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爷爷讲那对联的故事
            ——《探秘中华文史大观园》系列之对联
(528100)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三水中学 章强
引子:对联也称楹联,俗称对子,是中国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对仗工巧,音调和谐,形式独特,内涵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对联虽然短小,短小的文字中蕴含着大智慧,而且更蕴涵着丰富的文史知识。

    记得小时候,每年腊月根上,我就会跑到我的一个远房爷爷那里看他写春联。爷爷解放前当过私塾先生,毛笔字写得非常好。我一边帮着爷爷递笔拿纸,一边听爷爷讲那对联的起源和有趣的故事。 
对联的起源
  爷爷说,对联又叫“门对”、“春贴”,每年春节贴春联,这是我国特有的风俗。除春联外,还有婚联、寿联、挽联、行业联,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设施中,还出现了不少新楹联呢。
对联有悠久的历史,最早是由古代的桃符发展而来的。南朝《荆梦岁时记》记载,每逢岁时,人们便挂桃符神像来驱鬼避邪、迎喜接福。这是对联的萌芽。五代时,桃符上的神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联语。《茅亭客话》记载:蜀后主孟昶曾写了一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对子,是我国最早的对联。
  宋代受诗词的影响,对联在对仗方面前进了一大步。大诗人陆游就曾为自己的书房题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话流年”。明代对联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史载:朱元璋建都京城之后,曾下令“凡公卿士庶门第,须加春联一副”,他本人也带头写了一副对联送与徐达“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由于皇帝身体力行,再加上文人墨客的喜爱,广大众的传播,春节贴春联便作为风俗习惯流传下来。
清代是对联的繁荣期,后来白话文兴起,对联更加通俗更懂,也更加受到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对联也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有趣的故事
爷爷还说,对联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呈现不同的精神风貌。古代对联多是寄情抒怀,
希望一年吉祥如意,含有迎新春、颂盛世之意,而不过分追求其内容。在革命年代里,对联成了宣传革命思想的有力工具。建国以后,对联歌颂党,赞美社会主义制度,显示出它蓬勃的生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1)对联中的历史人物
韩信墓前有副对联: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赏析:韩信。所谓一知己,即萧何,所说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于汉高祖十二年受吕后命设计杀死韩信。后面的两妇人的自是吕后,的是漂母,韩信年轻时,肚子饥饿地在河边钓鱼,一漂母同情他,供他饭10余天。了了十个字,便将韩信的生平际遇言简意赅地写了出来,可谓妙手偶得。
对联: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是蒲松龄写的,包含两个历史典故,说的是项羽和勾践,且对仗工整,可谓经典啊
林则徐担任两广总督,积极抗英、查禁时,在总督府衙门
亲书的对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赏析:表达了他既要从谏如流、集思广益,又要做到杜绝
私欲、光明磊落的志向。除此之外。林则徐还有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两句的意思是:纵是被贬遣戍,只要对国家有利,不论生死,也要去干;岂能因为个人祸福而避后趋前。温总理在上任之初以一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彰显他作为领导人的毅力和决心。
对联的故事章炳麟先生在慈禧70岁生日时作此对联: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时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众所周知,慈禧太后统治中国几十年,搜乱民脂民膏,穷奢极欲,仅以大兴土木而言,就有修南苑北海、颐和园等,其中颐和园一项,费时三年,耗银千万两;她无耻卖国,祖国领土被列强瓜分,其50岁,日本吞并琉球;60岁,日本掠夺了台湾;到70岁,沙俄和日本在我国领土上进行战争,争夺我国东北地区,她居然宣布局外中立。章炳麟先生在慈禧70岁生日时作此对联,把一个卖国贼的的卖国轨迹具体形象地勾画出来了。
上联:两语眼膺平生,孔曰大同,耶曰博爱
  下联:三杰并时鼎立,印有甘地,俄有列宁。
    此联为孙中山而写。“博爱”是孙中山政治学说的一个核心思想。孙中山把“博爱”、“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视为理想的最高境界和追求的最远目标。 孙中山的博爱思想对实现世界和谐、社会和谐具有重大的意义。
下图是四川故居。在故居正堂屋的门旁挂有一副由四川省著名文人马识途在1983年秋天撰写的楹联:
                 
“扶大厦之将倾,此处地灵生人杰,解危济困,安邦救国,万民额手寿巨擘;
  挽狂澜于既倒,斯郡天宝蕴物华,治水秀山,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
  一个看似平凡的四川广安人,却在那个萧条的年代给了所有中国人民新的希望,新的路途。
上联:埋头几十年,成就水稻之父
  下联:造福亿万众,充盈口粮之仓
说得是关于袁农平院士为粮食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2)对联中的历史事件
191954日,北京学生3000多人集合在天安门前,举行游行示威。队伍中最引人入目的是天安门前金水桥南边高悬的一副对联:
  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字;
  倾心媚外,不期章惇余孽死有头。
上面右边题着:“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遗臭千古。”下面左边题着:“北京学界同挽闻系北京高师某君所撰云。”这副对联对仗工整,以古喻今,痛快淋漓地表达了人民对三个卖国贼的切齿痛恨和诅咒,在北京广为流传。
    另一副对联是蔡元培为“五四”运动中牺牲的北大学生郭钦光撰写的。在追悼会上,会场正面写着“为争青岛,死重泰山”八个大字。旁边有副挽联十分显眼:
  逝者蔡中郎,谁传郭有道;
  何哉汉高祖,不杀曹无伤。
上联说的是,当时蔡元培先生因不满时局辞去了北大校长职务,郭饮光为国捐躯,有谁会把他们写入史书呢?引用了东汉时蔡邕为郭泰撰写碑文的故事。下联是对当时政府的诘问:曹汝霖等卖国求荣为何逍遥法外呢?诗中的汉高祖是指当时的总统。史载汉高祖当年赴鸿门宴后,回去立即杀了泄密的曹无伤。该联用典恰当,情文并茂,表达了学生们对烈士的哀悼和对腐败政府的愤慨。
1933年10月,长征路上,红三十军解放四川达县后,军政治部设在一家地主宅院内。红
军便在宅院门楼两旁的石柱上錾刻了军政治部秘书长魏传统撰写的这副名联。在大门两根方石柱的内侧,还一边刻着“平分土地”,一边刻着“阶级斗争”,横楣石刻为“红卅军政治部”。楹联气势恢宏,形象生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宗旨,描绘了红军的英雄气概。
                 
二战结束,日本投降, 中华大地,普天同庆. 重庆街头, 扎起一座松枝彩门,门上有一对联,看了令人叫绝。
    上联:中国捷克日本;  下联:南京重庆成都。    横批是:抗战胜利
此联巧妙别致,反映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华大地欢喜若狂的气氛。上联是三个国家名,下联是三城市名;尤其是上联的"捷克"和下联的"重庆", 再现了历史的真实。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其中“捷克”在这里是“战胜”的意思,“重庆”是“再一次庆祝”的意思,“成都”是“成为首都”的意思,含义双关。横批 "抗战胜利" 看似平常,其实不然: 亡国奴的悲愤, 人民的苦难,统统过去了! 悲喜交集之情, 在这里爆发, 读了叫人动容!
康生在时写过一副对联:“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
    先把人民公社这座桥梁架起来,过了桥就是天堂。但是好景不长,人民过桥以后看到的却是与梦幻中的天堂完全相反的一幅图景。莫说吃猴头、燕窝、海味,连稀粥也喝不上了。
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的一幅春联写道:
“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横批:“已经过去”。
这幅对联说明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率先展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也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下列几条是建国以来某地农村百姓家盛行的春联集锦。
①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众庆新生
——这幅对联反映的建国初年,解放战争推翻了三座大山,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②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反映了在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之后,人民对社会主义充满了企盼,对中国共产党和绝对的信任,再加上当时的瞎指挥,不知实情的人民对当时的种种运动兴奋不已。
③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 从四海翻腾、五洲震荡、怒、激等字眼来看的确是全国动乱、阶级斗争激烈的意思。
④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这幅对联应该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以后,很多商店都挂着副对联,希望发财致富。
    平安富裕小康日;欢乐和谐中国年。
——反映的历史现象就是现在的实施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
爷爷说过,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如今时过境迁,我总忘不了自己孩提时代在故乡跟爷爷学写春联的情景,以及自己在那些那个年代看到过或者自己曾经读过的许多好
对联,至今仍吟诵不忘,记忆犹新。
    随着春节的一天天临近,我眼前时常浮现出爷爷那和蔼可亲的笑容。爷爷,要过春节了,你是不是又开始忙着给玉皇大帝写春联了?我多想再听您讲那春联的故事啊。今天,我为历史课程网站写了一幅对联:“书山有路趣为径 ,学海无涯乐作舟”,你看行吗?
游戏收获——考考你,能得多少紫币?
《探秘中华文史大观园》收获能力测试
古代对联
“文史不分家”,对对联等文学艺术的理解往往需要相关历史知识的支撑。据此回答
1、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所写的习俗发生在
A.元旦            B.端午节        C.春节            D.中秋节
答案:C
解析:关键词“新桃换旧符”。南朝每逢岁时,人们便挂桃符神像来驱鬼避邪、迎喜接福,这是春联的萌芽。
2.“宣尼若不删订六经,何处觅中华民族文化?杏坛(注:学校)早已昭告天下,此间有东亚炎黄子孙”。楹联褒扬的是:
A.黄帝         B.孔子              C.孟子              D.司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