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的主要功能
祠堂的主要功能
宗祠,⼜称宗庙、祖祠、祖厝、祠堂。它是供设祖先的神主牌位、举⾏祭祖活动的场所,⼜是从事家族宣传、执⾏族规家法、议事宴饮的地⽅。民间建造家族祠堂,可追溯到唐五代时期。
安柔祠堂是地⽅经济发展⽔平的象征和民俗⽂化的代表。从民俗学家的⾓度看,祠堂是“⽤⾃⼰存在的⽅式诠释时代⽂明”。作为中国民间保存最好的⼀种古建筑体,祠堂留给后⼈许多珍贵的历史、⽂化研究价值。千秋功过,于祠堂可见⼀斑;华夏祖先,从祠堂可知谱序流传。
我国是⼀个⽂明古国,其传统⽂化不仅独特,⽽且渊源流长。祠堂⽂化作为地⽅民俗⽂化重要组成部分,远在⼏千年前的夏商周便开始萌芽,到宋代形成较完备的体系,明、清时发展到了⾼峰。从某种意义上说,祠堂⽂化的繁荣侧⾯反映了这个历史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是政通⼈和、国泰民安的具体体现。它的主要功能有:
01
祭祀先祖
有效祛斑
祠堂既然是祖宗神灵聚居的地⽅,供设着祖先的神主,那么祭祀先祖就是祠堂最主要的功能。每逢春秋祭祀,全族聚会,齐集桐堂,由族长或宗⼦主持,作礼设祭。清明扫墓,先到祠堂,祭神主,然后分别⾄各房各家的墓地祭扫。通过祠堂祭祀,使旗⼈常瞻仰先祖仪容,唤起家族团结.依靠⾎缘关系的纽带,形成和维系宗族制度⼼理上和精神上的⽀持,维护和巩固族权地位,即通过敬宗以收族。
古⼈认为祭祀乃“国之⼤事”,列为五礼之⾸。祭祀务在孝敬,以尽报本之诚,⼗分讲究祭祀⽓氛的庄重肃穆。古代⼈们认为,祖先的灵魂经过祭祀仪式后可以附于神主牌位之上。所谓神主就是⼀种嵌在⽊座上的长⽅形⼩⽊牌,有的⽩底⿊字,有的红底黄(⾦)字,上⾯写着某某祖先的名讳、⽣卒年⽉、原配继配姓⽒、⼦、孙、曾孙名字,每⼀对祖先⼀块.它被认为是始终活着的祖先。祭祀祖先就是祭祀祖先的神灵.宗庙内祖先的神主排列顺序是“左昭右穆”。始祖居中,始祖以下的男⼦隔代交替为昭穆两列:即始祖以下⼀、三、五等奇数代为昭辈;⼆、四、六等偶数代为穆辈。昭居于始祖之左,穆位于始祖右边。在祠堂的寝堂内,唐宋以后流⾏⽴先祖塑像,明清则流⾏挂先祖画像轴,民国时期开始挂考妣照⽚。
祠堂中祖先神主的供设。祠堂是祖先的神灵所聚之地,所以祠堂⾥供设祖先的神主牌位,⼤殿正中设正龛,左右各设配龛。它像附着在墙上的⼩殿阁.神主摆在阁中,前⾯⽤帷幕掩饰,后来有的⽤⼤长⽅形术桌,将神主摆设在桌上。⼀般的家柯正龛往往是供从现在的长辈算起的考(⽗)、祖、曾祖、⾼祖四世的神主,五世后则将神主迁到配龛上去。始祖是百世不迁的,永远摆在正龛上。古代为了增强⾎
缘、宗族关系之间的团结,
做到全族俱荣,利害与共,所以祭祀祖先活动⽐较多。以东汉为例:
正⽉初⼀祭拜去世的⽗祖、敬酒会⾷;
⼆⽉社⽇祭⼟地神,祭奉鲜菲先祖;
三⽉开春向同族⼈救济义举;2021年七一庆祝大会
四⽉清明祭扫,踏青;
五⽉、六⽉、⼋⽉⽤新鲜时物祭奉祖先;
九⽉向全族中孤寡病⽼救济慰问;
⼗⽉宗族⼈带头再次救济义举;
⼗⼀⽉⽤⽩狗、黄⽶糕祭祖;
⼗⼆⽉腊⽇⽤猎获禽兽作年终祭品。
惠⼭祠堂的祭祀也都有定例,并且逐步简化为春秋两祭。
但在每年新岁,定例初⼀⽇点烛焚⾹.初⼆⽇启门⼀⽇、⼦孙瞻拜先祖。
春秋两祭,于三⽇前洒扫桐堂,铺设洁净,以照诚敬。族众于祭⽇的清晨务必风⾬毕集,不少宗族禁⽌妇⼥孩童⼈祠与祭。
祭祀开始,族众应依照辈分列队。
祭礼:各祠堂有所不同,如太湖叶家祠堂《条宗祠规则》上规定为:祭筵⼀席,杯筷⼗⼆双,熟⾹半⽄,半通烛⼀对,四两烛⼀对。茶⾷⼗六⾊,荤肴⼗碗.⼩⾷⼗六⾊,三牲⼀副,⾼藁五柱,果盒⼀具,蒸卷五碗,⼩馒头五碗,总饭⼆碗,风糕五碗,⼤馒头⼆碗。茶汤各⼗⼆盏,锡箔六块,楮帛⼗提,千⾹三股,百鞭⼀串,双声廿个,⿎⼿五名,极尽铺张.祭祀隆重。
祭祀时.主祭⼀⼈,长抱马褂。襄祭⼆⼈,⽴于左右。
诵(即今司仪):众向前⾛三步,揖、跪。呼:叩⾸、再叩⾸、三叩⾸。襄祭持酒爵给主祭.主祭放于案,⽴于左右。
诵呼:起、平⾝复位,众起⽴退三步⽴于原处。反复三次。第⼆次称亚献爵,第三次称三献爵。此为三跪九叩⾸之⼤札。
读祭⽂:过去往往都有固定的祭祀祝⽂。如惠⼭钱武肃王祠因为祀主是吴越国国王钱鳄,所以按例每次开祭.都要读祝⽂.先官祭。
官祭的既定祝⽂为:维岁某于某⽉朔越某⽇某于⽆锡县知县某⾦匮县知县某谨以牲礼之仪致祭于敕封诚应吴越武肃王之灵⽇惟王崛起于临安保障吴越横江跨海,恪遵画⼀之规,禁暴锄奸,爰著三之节,籍郡县⽽请吏,息兵⾰以宁民,馨⾹于以酬庸.忠孝永堪作则时维仲谨奠牲醴以⽂穆王忠献王忠逊王忠懿王配尚飨后家祭。
家祭的固定祝⽂为:维岁某于某⽉朔越某⽇某于某裔孙某等谨以清酌
庶馐之仪敢昭告于始祖
敕封诚应武肃王盟继世
⽂穆王忠献王忠逊王忠懿王及迁锡之祖
晋宗公尚⽗公之灵⽈于戏物重本原畴之追远之念事,维修举永崇时享之仪,望苕溪⼀⽔迢遥,财贸由越境以展孝⼘,惠麓⽽九峰耸,爰即古以分祠。本朝之宠锡特隆。吾祖之忠贞,如在⼆戊褫膻垂祀奠于绵绵六望俱昌,衍宗⽀⽽奕奕。谨陈牲醴各懔见闻⼲戏。尚飨!宗亲
祭祀结束,多数宗族都在祠堂中设宴,这叫享胙或饮胙,⼊座时不能颠倒尊卑长幼之序。享胙时,有些宗族还具体规定菜肴每桌⼗样和每席只派酒两壶,饮酒习:许超过互⼩盅,饮胙后向族众分发胙⾁、馒头之类,这叫散胙或称“散福”,年⾼德昭或有功于族的族男⼦,以及守节的寡妇等,能得到“增胙”的奖励.⽽违反了家法族规者则会受到暂时的直⾄永远的“⾰胙”之罚。
02
珍藏、纂修宗谱
祠堂的另⼀种重要功能是珍藏宗谱、纂修宗谱。宗谱是⼀种通过记传、论志、图表等形式,将宗族的⾎缘亲疏、辈分、家规、家法等情况和谱系等记载下来,以为本姓宗亲们掌握、遵照的特殊史籍:宗谱是⼀个家族的档案,它对本家族的族产、⼈⼝等情况有完整的记录;家谱⼜是家族的成⽂法律,它为处理家族内部事务提供依据;宗谱也是族⼈⾝份和辈分的凭证,族⼈可凭借宗谱“明世次,序长幼”确定⾃⼰在宗族中的地位,并获得相应的权利;对⼀个家族来说,宗谱有教化、敬贤、理政、信史等功⽤。有些族务如祭祖、扫墓、认亲等.也需要依据宗谱来决定,因此宗谱也成为家族的⾏事指南。
正因为宗谱对⼀个宗族来说具有如此特别的意义,所以宗族注重宗谱。谱阅⼗年或⼆⼗年以上必⼀修(义称续谱)。按照惯例,⼗年⼀⼩修。三⼗年⼀⼤修。这个任务在祠堂⾥完成。在族长的主持下,组织有⼀定声望的族内⽂⼈进⾏修谱,以弘扬先辈祖德,家谱修成后,先请名⼈作序,送官府审查后再⾏
刻印。家谱刻印完成,这是全家族的⼀件⼤事.通常要在祠堂⾥举⾏祭潜仪式,将⼀份家谱供在祠堂。其余按编号分给族⼈领谱保藏,家谱⼀般是⼀房⼀部,不得多印,掌谱⼈由房长充任.或推本房之贤能者为领谱⼈。
在家法族规中,对家谱的收藏有严格的要求,如必须将家谱装进特制的⽊匣.供于柑龛之上,或藏于书室之中,不能霉烂,不能遗失。不得随意乱放,亵渎家谱。定期交族长检查。祠堂族妊有权严厉查处造成宗谱损害的族⼈。家谱更不准私⾃誊录或借给外姓⼈观看;如果有⼈敢瞒
众觅利,鬻谱卖宗,出卖家谱者,则视为不孝,从重惩治不怠。新谱修成后.旧谱要依数缴回销毁。
03
助学育才
祠堂的助学育才功能。祠堂⾥.在族⼈所捐赠的公⽥中,有助学的作⽤.专门⽤作对本族⼦弟助学、奖学或开设义学、义塾之⽤,通过读书⾛上仕途,也是光耀门庭、荣宗耀祖,提⾼整个家族声望的⼤喜事。
祠堂或义庄合办学校,校址好多借⽤祠堂或义庄空屋,对本族⼦弟实⾏免费义务教育。家族⼦弟如出外求学,或外出考试,还可得到⼀定的补助和奖励。
二对一如⽆锡华⽒族规规定:初等⼩学每⼈提供学杂费5元.⾼等⼩学8元,初级中学30元,⾼级中学50元,⼤学120元。学⽣可凭录取通知书去领取,凭成绩报告单领取下学期学杂费⽤,留级者停发。此外.还提供华⽒⼦弟店铺的全部费⽤,外姓优秀学员的出国费⽤,经义庄同意,也如数发给,⽤以⿎励好学成材.为国效⼒。
04
宣讲学教礼法的课堂
祠堂⼜是宣讲学教礼法的课堂。祠堂在祭祀仪式开始之前,专⼈向族众进⾏“读谱”,讲述祖宗艰难创业的历史,定时读家法族规,宣讲劝戒训勉之辞和先贤语录。向族⼈灌输封建的伦理道德、纲常教,使族众了解家谱的内容,知道⾃⼰同其他族⼈的⾎缘关系。加强家族团结,按照家法族规要求去规范族众的思想和⾏为。
05
讨论族中事务的会场
祠堂还是讨论族中事务的会场。族中遇订重⼤兴⾰事宜,关系全族之厉害者,如推选族长、兴建柯堂、维修家变、购置⼤⽚族产、同邻族打官司等等,都由族长召集全体成年⼈在祠堂开会讨论。族众
可以各述所见,但族权⾄上,最后决定权在族长⼿中.族长决定了的事,必须执⾏。
06
家族的法庭
祠堂⼜是家族的法庭,如果说家法族规是家族的法律。那么家法也是封建国法的补充。族长就是家族法官,可以在祠堂执⾏家族的法律。在柯堂⾥判族中违反家法或族长认定违反家法的民刑案件,从公处分惩治。族众犯法违规.⼩则祠堂治以家法,⼤则送公庭治以官刑,族长在祠堂审判由族中⼠绅陪审,允许族⼈旁听,借以教育族⼈。判决的实施也在捌堂.如杖责、罚⾦、罚苦役、公⾰出祠等.都在祠堂实⾏。甚⾄有的被判死刑的族⼈,则在祠堂当场被打死、缢死或沉潭⽽死。
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这⼀功能在今天已经失去了其作⽤。
07
其他作⽤
其他,祠堂⾥每当风俗年节或族内重⼤的喜庆活动,祠堂⼜是全族欢庆或娱乐的场所.⼤⼀些的祠堂,通常有戏台建筑.好戏连台,既是唱给先祖们听的,更是演给宗族内男⼥⽼少们看的。
农忙收获季节,⼤⼤⼩⼩的祠堂,都成了丰收的库房或临时堆栈。
还有在战乱或应急突然事件时,祠堂⾥也就成了本族应急指挥的中⼼。
此可见,裥堂是⼀个地域⾥家族的活动中⼼.通过捌堂祭祖和封建宗法等其他活动,⽤⾎缘关系作纽带,把族众牢固地扭结在⼀起,形成⼀个严密的家族组织。
笔记本电脑卡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