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教案
《我爱这土地》教案3篇
《我爱这土地》教案 篇1
  一、设计说明
  这是一首蕴含着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的好诗,也是学生进入初中后所学的第一首现代诗,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后面几首诗的学习。因此,教学应根据文体特点,通过诵读法、探究欣赏法、比较阅读法 ,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节奏美,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探究诗歌形象的象征含义及诗歌的主题,在比较中掌握学习诗歌的门径。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本诗的节奏,理解体味本诗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2.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与节奏美,通过小组品读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通过讨论析读理解诗歌的表现方法和真挚深沉的情感。
  2.通过自主辐射阅读《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给战斗者》,进一步理解、感悟诗歌的意象及作品巧妙的抒情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
  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
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激情。(板书:我爱这土地)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第一步:听录音范读;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
  第二步:学生自由朗读
  第三步;指名学生朗读
  第四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四)研读诗歌,理解主旨:
  1、学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2、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出这样的爱国激情的?请你把相关诗句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3、诗中的“鸟”,它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
我爱这土地仿写  学生再次朗读,体会表达效果,并尝试背诵。
  4、思考:诗歌开头写着“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请你结合以上歌唱的内容,思考为什么这里用“嘶哑”一词,而不用“清脆”或“嘹亮”。
  5、思考: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全班再次朗读、背诵。
  6、思考:这首诗在结构上,一、二节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7、讨论:本诗出现了许多“的”字,这样会不会拖泥带水,冲谈了诗味,谈谈你的理解。
  (五)比较阅读,拓展学习:
  请将这首诗与我们学过的《我爱这土地》比较一下,说说它们有什么异同?
  (六)布置作业:
  1、假如你是一只鸟,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你会唱些什么呢?仿照例子试一试,相信你会比例子仿写得更好。
  2、艾青在诗中,含着泪水说:“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古往今来,在我们中华史册上记下了多少爱国志士的类似诗篇,犹如繁星高悬夜空。
  (八)板书设计:
  我爱这土地
  艾青
  鸟嘶哑的喉咙歌唱:土地
  河流
  风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黎明
  我常含泪水
《我爱这土地》教案 篇2
  一、教学目的
  1、引起同学对新诗的兴趣
  2、增加对新诗的了解
  3、体会本诗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教学目的1、3
  2、难点:教学目的1
  三、教学设想
  由同学分小组自主备课,选出优胜组所推荐出的一名小老师上台授课(说明:在我校课改年段每班都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四、教学过程(以下内容为授课同学的.教案)
  (一)、导入
  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在这悠久的历史过程中,蕴育了丰富的中华文化。唐诗、宋词、元曲,这些都是我国古代文明的精华。宋词是唐诗的进化,他们的不同在于宋词的每个句子长短不一,而且不那么讲究押韵。而元曲是宋词的进化,为了适应老百姓的需要,变成了唱的,为普通百姓所接受,那么新诗是怎样诞生的呢?今天我们就要为《我爱这土地》妈妈。
  (二)、新诗
  1、提问:同学们都有备课,你们能说说吗?(由同学各显身手)
  .总结:关于新诗的产生也即现代诗的产生主要有三点:
  (1)、“五四运动”的“白话文运动”使规律的古诗变成了文学圣地的LKK,放进了“博物馆”;
  (2)喝了洋墨水的文人把现代主义移植了过来;
  (3)“五四运动”时期,胡适的《尝试集》出现了新诗花园的第一只玫瑰。
  2、提问:那么请同学们说说:什么是新诗呢?
  明确:现代诗有几个特点:
  (1)自由,不押韵,不必对仗,不论平仄;
  (2)抒情,“以我手写我口”,着重个人的直觉;
  (3)新的手法----要颠覆,要新颖,要不俗,不肤浅;
  (4)要能向人的心灵进军----感动人心。来让我们看看这首诗:
  心弦
  丢失了阳光海浪的沙滩
  残留着的是蚀人的黑暗
  就好像是
  丢失了的心灵
  残留着迷茫的无知
  终于
  在那一天
  发烫的泪水就那样夺眶而出
  像落了一地的透明的玻璃珠
  碎了
  却留下了动人的旋律
  它说:“我是不是早该走了”?
  无语 沉默 静寂
  那旋律终被微风遏止
  它是真的走了
  同学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她就是我们班的叶燕雪。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首胡适先生《尝试集》中的一首诗:
  蝴蝶
  两只黄蝴蝶
  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
  一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
  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
  天上怪孤单
  同学们我相信我们也能开出更美的诗园牧瑰的
  3、讲授新课(以下内容随处可见,恕不烦叙)
  背景介绍
  作者介绍
  重点内容分析
《我爱这土地》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我爱这土地》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首诗歌。《课程标准》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选择了“鸟”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表达了他渴望祖国拜托日寇侵略,获得解放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