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马丁·路德和德国宗教改革
学习目标:
1.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
2.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1.重点:马丁·路德改革的背景和实质。
2.难点: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和实质。
教材整理1 宗教改革前夕的德国
1.经济发展
15世纪下半叶,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政治落后
直到16世纪初,德国仍处于严重的分裂状态。
3.受压榨最重
(1)表现:国内没有一种力量可以和天主教会对抗,每年都被掠走巨额财产,被讽刺为教皇的奶牛
(2)影响
使德国各阶层都憎恨罗马教廷,还激发了他们的民族意识
德国各阶层迫切要求实现民族统一和摆脱教皇的控制和掠夺。
特殊的经济政治情况导致德国最先爆发宗教改革。
[深度点拨] 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的原因
(1)德意志经济显著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2)德意志是天主教世界受罗马教会榨取最严重的地区。
(3)天主教会的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4)马丁·路德的推动。
教材整理2 马丁·路德和宗教改革的开始
1.导火线
教皇利奥十世以修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名义发售赎罪券
2.序幕
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揭开了德国宗教改革的序幕。
3.内容
(1)天主教圣经他抨击教皇把神职人员高居世俗信徒之上,垄断《圣经》解释权及召开宗教会议的特权。
(2)主张简化仪式。
(3)从伦理学角度阐明因信称义的教义,指出只要信仰上帝就会得救。
(4)强调信徒无需受传统束缚,教会应是支持人与上帝直接沟通的后盾。
4.影响
(1)路德翻译的德文《圣经》对现代德语的形成有很大贡献,使德国农民和平民能直接阅读《圣经》。
(2)彻底粉碎了教会对《圣经》解释权的垄断,推翻了维护中世纪神权的三道护墙
[深度点拨] 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的宗教思想是如何体现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
(1)“义是指灵魂得到拯救的人,灵魂得到拯救的关键是对上帝的虔诚信仰,而不在于繁缛的仪式和向教会捐赠等善行。这体现了资产阶级要求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符合新兴资产阶级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2)同时,路德又指出,虔诚的信仰来自对《圣经》的心领神会,根本不需要教皇和教会作为中介,否定了教皇和教会作为上帝代言人的特权地位。这就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平等、自由的愿望。
教材整理3 路德派新教的确立
1.背景
(1)宗教改革在德国发展成为一场反对天主教会的众运动。
(2)在维滕贝格市,发生了反对天主教的动乱。
2.过程
(1)路德宣传宗教改革要求信徒内心的转变,反对使用暴力。
(2)1523年,路德发表《论世俗当局的权力》,宣扬人们应服从世俗君主的旨意。
(3)1524年,路德攻击起义农民,表明新教教会成了新教诸侯加强统治权力的工具。
(4)1529年,德国皇帝召开帝国议会解决德国的宗教改革问题,把路德定为异端,并恢复罗马教会的所有特权和产业。
(5)1555年,德国新、旧诸侯缔结《奥格斯堡和约》,承认路德派的合法地位,并确认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3.格局
(1)新教:主要分布在德国北部和东北部。
(2)旧教:主要分布在南部和西南部。
[深度点拨]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作用
(1)打击了天主教在德国的统治,为欧洲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2)引发了农民战争,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3)推动了文艺复兴在德国的发展。
知识网络
史论要旨
 
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实质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为德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2.宗教改革不纯粹是一场宗教运动,还是一场社会运动,其形式更为激进,影响也更为深远。
探究点 德国宗教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史料一 当钱投入钱柜叮当作响时,增加的只有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的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终生悔改,才是基督教的正道。
——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注意第一个小分句的信息。
史料二 教皇的代表后来沮丧地报告:十分之九的德国人欢呼路德,剩下十分之一的少数则高呼罗马教廷该死
十分之九”“十分之一是关键信息。
【史料应用】
(1)史料一的论述主要针对什么事件?这一事件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有什么关系?
【提示】 事件:教会兜售赎罪券。关系:教皇利奥十世派人到德国兜售赎罪券,引起各阶层人民的愤怒,成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
(2)史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 说明了德国各阶层同罗马教皇的矛盾十分尖锐,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国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得到了各阶层民众的支持。
【史论拓展】 德国宗教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必要性
天主教会不仅控制德国人的精神世界,而且大肆在德国搜刮、掠夺财富,这使德国的社会矛盾尖锐,引起各阶层的不满。
德国四分五裂的局面,不仅阻碍了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便于天主教会对德国的政治控制,使得天主教会在德国有很大的影响力,影响了德国的政治统治。
(2)可能性
16世纪初,德国经济有了显著发展,特别是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分享政治权利,自由发展工商业。
马丁·路德深受人文主义的影响,立志进行宗教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阻碍德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当时德国封建割据的政治局面决定了经济发展的分散性……德国成了教皇的奶牛。由于教会的经济实力和特权禁锢了德国工商业的发展,市民阶级在要求政治民主的同时也强烈要求改革教会。
——《基督教史》
材料二 马丁·路德最后总结说:皇帝陛下和诸位王公阁下……除非能依据《圣经》的见证判定我的错误,或者根据显而易见的论据,依照《圣经》判定我有罪,而我的良心能坚信这判定合乎上帝的真道,否则我不能也不会收回我的主张。
——《马丁·路德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宗教改革首先发生在德国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马丁·路德称我不能也不会收回我的主张指的是什么?指出不能收回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你认为从改革家身上可以学到怎样的精神?
【规范解答】 (1)问,依据上述材料解读中提炼得出。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含义,依据材料除非……依照《圣经》判定我有罪分析。第(3)问,归纳材料,认识马丁·
德体现出来的品质。
【答案】 (1)主要原因:德国的分裂为教廷对德国的掠夺创造了机会,德国受到教会的剥削严重,社会矛盾激化。
(2)含义:《九十五条论纲》(或《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依据:《圣经》或者上帝是判定是否有罪的唯一证据。
(3)坚定不移的改革信念;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1.结合下图分析,德国首先进行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
A.德国处于分裂状态
B.天主教会在德国出售赎罪券
C.罗马教皇对德国的沉重剥削
D.马丁·路德的改革方案深入人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德国宗教改革前夕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罗马教廷利用德国的分裂,把它当作主要的搜刮对象,从那里劫走大量财富,人们称德国为教皇的奶牛。故选C项。
【答案】 C
2.某思想家曾说:把最基本的宗教信条直接建立在个人内心之中,也就是说他在人的内心世界中发现了宗教。这位思想家应是(  )
A.苏格拉底       B.薄伽丘
C.马丁·路德    D.伏尔泰
【解析】 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项错误;薄伽丘是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批判教会贪腐,材料中信息不符合他的思想,故B项错误;宗教信条直接建立在个人内心之中是信仰得救的体现,属于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故C项正确;伏尔泰是启蒙运动思想家,主张天赋人权,与材料中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
3.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写道: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这段话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哪项主张(  )
A.人人有权读《圣经》
B.否认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
C.简化宗教礼仪
D.教会应从属于国家
【解析】 由关键信息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可见马丁·路德否定了代祷,即人的灵魂的得救无需教士的中介,这实际上否定了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