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8大传统大节日之七——重阳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盛大节庆,传统节日按照农历日期,分别是:
1、辞旧迎新:除夕、春节(腊月最后一天、正月第一天);
2、火树银花:元宵节(正月十五日) ;
3、慎终追远: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 ;
4、龙舟竞渡:端午节(五月初五);
5、牛郎织女:七夕节(七月初七) ;
6、月圆人圆:中秋节(八月十五日) ;
7、登高远望:重阳节(九月九日);
8、佳粥浓情:腊八节。
● 重阳简介
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也叫“重九”,因为《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所以赋予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的习俗,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登高、晒秋、赏菊等活动;流传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举行敬老宴),感恩敬老。
● 重阳演变
重阳节始于远古,成型于春秋战国,最早可追溯到先秦典籍《吕氏春秋》之《季秋纪》。普及于西汉,《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名称“重阳节”记载见于三国,晋代文人陶渊明《九日闲居》诗序:“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习俗。
唐朝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武林旧事》也记载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明
代,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时就开始一起吃花糕庆祝。九日重阳,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以畅秋志。清代,明代的风俗依旧盛行。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 重阳民俗
重阳与除夕、清明、中元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有清明节“踏青”,重阳节“辞青”的风俗。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 登高
重阳节登高之习俗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代重阳节时民间就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重阳节这一天活动丰富多彩,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节登高由来大致有三:其一是源于古人的山岳崇拜,其二是源于东汉时河南有个方士叫桓景于该日登
山避灾,其三是源于登高“辞青”。
● 赏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晒秋”特,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一种时尚。
● 吃重阳糕
史料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 放纸鹞
放纸鹞(风筝)是南方(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
● 赏菊
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重阳历来有赏菊花的风俗,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敬老节
● 饮菊花酒
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花酒习俗源于晋朝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作诗、饮酒、爱菊出名;后人效仿他,遂有重阳赏菊的风俗。
● 求寿
重阳节求寿之俗,最早见于汉代《西京杂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享宴高会在祭天祭祖的基础上加入了求长寿及饮宴等习俗,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于是人们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并能消积食,治寒热。重阳节的禁忌,也形成了不少以辟邪避祸为宗旨的风俗,包括登高望远、插茱萸、饮菊花酒等。
● 国外习俗
韩国古代将重阳称为重九,从新罗时代就有在这一天登楼吟诗的习俗。到了高丽朝,九月初九的宴会甚至成为带有国家性质的习俗。习俗活动主要有吃花煎、花菜,玩花煎游戏,放风筝。
日本重阳节于平安时代由中国传入,王公贵族在宫中举办赏菊宴。日本人还会在重阳节前一天晚上将棉布放在菊花上,待重阳节被露水打湿后来擦拭身体,以此祈求长寿。习俗主要有吃茄子,吃栗子饭祭菊。
美国旧金山是一个华人聚居的城市。每逢重阳佳节,花铺里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菊花卖,有些糕点铺还会卖重阳糕。许多华人社团举行敬老宴,一些老人服务中心也有许多义工去看望和帮助老人。
●唐代诗词
1、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唐·卢照邻)636 -695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2、蜀中九日(唐·王勃649或650-676或675)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3、九日宴(唐·张谔)708前后
秋叶风吹黄飒飒,晴云日照白鳞鳞。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
4、九日送别(唐·王之涣688—742)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5、过故人庄(唐·孟浩然689—740)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6、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689-740)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年十七)(唐·王维)(701-761,一说699-76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8、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701-762)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9、九日(唐·崔国辅)726前后
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10、九日作(唐·王缙700-781)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11、登高(唐·杜甫712-770)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2、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时未收长安)(唐·岑参 约715-770)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3、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一作李嘉祐诗)(唐·秦系 720-810)
欲强登高无力也,篱边黄菊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14、湘川野望(唐·戴叔伦 约732—789)
怀王独与佞人谋,闻道忠臣入乱流。今日登高望不见,楚云湘水各悠悠。
15、九日与杨凝崔淑期登江上山会有故不得往因赠之(唐·朱放)773前后
欲从携手登高去,一到门前意已无。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
16、塞上春怀(唐·武元衡758―815)
东风河外五城喧,南客征袍满泪痕。愁至独登高处望,蔼然云树重伤魂。
17、郡中即事三首 其二(一作寄裴校书)(唐·羊士谔 约762~819)
登临何事见琼枝,白露黄花自绕篱。惟有楼中好山,稻畦残水入秋池。
18、九日登高(唐·刘禹锡)(772-842)
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年年上高处,未省不伤心。
19、九日寄行简(唐·白居易)(772-846)
摘得菊花携得酒,绕村骑马思悠悠。下邽田地平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
20、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803-约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