影响是⾼考试题考查的重点内容之⼀。太阳活动在光球层和⾊球层上的表现分别是⿊⼦和耀斑的增多,⿊⼦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其活动周期约为11年。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使地球⽓候异常、影响电离层,导致地⾯通讯的中断及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磁暴”。
(⼆)⽓象⽓候灾害。
⽓象⽓候灾害的成因、发⽣规律及其防御往往成为⾼考的热点内容。⽽利⽤天⽓系统和⽓候因⼦分析⽓象⽓候灾害的成因与时空分布规律往往成为⾼考的最佳切⼊点。因此复习时要结合⼤⽓环流、各种⽓候特点了解⽓象⽓候灾害产⽣的机制、发⽣的时间、影响和分布的主要区域,产⽣的危害及其防御对策。如结合冷空⽓、锋⾯等因素分析旱涝、寒潮等灾害,结合⼤⽓运动分析台风、伏旱、中国华北春旱等灾害成因。
(1)主要⽓象灾害的⽐较
⽓象⽓候灾害时间分布图
⽓象⽓候灾害空间分布图
(2)沙尘暴
A、概念: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卷起⼤量沙尘,使空⽓浑浊,⽔平能见度⼩于1000⽶的灾害性天⽓现象。
B、原因
我国西部、北部降⽔少,较为⼲旱,植被少,沙漠和沙化⾯积⼤。
在快⾏冷锋带来的⼤风的影响下,且冷锋前暖⽓团⼲燥,不形成降⽔。
①⾃然原因:⽓温偏⾼的年份,加速了⼟壤的蒸发,疏松的⼟壤更易被⼤风扬起。全球变暖也会使沙尘暴更为多发。春季蒸发旺盛。
②⼈为原因:过度放牧与垦殖,草原退化沙化;滥伐森林造成植被覆盖率减少,地表裸露。
C、地点、时间:多见于北⽅冬春季节。
D、沙尘来源地:主要在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地区。
E、危害:⼈畜死亡、建筑物倒塌、农业减产。
⼤⽓污染、表⼟流失。
形成⼀个实时的国家级沙尘暴监测、预警⽹络,并及
时发布信息。
F、整治措施治沙⼯程。
严格实施森林法、草原法。
(3)灰霾
A、概念:空⽓中污染物(成分是尘、硫酸、硝酸、碳氢化合物等)增多造成的能见度下降的现象。能
见度少于10公⾥的就属于灰霾现象,5⾄8公⾥属于中度灰霾现象,3⾄5公⾥属于重度灰霾现象,少于3公⾥则是严重的灰霾现象。
B、珠江三⾓洲灰霾严重的原因:与当地⽓象、地理条件以及城市化进程有关。
①地形:背靠南岭,两侧为丘陵,南⾯向海,如此地形不利于⽓流流通扩散。
②经济发展快,城市化速度快,⼈⼝众多,⼯农业发达,机动车多,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增长。干热风
③建筑密度⼤、绿化少、严重阻碍了⽓流的⽔平运动,使污染物横向稀释能⼒趋弱。
C、危害:引发呼吸道疾病等。
D、治理:减少废⽓排放:⼀是控制机动车辆的增长,⼆是坚决执⾏严格的⼯业废⽓排放标准,使⽤环保清洁能源等。(三)主要地质灾害的⽐较
⾃然灾害的关联性。从成因上讲,⾃然灾害具有很⼤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在⼀定程度上加剧了灾害的发性和严重性。
(四)海洋灾害
(1)⾚潮
A、概念:⾚潮是海⽔中微⼩藻类异常增殖⽽引起的海⽔变⾊现象。它是⼀种常见的海洋灾害,容易造成⽣态和渔业环境的破坏,危害渔业和养殖业。
B、原因:⾃然因素: 主要是光照、⽓温、盐度、风浪、地理位置等。
⼈为原因(主要原因):排⼊近海的⼤量污染物。含磷洗涤剂的使⽤和排放使⽔体矿质元素增多,导致⽔体富营养化,⽔体富营养化导致浮游⽣物⼤量繁殖。
C、危害:⽔体富营养化,⽔中浮游⽣物⼤量繁殖,微⽣物分解加剧,⼤量消耗⽔中氧⽓,导致鱼类
缺氧⽽⼤量死亡。
D、多发地区:封闭的海湾海⽔净化速度慢,导致其富营养化程变⾼,因⽽⾚潮爆发的频率明显⾼于其他海域。
(2)海啸
海啸是⼀种具有强⼤破坏⼒的海浪。这种波浪运动引发的狂涛骇浪,汹涌澎湃,它卷起的海涛,波⾼可达数⼗⽶。这种“⽔墙”内含极⼤的能量,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往往造成对⽣命和财产的严重摧残。智利⼤海啸形成的波涛,移动了上万公⾥仍不减雄风,⾜见它的巨⼤威⼒。
海啸是⼀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以内、⾥⽒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下或沿岸⼭崩或⽕⼭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上以不断扩⼤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掉进浅池⾥产⽣的波⼀样。海啸波长⽐海洋的最⼤深度还要⼤,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3)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以下是正常年份、厄尔尼诺年,拉尼娜年南太平洋东西岸⽓候的差异:正常年份:东南信风正常,南太平洋东岸⽓温低,降⽔少;南太平洋西岸⽓温⾼,降⽔多。厄尔尼诺:东南信风微弱,南太平洋东
岸⽓温⾼,出现涝灾;南太平洋西岸⽓温低,旱灾。
拉尼娜:东南信风强盛,南太平洋东岸⽓温更低,出现旱灾;南太平洋西岸⽓温更⾼,涝灾。
[例题1] 我国台湾省某县,60年代初的森林覆盖率为66.2%,每年登陆台风难以造成陨失。1963年9⽉7⽇⾄9⽇,⼗⼀级台风在该县登陆,⾬量为384mm,未造成灾害。70年代,该县的森林覆盖率下降17.5%,登陆台风或轻或重造成灾害。2001年6⽉19⽇⾄21⽇,⼆号台风“飞燕”在该县登陆,⾬量为400mm,不仅造成了洪灾,暴⾬还引发了⼏处⼭⾕中含有⼤量泥沙⽯块的洪流,它们共冲毁⽔利⼯程 669处,冲毁农⽥141.2公顷,倒塌房屋122间,死亡59⼈,给⼈民的⽣命和财产造成极⼤的损失。请回答:
(1)在上述的短⽂中,该县主要的⾃然灾害有________。
(2)造成该县灾害最主要的⾃然原因是_______;⼈为原因是_______。
解析:该题以台湾某县发⽣的⾃然灾害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对地质灾害关联性的综合分析能⼒。⾸先要认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认识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对该地区的⾃然灾害进⾏分析。
答案:(1)台风、泥⽯流、洪涝
(2)台风带来的特⼤暴⾬和狂风乱砍滥伐森林
[例题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流的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流为主的灾害系统。导致这三种地质灾害多发的⾃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类活动及其对⾃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由于⼈类对植被破坏会导致(
地质灾害)⽇趋频繁,⼈类⼤规模的⼯程活动会造成______________(地质灾害)的发⽣。
(3)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的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增⾼的原因有
_______________
(4)如何做好地质灾害的防御?
解析:本题以西南地区为例说明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并考查了⼈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体,在重⼒的作⽤下,沿⼀定的滑动⾯整体下滑的现象。泥⽯流是⼭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它饱含泥沙、⽯块以⾄巨⼤的砾⽯,破坏⼒极强。我国⼭区⾯积占国⼟总⾯积的2/3,地表的起伏增加了重⼒作⽤,加上⼈类不合理约经济活动,地表结构遭到严重破坏,使滑坡和泥⽯流成为⼀种分布较⼴的⾃然灾害。各种地质灾害既有各⾃形成、发展成灾的规律。各灾害之间以及它们各⾃与其他因素之间⼜有⼀定的关联性,表现在:它们在成因上有关联性;⼀种灾害的发⽣过程中,往往由⼀种原发性的主灾害诱发其他灾害;⼈类活动及其对⾃然环境施加影响,可以直接或间接诱发地质灾害。认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防灾减灾具有重⼤意义。
答案:(1)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由于地壳活动强烈,⼭体中断裂发育,岩⽯破碎,风化严重;⼲湿季分明,暴⾬集中(2)泥⽯流滑坡(3)⼈⼝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加之⼈类对⾃然环
境破坏⽇益严重(4)①做好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灾情监测预警系统;②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健全减灾⼯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③实施⼀些预防措施等。
[例3] 我国不受寒流潮侵袭的地⽅有
A.台湾岛B.海南岛C.南岭D.雅鲁藏布江⾕地
解析:中国是⼀个⽓象灾害频发的国家。该题以寒潮为切⼊点,抽样考查考⽣对我国⽓象灾害影响范围的了解情况。寒潮是冬季风带来的⽓象灾害之⼀,冬季的暴发式活动,使得我国地势的第三个阶梯上的地区⼏乎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了解了这些中国⽓候的重点内容,该题就迎刃⽽解了。
答案:D
⼆、⾃然灾害专题训练:
(⼀)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台风是⼀种温带⽓旋
B.台风属于⼀种热带⽓旋
C.台风是太平洋上的反⽓旋
D.台风是⼤西洋上的反⽓旋
2.全球台风发⽣频率最⾼、强度最⼤的海域是()
A.西北太平洋海域B.西南太平洋海域
C.西北⼤西洋海域D.印度洋海域
3.台风形成的主要季节是()
A.冬春B.春夏C.夏秋D.秋冬
4.暴⾬形成不需具备的条件是
A.源源不断的⽔汽供应B.强烈的空⽓上升运动
C.空⽓的⽔平运动D.降⽔的持续时间长
5.全球每年洪⽔发⽣最多的地区是()
A.北美洲B.亚洲C.南美洲D.⼤洋洲
6.下列关于⼲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旱是⼀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
B.⼲旱只出现在那些降⽔较少的地区,我国东南部地区降⽔较多,不会出现⼲旱现象C.因地制宜实⾏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旱区农业⽣态环境,有利于减轻和避免⼲旱的威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