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 a.初读诗歌,了解大意。 b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c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d 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
我爱这土地仿写二、 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1、 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本诗的节奏,理解体味本诗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2、 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教育方面: 1、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与节奏美,通过小组品读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通过讨论析读理解诗歌的表现方法和真挚深沉的情感。 2、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
三、 教材分析 诗歌《我爱这土地》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诗中描绘了土地、河流、风、黎明,暴风雨等一系列内涵丰富、鲜明意象来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抒胸臆,衬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乡愁》是一首难得的思乡爱国的教育诗篇,诗人用优美的意象、低沉的笔调谱写的一首海外游子思乡恋国的凄美相思曲,诗中借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四个具体的事物,把抽象的乡愁变得可察可感。这首游子思乡的深情恋歌由乡关之思、怀亲之情、至更为崇高的爱国深情,具有以往乡愁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
四、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通过有感情地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节奏美,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 对诗歌形象的象征含义及诗歌的主题进行探究。 |
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随着诗中所迸发的爱国情感的火花而燃烧。 百度图片 image.baidu/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艾青】(1910~1996) 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35年出狱次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第一步:听录音范读;【百度视频】www.56/u64/v_NDkwNDM2MDQ.html 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 第二步:学生自由朗读 第三步;指名学生朗读 (学生评价) 第四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四)研读诗歌,理解主旨: 1、学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2、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出这样的爱国激情的?请你把相关诗句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3、诗中的“鸟”,它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 学生再次朗读,体会表达效果,并尝试背诵。 4、思考:诗歌开头写着“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请你结合以上歌唱的内容,思考为什么这里用“嘶哑”一词,而不用“清脆”或“嘹亮”。 5、思考: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全班再次朗读、背诵。 (五)拓展学习: 写一写:假如诗人还健在,面对繁荣昌盛的祖国,还用《我爱这土地》抒情,他会怎样写? 学生动手写,展示。 (六)布置作业: 将所仿写诗歌修改润并工整的抄写在作业本上。 (七)在歌曲《我的中国心》中结束本课。 [百度歌曲] mp3.baidu |
六、 教学反思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以感情真挚,富含哲理著称,它抒发了诗人对历经磨难而又充满希望的祖国的挚爱之情。在教学中,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朗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组织一堂课的基础和前提,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过程,是把学生带进文本构建学习的起点。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分层面,争取让学生每读一遍都有所收获。同时注意阅读方式的多样性,如自渎、范读、配乐读、竞赛读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二、注重情境的创设 这节课,我根据不同内容创设了不同的教学情境。如课前搜集有关1938年祖国状况的资料,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他们通过查书籍、看影视、问他人等多种渠道获取了知识,也锻炼了能力,使学生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收获。总向课外充分拓展和延伸,注重过程和方法的情境创设,同教师的灌输讲解所得的收获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为解决“象征“这一难点问题,再创情境。引导学生转变角,以”一只鸟“的身份舍身处地的去体会作者对”这土地“的挚爱之情。对主题的理解事半功倍。三、注重评价 评价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其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的发挥,从而使每一个学生拥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我注重了评价的多元化,评价在生生、师生之间充分展开。对朗读、讨论等环节的评价不仅使师生之间增加了亲和力,而且使教与学同时变得生机无限,摇曳多姿。 三、注重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首诗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的素材。结合社会背景的对比分析,学生对经历磨难的祖国心生敬佩,并对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这就在教学资源得到最大优化的基础上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这节课的教学使三维目标在一定基础上得到了落实,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过分遵循教学模式 朗读与解读不必严格分开,可以将朗读融于解读中,更有利于对整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2.解读过程没有充分放开 学生讨论、总结、交流之后,教师不必重复归纳。这可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他回认为自己的答案是错误的。教师只点拨补充即可。 “教学有法,教无法定“,这只是对诗歌教学的一个尝试,如何最大限度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 |
七、 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山东省 学校: 青州市庙子初级中学 姓名: 邵新霞 职称: 中学二级教师 电话: 3781047 :qiwei_song@sina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庙子镇庙子初级中学 邵新霞,女,毕业以来一直在青州市庙子初级中学工作,从事语文教学。本人在工作实践中,积极上进,诚实肯干,将我的能量于热情投入到了蒸蒸日上的事业中,在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的指引下,我办事稳重,敢于接受挑战,并能主动的适应客观环境。坚信定会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上写出不平凡的人生。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