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晚餐
*
周晓冀**摘 要 系谱或称谱系一直是宗族理论的核心问题,对系谱问题的思考,几乎贯穿中国宗族研究和宗族实践的始终,在当代学术视野中尤其如此㊂系谱宗族或宗族系谱化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同宗族实践性路径一样成为宗族问题研究的新视角㊁新方式和新思路㊂系谱关系构成了宗族的核心属性,也决定了宗族的发展方向㊂其中, 房 型系谱规定了宗族的社会功能, 门 是宗族系谱建构的新类型,而联宗则是宗族系谱化的实践范例㊂应准确把握宗族研究的系谱理论,认识到系谱的核心价值和系谱化的实践价值,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地理解历史上的宗族现象,处理好现实的宗族问题㊂
关键词 系谱理论 系谱化 世系 宗族
人类学家景军曾抛出一个问题:族谱术语是否代表了直线世系中个人的社会范畴㊂ 很少学者,特别是人类学家,会天真地认为,(世系图表中的)亲属标签代表着人际关系的现实㊂ ①族谱的编纂自然出自人文的或现实的利益,关乎宗亲共同体的社会地位㊂但早期,例如宋元㊃
852㊃***①本文为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 清代山东宗族系谱化与地方社会建构研究 (批准
号:17CLSJ08)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以明清碑谱为中心的山东宗族与乡村社会建构研究 (批准号:19BZS140)的阶段性成果㊂周晓冀,泰山学院历史学院区域社会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㊂景军:‘神堂记忆:一个中国乡村的历史㊁权力与道德“,吴飞译,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第129页㊂***
时期的族谱,的确大多只是由单纯的世系图构成㊂这说明,系谱是宗族关系的最核心内容,从文本这一神圣载体上规定了宗族团体的基本形式及其内涵㊂宗族可以没有组织和功能,但不能没有系谱,系谱(具体而言包含父系直系世系)是宗族的内在规定性㊂一方面,天然的父系血缘体并不是宗族,只有经过 系谱化 过程,才会形成实体宗族并具有功能性㊂另一方面,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社会中,都还存在不少仅有系谱的宗族,他们并无实体组织或组织不健全㊁不严密,族人之间的联系比较淡薄,对血缘世系的认同以文化象征性为主㊂对历史上的宗族系谱形成过程及其组织化㊁功能化影响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现存宗族的结构㊁状态和发展趋势㊂无论是新农村建设还是城市社区的现代化转型,宗族都是管理或研究绕不开的课题,都需要这样的研究做支撑,从根本上提出解决办法㊂
一 系谱及系谱化问题的理论探讨
活动注意事项系谱或称谱系一直是宗族理论的核心问题,早在宋代宗族理论建设之初,很多学者就提到了系谱的重要性㊂宋代理学家张载曾说:
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㊂宗法不立,则人不知统系来处㊂古人亦鲜有不知来处者,宗子法废,后世尚谱牒,犹有遗风㊂谱牒又废,人家不知来处,无百年之家,骨肉无统,虽至亲,恩亦薄㊂①
对系谱问题的思考,几乎贯穿宗族研究和宗族实践的始终,在当代学术视野中尤其如此㊂但是,受到20世纪以来西方人类学对宗族研究的影响,脱离中国实际和现状的情况时有发生㊂偏重于从外部制度㊁功能或反映论角度研究宗族曾一度占据主流㊂毋庸置疑,西方人类学研究开辟了宗族研究科学化的道路,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近代以来国内学术
①‘张载集㊃经学理窟㊃宗法“,章锡琛点校,中华书局,1978,第258 259页㊂
榴莲怎么挑㊃952㊃
界否定宗族,甚至将其作为革命对象的态度㊂特别是他们提出的世系概念,以及祖先祭祀和神明崇拜理论,对于研究中国宗族内部机制和外部关系问题深有启发㊂然而,从历史上看,中国宗族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和属性,也有自己特殊的发生和发展逻辑,这就是由父系直系世系建构出的血缘组织,按照自然或人为的方式分裂和组合,具有一个社会性的系谱化过程㊂忽视中国宗族的实际情况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质疑和反思㊂例如20世纪90年代,孔迈隆就结合河北保定杨漫撒村宗族的考察,提出两种中国宗族系谱模式: 父系亲属固定谱系模式 和 父系亲属团体模式 ㊂前者表达的是自然延续的世系五四青年运动
关系,后者指发挥实际功能的世系范围,两种模式的共存为解释华北宗族内涵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而宗族系谱发展的 非对称裂变 模型,更是充分发展了弗里德曼的汉人世系理论㊂①目前,宗族世系论的观点逐渐抬头,并与西方人类学的结构主义㊁功能主义产生融合,系谱及系谱化理论成为新的关注热点㊂常建华在‘明清北方宗族的新探索(2015 2019年)“中就总结到,以往宗族研究重视功能与结构㊁制度与世系的思路仍在继续,近来的趋势是从功能向结构㊁从制度向世系的变化,大致上说,制度论与功能论相联,结构论与世系论结合㊂②在‘明清南方宗族研究的新探索(2015 2019)“中他又提出宗族研究的三条路径,即建设论㊁建构论和实践论㊂③其中后两者都是近年来学界对宗族发生学和组织形态学新的认识论㊂例如,建构论在此基础上更加强调宗族的非实体性研究,注重认识宗族解决当时需求的目的㊂宗族解决当下所需而从事宗族建设㊁宗族建构,重在当下,更是一种社会实践㊂从最近几年的宗族研究论著来看,系谱宗族或宗族系谱化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同宗族实践性路径一样成为宗族问题研究的新视角㊁新方式和新思路㊂这样一种研究方法论无疑是对弗里德曼功能论㊁马克思主义史学制度论的反思,也体
㊃062㊃①
②
③
孔迈隆:‘中国北方的宗族组织“,夏也译,马春华主编‘家庭与性别评论“第4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第160 162页㊂
常建华:‘明清北方宗族的新探索(2015 2019年)“,‘安徽史学“2020年第5期㊂常建华:‘明清南方宗族研究的新探索(2015 2019)“,卜宪主编‘中国区域文化研究“第3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第3 21页㊂
现了宗族研究日益与社会科学特别是人类学㊁社会学对话与合作的前景㊂
张俊峰近年的研究也在反思宗族研究的模式问题㊂如‘北方宗族的世系创修与合族历程 基于山西阳城白巷李氏的考察“提出,随着宗族研究的深入,北方宗族问题近年来已引起学界高度关注㊂多数研究者将宗族视为一个功能性的实体组织,或以江南㊁华南的宗族经验和概念去审视北方宗族㊂站在宗族实践的角度,该文意在通过梳理山西阳城白巷李氏宗族各门世系创修与合族的历程,呈现中国北方一个宗族的存在和具体表现,希望在此基础上重新认识和理解既有宗族观念的问题与不足㊂文章认为,研究者如果不能跳出 实体性 标准化 的宗族概念,非要在宗族实践中去寻所谓 族谱 宗祠 族规 族产 族长 等形式化㊁功能性的外在表相,并以此来判断宗族强弱与否㊁发展好坏的话,是无法准确理解宗族对于中国人所具有的真正意义的,也是忽视宗族空间差异性㊁形式多样性的一种表现㊂①在另外一篇文章‘聚焦山西:中国宗族史研究的新区域“中,张俊峰㊁李佩俊也提到北方宗族问题历来被学界视为非典型,而未引起应有的重视㊂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宗族这一概念的理解已经从实体性功能组织到注
重宗族的系谱性原则和归属感,再到将宗族视为一种文化㊁礼仪和制度㊂宗族区域化研究逐渐聚焦北方,不仅关注差异性和多元化,也注意考察内涵的同质性㊂目前学界对于宗族的认知和理解主要有三种:作为功能的宗族㊁作为系谱的宗族㊁作为文化和礼仪制度的宗族㊂②华南和江南从宗族看历史,北方特别从历史看宗族,都需要研究者从文献和实践的层面重新审视宗族社会研究,其中系谱或世系学是一种重要模式㊂
近年来,杜靖‘从系谱宗族到实体宗族:明代中后期以来中国宗族的发育与演化 以山东滕阳闵氏宗族为例“也分析了既往的宗族研究,认为学者们多从要素主义出发,或者突出宗族的系谱性,或者突出其功能性㊂他认为明清以后,闵氏宗族经历了从系谱宗族到实体宗族的发育与演变过程㊂这一过程表明,不同历史阶段的农人在实践不同的
㊃162㊃①宗亲
日记的正确格式范文②张俊峰:‘北方宗族的世系创修与合族历程 基于山西阳城白巷李氏的考察“‘南京社会科学“2017年第4期㊂
张俊峰㊁李佩俊:‘聚焦山西:中国宗族史研究的新区域“,‘青海民族研究“2017年第1期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