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2019.9.11
【基础知识梳理】
使用说明:1.根据课本进行课前预习,完成知识填空;2.强化记忆,以备上课检查。
【知识梳理】
问题拓展
一、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
1.背景:
  (1) 经济:                                                       
  (2) 思想:            使各国人文主义思想十分活跃。
  (3) 政治:罗马教会宣扬        ,树立教皇绝对权威。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强烈不满,社会矛盾激化;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形成和发展,民族国家兴起,各国希望强化王权。
  (4)直接原因:天主教会在德国兜售              ,掠夺财富激化了矛盾。
【思维点拨】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促进了宗教改革的出现。而宗教改革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
2.标志:1517年,马丁·路德张贴《关于赎罪券的功效》(即《              ),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3.主张;强调              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宣称              的功效微不足道,只要内心真诚悔罪,就能得到赦免。
4.性质: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5.意义:
  (1)标志着宗教改革运动在                  拉开了序幕。
  (2)改革后创立的新教与                      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二、独树一帜的加尔文
1.背景:受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
2.著作:1536年出版《                      》。
3.主张;
  (l)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2)提出                  ,即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贫富荣辱,由上帝先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
4.加尔文宗教改革的意义:
  (l)先定论否定对教皇的盲从,否定封建主的特权。
  (2)为资产阶级的                  作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
  (3)加尔文的学说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三.欧洲宗教改革的意义:
宗教改革是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社会思想政治运动。           
1.思想:                   宗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打破了欧洲罗马天主教一统局面,动摇了教皇权威,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促进了西欧的思想解放。                   
2. 政治:打击了西欧封建势力,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重大影响,促进新兴的民族国家的发展。                         
3.经济:削弱天主教会经济实力,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4.文化:促进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5.欧洲历史:改革比较彻底的国家社会各领域显著发展,为欧洲近代化奠定基础。
1. 抓住时间16世纪,回顾这一时期欧洲政治经济思想状况,分析宗教改革兴起于德国的原因?
2 加尔文认为:“得不得救在乎神的挑选,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这一主张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3.宗教改革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主要理由是什么?
【课堂探究】
一.因信称义因行称义的区别
.宗教改革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
经济方面:新航路开辟,对外贸易和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政治方面:罗马天主教会与欧洲各主权国家及社会各阶层的矛盾。
思想方面: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宗教方面:天主教会腐败,基督徒要求振兴基督教。
(2)影响
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经济上: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思想上: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
社会上:促进了欧洲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宗教改革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1.“因信称义”彻底否定教皇和罗马教会的至上权威,肯定了个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具有鲜明的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彩。
2.《圣经》和个人内在信仰的权威否定教会特权和等级制度,确立了个人宗教信仰平等的权利。
3.马丁·路德要求建立独立自主的德意志民族教会,主张世俗权力高于神权,实际上是把人文主义关于民族自由的理想进一步推向政治现实。
4.宗教改革的最大影响在于,成功运用了人文主义的世俗精神创造出新教伦理,把人的心灵从罪的折磨、来世拯救和教廷束缚中解脱出来,使世俗生活与世俗人生焕发出勃勃生机。
【历史概念】
1、中世纪:“中世纪”一词最早出现于文艺复兴时代,它是16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的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们首先提出来的。由于这些学者是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崇拜者,所以就把从古典文化衰落至文艺复兴前这一段时间,称之为“中间的世纪”,又称为“黑暗的世纪”。17世纪末,德国历史学家克利斯托弗·凯列尔在他所著的《历史全程》(又称为《通史》)一书中,第一次把人类的全部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和近代三个时期。此后,“中世纪”这一概念便被西方学术界长期沿用下来。我们课本中所说的“中世纪”指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占统治地位的时期。“中世纪晚期”即指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萌芽的时期。
2、“因行称义”:是指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须绝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
3、“因信称义”: 马丁·路德认为,义人必因信而生,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4、基督教:是由耶稣在巴勒斯坦创立的。
    公元313年,基督教成为官方认可的合法宗教。
    1054年,东西两派基督教会分裂。东派教会自称正教,西派教会自称公教。大主教会及其教皇制,作为独特的单一教会和体制,至此乃正式确立。
    中世纪时,天主教是西欧各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宗教;
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后,天主教在欧洲部分国家丧失统治地位。
18世纪,在启蒙运动和理性主义的影响下,欧洲一些国家和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对罗马教廷的离心倾向日益增强,1809年拿破仑将教皇国并入法国版图。1929年,庇护十一世和墨索里尼签订拉托兰条约,教皇拥有独立的梵蒂冈城国的主权方被正式承认。
    1962年,教皇约翰二十三世召开第二次梵蒂冈公会议。会议强调天主教要跟上时代,在教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对外采取开放政策,主张与天主教以外的基督教各派以及其它
宗教和不信宗教的人们对话。会议之后,天主教在神学上打破了以往权威主义和教条主义的禁锢,使神学出现了多元化和世俗化的现象。
5天主教圣经、原罪说:即基督教中认为任何人天生即是有罪的,他们的罪先天地来自其祖先——亚当与夏娃。他们偷食了智慧之果,懂得了男女羞耻之事。这是人类一切罪恶和灾祸的源泉。基督教原罪的观点在西方近代宗教改革的新教领袖——路德、加尔文那里更是获得了极端的发挥,他们索性明指,任何人生来即是恶人,只有笃信上帝,才可能获得灵魂的拯救。
“救赎:上帝派他的儿子耶稣来到世间,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在上帝面前替人类赎了罪。《圣经》主张“义人必因信得生”,凡是信仰上帝的人都能得救。
【体系构建】
【巩固练习】
1.如图是反映16世纪欧洲社会状况的漫画,画中右边是新教徒,左边是天主教徒,天平右侧托盘中为《圣经》,左侧为教皇。该漫画意在(  )
A.宣扬教皇的崇高地位          B.强调信仰上帝的重要
C.倡导新旧教会的和谐          D.主张社会的公平交易
2.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徒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
A.将人们从宗教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基督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3.马丁·路德在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时,并没有意识到他已经发动了宗教改革,然而他的思想和行动却导致了基督教世界的巨变,这主要是因为(  )
A因信称义理论已经被基督徒普遍接受                B.启蒙运动的思想深入人心
C.其宗教思想表达了当时欧洲普通教众的普遍愿望          D.先定论的思想广泛传播
4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是(  )
A.极力反对教会神学  B.主张信仰即可得救    C.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D.主张因行称义
5.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中,因信称义被人们真正地接受起来。所谓因信称义,就是内心真诚,外在不论,只要内心信仰上帝,都可以得到上帝的救赎。因信称义被人们真正接受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渴望得到上帝的救赎              B.其符合基督教的信仰原则
C.马丁·路德的积极倡导                D.其蕴含了自由主义精神
6.加尔文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这一观点反映了加尔文(  )
A.首次挑战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          B.第一次提倡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
C.主张没收天主教会的大量土地以及财产          D.用先定论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进行辩护
7.宗教改革时期加尔文提出先定论,先定论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上帝在创造人类之前,人类的命运早已决定;第二,人类不能改变上帝的决定,甚至不可能知道上帝的选择。先定论提出的直接影响是(  )
A.否定了教皇的绝对权威                      B.使人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C.使人文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弘扬              D.为启蒙运动提供思想基础
8.宗教改革家加尔文提出先定论,主张信徒不仅要信仰上帝,还要做荣耀上帝的善功”(对职业劳动和俭朴生活的热爱)。这一思想的提出(  )
A.巩固了民众对宗教的信仰                B.扩大了路德教的社会影响
C.强化了天主教的禁欲思想                D.拉近了宗教与世俗的距离
9.如图是被誉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的加尔文,他的学说之所以能够在西欧广泛传播,主要是因为(  )
A.他宣传信仰得救,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          B.他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C.他的先定论将上帝摆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D.他的学说符合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的愿望
10.有学者指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富庶的意大利那场华丽而感性的文艺复兴,而是贫穷的北欧那场质朴而深刻的宗教改革。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宗教改革(  )
A.宣传了早期天赋人权思想            B.突显了资产阶级的革命精神
C.具有更为广泛的众基础            D.摧毁了欧洲传统的宗教信仰
11.如图为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的作品《以马忤斯的晚餐》。它描绘的是耶稣复活后在一次见面会上向他的门徒现身的情景,画中卡拉瓦乔没有把耶稣的门徒描绘成光辉的圣徒,而是描绘成卑贱的普通农民。据此判断此画的创作背景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