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欧洲宗教改革
             
课标要求:
1、 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 知道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理解宗教改革的实质
3、 简述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本课要求
识记天主教会的特殊地位和对社会发展阻碍的表现;识记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和影响;识记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内容和影响;识记英国国教建立的过程并分析其特点;识记天主教会为重振声威而采取的措施和产生的影响;分析宗教宽容实行的背景、概况及对宗教改革运动的评价。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德意志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难点:西欧各国宗教改革的实质历史作用
第一课时
一、中世纪的天主教会
本目分别叙述了基督教的派别、分布及信仰核心,到13世纪初占据了西欧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活方面的支配地位,以及天主教会对社会发展的阻碍。
1、基督教的概况
①派别:基督教是与佛教、伊斯兰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天主教与东正教、新教是现在基督教的三大派别。(基督教的发展基本线索:公元1世纪产生;4世纪初期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11世纪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正教和天主教;13世纪初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②分布:天主教分布在欧洲西部,东正教分布在拜占庭帝国和欧洲东部,新教是宗教改革
以后从天主教中分离出来的新教派。
③信仰核心:“原罪”“救赎”
“原罪”:“原罪”是人类一切罪恶和灾祸之源,人类无法自救。
人类的原罪与吃有关。因为嘴馋的缘故,亚当和夏娃吃了禁果,被上帝逐出了伊甸园。据说禁果原本有两种,一种是智慧果,另一种是生命果。亚当夫妇吃了智慧果,顿时变得聪明———并且为自己的裸体感到羞耻,于是采摘来树叶遮挡住私处。这反而暴露了他们的盗窃行为。上帝马上就发现了他们的变化天主教圣经———怎么穿上衣服了?他们也就再没有机会继续吃生命果了。否则就可以长生不老了。
“救赎”:上帝差遣他的儿子耶稣来到世间,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在上帝面前赎了罪,凡信仰上帝,都能得就,死后永生
设问:为什么中世纪后期西欧的反封建斗争矛头直指天主教会?
2、中世纪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
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天主教进入全盛时期。主要表现在:
①在社会生活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天主教国家几乎人人信教,都是天主教徒,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
②在思想文化领域,教会占据着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它垄断所有的教育、文化和舆论机构,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教会垄断学校教育,宗教神学是主修课目。
③经济方面,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各国土地的1/3,甚至更多。
④政治方面,一方面天主教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罗马教皇高高在上,下面有红衣主教、大主教、主教、神父等。另一方面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教会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教皇不仅掌握着教会的最高行政权和司法权,还可以裁决各国俗界的纠纷,任意废止各国的世俗法律,甚至决定各国皇帝和国王的废立。
1415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渐趋衰弱,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产生,天主教会的统治
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3、天主教会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思想:天主教会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是堕落行为。
②经济:资本主义进入原始积累时期,无论是国内发展还是海外掠夺都需要强大的国家作支撑,天主教会阻碍王权的强化;
教会贪婪腐化,教士淫逸奢侈(可阅读课本资料了解);
剥削重,教会通过地产的收入、向民众兜售“赎罪券”,搜刮钱财。这种搜刮,既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也不利于封建统治的财政收入。而教廷榨取的财富,归根到底都来自广大劳动人民的血汗,所以更恶化了广大人民的经济生活。德国是受教会剥削最严重的地区,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德国钱币名称),这个数目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年均收入高出好几倍,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
③政治:教会非常残酷,残酷迫害进步人士。可以阅读《宗教裁判所审讯条例》的部分内容:“被告人如不承认‘罪行’,就反复用刑拷问。一切有利于被控告人的证词都不能成立。被告可以不经审判便予处死。被告认罪之后,如又否认,即不在审讯,予以烧死”
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的控制,建立民族的国家,成为下层人民、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各国君主的希望。
随着法国、英国、西班牙等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盛极一时的罗马教皇势力在这些国家里迅速衰落。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只有四分五裂的德国和意大利仍然由罗马教会牢牢控制。这种情况下,教皇将原本由整个西欧承担的经济重负全部转移到德国和意大利两国人民的身上。
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发生在德意志呢?有两个原因:一是德意志的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二是教皇利用德意志的分裂和软弱,加强了对德意志的掠夺。
1、开始标志“九十五条论纲”
发表:时间:15171031日,原名:《关于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内容:有95条,由此得名。
内容:反驳赎罪权的功效,指出信徒得救,既不靠教皇,也不靠圣礼和善功,只靠终生悔改。他指出,符券贩卖者们关于免罪之道所作的胡乱宣传,会影响人们对教皇的尊敬,比如说,人们会问:既然教皇比当代最富有的人还富有,为什么他不拿自己的钱财来修缮圣彼得大教堂,而要用贫苦的信徒们的钱财呢?
影响:①路德提出论纲实际上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②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在德国人民对天主教普遍不满的情况下,论纲尤如“放出闪电”传遍德意志,在德意志引起广泛讨论,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接着在西欧引起强烈的反响。
2、主要内容
1)“因信称义” 实质:反天主教,反封建。
中世纪教会力图垄断拯救灵魂的权力。它提出上帝不与有罪之人交往,人要获救必须借助教士的中介作用。教皇是上帝在人间的代理人,掌管着拯救灵魂的大权,教会甚至禁止一
般基督徒阅读《圣经》,惟有教皇才有解释《圣经》的权力。马丁·路德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他认为一个人应该通过虔诚的信仰来获得免罪,达到“灵魂得救”。而虔诚的信仰来自崇敬上帝和对于《圣经》的心领神会。
2)《圣经》是人们信仰惟一的神圣权威。
马丁·路德认为信仰的惟一依据是《圣经》,每个教徒都应该阅读《圣经》,并完全可以对《圣经》的含义作出个人的价值判断和理解,这是一种信仰自由的权利。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根本不需要教士和教会作为中介。这种观点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平等的愿望,客观上有反封建的作用。1522年,他将《圣经》由希腊文和希伯来文译成德文。德文《圣经》的出版发行,不仅使人们何以直接领悟上帝的语言,而且还在被方言分开的德意志各邦地区规定了一种被所有的德意志人都运用的语言,为德国语言和文字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海涅认为马丁·路德对《圣经》的翻译是“创造了德语”。他的翻译为人民提供了对抗天主教会的思想武器,有利于宗教改革的拓展。从另一种意义上说,
他译的《圣经》也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这种统一的语言成为联系德意志各邦的重要纽带。
3)全体教徒皆教士,普通天主教徒和教士没有区别
既然信仰即可得救,他认为每个人都可以和上帝交往,不须通过教会和教士的媒介。
4)简化圣礼,神父可娶妻
否认需要履行种种“圣礼”,即教会规定的一套繁缛的礼拜仪式、朝拜圣地以及向教会输赠等“善行”,来实现自己的信仰。因此,他主张减少教堂和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七项圣礼中只剩洗礼、圣餐两项。这样,曾经是人类救赎中必不可少的教皇、教会、教律,面对信仰的权威,便都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这在当时是十分激烈的思想主张。他的主张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符合新兴资产阶级进行原始积累的需要
3、评价
1 结果
15206月教皇利奥十世宣布路德学说为异端,1521年,5月德皇查理五世签署帝国敕令,限期捉拿路德,但宗教改革运动迅猛发展。主要在德国和北欧传播。
2)影响   
①马丁·路德首先确立了与罗马教廷说教不完全相同的基督教派,严重冲击了罗马教廷的神权统治;②揭开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宗教改革运动迅猛发展,很快波及了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尔文教和英国国教先后创立,形成了基督教三大新教教派;③促进民族语言的发展。
三、加尔文与日内瓦的试验
加尔文在日内瓦的宗教改革是继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之后的又一次重大的宗教改革运动。日内瓦是位于法国、意大利、尼德兰的交通要道。14世纪经济就开始活跃,因而市民阶级在经济、政治上都比较强大。经过长期反封建和反天主教会的斗争,日内瓦终于成为一个独立的城市。
1.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内容
①核心先定论,他说:“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 一个被上帝拣选的人,内心必然充满了对上帝真诚的信仰,肯定会为了上帝而努力勤奋地劳动,过一种纯朴节俭的道德生活。他认为在发展生产,聚敛财富方面越成功的人,便是为上帝增加了更多荣耀的人,也一定是为上帝所拣选的人,也就能够成为社会上越受尊重的人。这是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
②加尔文坚持《圣经》绝对权威,主张信仰即可得救。
③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建立民主教会,规定神职人员由信徒选举产生
④规定严格的道德标准,崇尚节俭。教会应当监督国家、社会和家庭。据说,这一切都是为了上帝,为了灵魂的得救。
⑤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政府教会两套班子一套人马。这个共和国也同样镇压异端,判处异端死刑。
3.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①加尔文宗教改革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比路德教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国际性影响。日内瓦也由此成为“新教的罗马”。 ②教会组织相当严密,传播到法国、尼德兰、英国等国。
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中内容通过比较加尔文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的异同,来加深对加尔文宗教改革主张的理解。
:都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异:路德宣称教徒“因信称义”,十分强调在精神领域里个人信仰在获救中的决定性作用,而加尔文也宣称教徒“因信称义”,但他更加发挥了“上帝先定说”,在事实上否认了一切自由意志,认为上帝预先的拣选才真正是决定一切的基础。
加尔文的主张更为激进,其更激进之处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和严厉排斥异己,以及主张国家的民主化与共和化上。加尔文的主张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影响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特别对法国和英国的历史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