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小故事
1 迎春条幅
     从前,有一家过年请人写了一个条幅,“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写字的人不重视标点符号,语句之间既没有标点,也没有隔开。初一,拜年 的人一见条幅忙问道:“你家遇到什么倒霉事啦?”主人怏怏不乐地说:“干吗进门就说不吉利的话!”来人指着门上的条幅说: “你这儿不是写着吗, ‘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2 祝枝山写春联
     有一次,一个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地主请祝枝山为他写一幅对联,为  人正直的祝枝山很想为老百姓出这口气,便提笔写来: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此地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地主看后暴跳如雷,跑到县里告状,说祝枝山辱骂他。祝枝山胸有成竹 地对县官说: “我写的是吉利话,何曾骂人呢?”随后,他把两副对联高声 地念了一遍,地主听了无言对答,只好给祝枝山赔礼。 原来,地主是这样念的: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此地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可是,祝枝山是这样念的: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此地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3 标点挽救了一条性命
     清朝末年,掌握朝廷大权的慈禧太后让一位书法家题扇。那位书法家写了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可是,由于书法家一时疏忽,题诗时漏掉了一个 “间”字。慈禧看了以后勃然大怒,认为是故意欺她没有学识,要把那个书法家问成死罪。那个书法家急中生智,连忙解释说: “我这是用的王之涣诗意填的词。”并当场重又断句吟诵道: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慈禧听后,无言答对,只好赐给书法家银子来压惊。标点虽小,却挽救 了一条性命。                             
4 留不留
对联的故事     明朝有个才子叫徐文长,有一次外出访友,正是黄梅季节,淫雨连绵, 他只好住在朋友家里。几天过去了,朋友看徐文长毫无回家之意,想逐客又难开口,于是就在客厅写了一张字条: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朋友心里想:你这个徐文长看了字条还好意思赖着不走吗?不一会儿,徐文长信步来到客厅,抬头看见了字条,心中默念道: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他明白了主人的用意,对朋友用这种使自己难堪的作法非常生气。他仔细一看,见未加标点,于是提笔加上标点,成为: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一字未变,意思完全相反,主人见了反而脸红了。                           
5 会说话的标点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把 《悲惨世界》的手稿寄给一个出版商,好久没有接到消息。雨果便写了一封信去问。信是这样写的:“?-雨果” 出版商的回信写着: “!-编辑部”。不久,《悲惨世界》这一轰动世界的长篇巨著终于问世了。 
6 一个逗点
有一次,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举行宴会,宾客们济济一堂,在客厅里等了很久,也不见主人到来,很是着急。后来,王尔德匆匆忙忙赶来了,急忙向客人施礼道歉。客人们问他干什么去了,他回答说: “在修改我的诗稿” 客人们又问: “这么大半天,一定作了不少工作吧?”王尔德笑着说:“我做了一件极其重大的工作,我删去了一个逗点,但后来觉得不妥,我又把它加进去了。”                           
7 标点符号的功劳
     苏联老作家安德烈·梭勃里给 《海员报》写了一篇短篇小说,题材新鲜, 颇有才气,但是层次不清,文章显得很杂乱。编辑们不知怎么办好。老编辑 布拉果夫主动把稿子拿去,
整整搞了一夜。       第二天,当编辑们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一个个都惊呆了,内容是如此风趣,行文是如此流畅,层次是如此清楚,更加令人惊讶的是全篇文章一个字也没有增减。编辑们问布拉果夫,这是怎么一回事?      布拉果夫回答说: “这里并没有什么秘诀,完全是标点符号的功劳。们看,这里的每一句,我都打上了标点,还特别仔细地标上了句号。当然,还有分段,这是一件大事情。标点符号就是标出思想,摆正词和词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句子易懂,声调准确。标点符号好比音符,它们牢固地缚住文章,不让它散落。” 
     作家安德烈·梭勃里知道后,抱住布拉果夫,亲了他三次,十分激动地说: “谢谢您,布拉果夫,您给了我一个永远难忘的深刻教训,我深深感到我对以前的作品是有罪的。”                         
8 用标点符号写成的 《自传》
  在一次宴会上,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巴尔肯博士提议,每人使用最简短的话写一篇 《自传》,行文用句要短到甚至可以作为死后刻在墓碑上的墓志铭。于是乎大家凝神苦思,伸手动笔。其中一个满脸沮丧神情的青年,交给巴尔肯一纸通篇只有三个标点符号 的 “自传”:一个破折号“-”,一个感叹号 “!”和一个句号“。”。 
     巴尔肯问这是什么意思,年轻人凄然作道: “一个横冲直撞;落了个  伤心自叹;到头来只好完蛋。” 
     巴尔肯略一沉思,提笔在这篇“自传”的下边有力地划了三个标点符号: 一个顿号 “、”、一个删节号 “„”和一个大问号“?”。      接着博士用他那特有的鼓励口吻,对这位自暴自弃的青
 
一、没有标点的遗书
从前有一个富翁,只有一个女儿,到了六十岁时,才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非」。 
富翁害怕自己死后,家产都被女婿夺走,于是写了一封遗书,分别交给儿子和女婿。遗书上写着:「六十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富翁死后,女婿果然并吞了家产,只留下一间小房子给富翁的儿子。几年后,富翁的儿子长大了,要向夫要回家产,两人争执不下,便告到官府里。 
女婿理直气壮的说:「岳父遗书上写得很明白:六十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县令拿过遗书,仔细推敲,却把家产判给了富翁的儿子。 
你猜,县令在遗书上发现了什么?原来,县令移动了标点符号,猜出了富翁真正的意思: 「六十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一句话因为移动了标点符号,意思便有很大的差别,可见标点符号有多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