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与启蒙运动(一)
好,那么我们现在就讲基督教与启蒙运动。基督教与启蒙运动那么我们说15、16世纪这两场重要的文化变革运动,一场是南部拉丁语世界的文艺复兴,一场是北部日尔曼语世界的宗教改革。可以说,极大地改变了欧洲社会的面貌。但是,我们说,这个宗教改革,尽管我们说在客观上开启了西方现代化的潮流,但它同时也有很多弊端的地方,这个我们也比较强调一下。宗教改革的弊端比如说,它的整个观念是很陈旧的,宗教改革在16世纪的西北欧,在改信了新教的国家,它导致了直接的后果是一种什么?信仰主义是一种信仰主义的这样一种精神氛围。也就是把信仰强调得非常重要,用信仰来对抗罗马天主教的那种虚伪、那种虚假、那种堕落。这个当然是必要的,但是呢,这种做法其实又产生了一个相反的作用。就是用信仰来压制一切,就什么东西都唯独信仰、唯独圣经。这样一来就是说,凡是与基督教的信仰,凡是与圣经的文字相违背的东西,很可能就会被斥为异端。这样一来,我们说,信仰固然有利于超越克服罗马天主教的虚伪与堕落;但是,它同样也成为压抑科学精神崛起的一个很重要的障碍,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是扼杀新兴科学思想的一个刽子手。信仰固然有利于超越克服罗马天主教的虚伪,罗马天主教的堕落,但是,它同样也成为压抑科学精神崛起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障碍,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是扼杀新兴的科学思想的一个刽子
手。比如说,对于当时,已经被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不仅罗马天主教是坚决反对,而且新教宗教改革的那些领袖像路德,像加尔文,也是破口大骂。他们根据圣经认为圣经里面明明确确写道,地球是世界的中心,大地就坚定不得动摇。但是,这个哥白尼居然敢提出一种什么日心说,敢把自己的权威放在上帝权威之上,所以他们认为,哥白尼完全都是异端邪说,完全是胡说八道,他们完全加以制止。那么他们之所以会这样做,主要不是因为别的,不是因为他们自己做了什么科学研究得出跟哥白尼不同的结论,而是由于他们从圣经,他们从信仰出发,他们觉得这是违背圣经,违背信仰的。
所以正是由于这样,我们说,宗教改革尽管在客观上具有很重要的变革意义,导致了很重要的社会变革;但在主观上以及它所开创的精神氛围上是非常保守的。宗教改革尽管在客观上导致了很重要的这个变革意义,导致了很重要的社会变革,但是它在主观上,以及它所开创的那种精神氛围,是非常保守的。这是我们说,它的一个弊端。第二个,就是说,这些宗教改革的领袖们,以及最初开出了宗教改革的这个潮流,带有很浓重的等级主义一种等级主义彩。他们是比较瞧不起、蔑视这个人民的。甚至就连加尔文这样的人,约翰?加尔文(1509-1564)法国宗教改革家加尔文教派创始人我们说固然他是一个日内瓦共和国,看起来好像是平民的一个宗教改革,但是,在加尔文那个脑子里面,仍然是有一种明
显的精英主义彩。所以他对人民是不信任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那么他们当时,这个宗教改革所导致的新教,特别是这些新教领袖们,可以说满脑子等级思想,认为自己属于“选民”,别的人可能是要被抛弃的。加尔文那种双预定论本身就带有很浓烈、很明显的这种等级差别。被上帝选中的和被上帝注定要抛弃的人,这个之间就有个很明显的差异,所以呢,它是不利于民主潮流发展。最后还有一点就是,由于宗教改革产生了很多新派,新的新兴教派。每个新教派固然要为自己生存而奋斗,但是同时也就加强了,也就加深了每个教派之间的那样一种矛盾和仇隙、隔阂。其结果就使得教义的狭隘性极大地增强那种教义的狭隘性极大地加强,这个我们也曾经讲过,我们待会还要进一步讲这个问题。也就是说,每一派都认为,只有我才是把握着真理,只有我的信仰才是真诚的,而别的信仰都是虚假的,这样必然就会导致宗教之间的一种仇恨,最后可能导致宗教战争。而事实上,从路德宗教改革以后,欧洲宗教战争打了一百多年,一直打到17世纪中叶。所以这就是宗教改革它本身也导致了很多弊端。也不能说,宗教改革就一切都是好的,所以这个我们要重点分析。那么我们现在讲的最后一讲,就是关于基督教与启蒙运动,我们要讲16世纪以后的事情,就是从17世纪、18世纪欧洲的变化,以及在这个变化中,基督教与新兴的理性精神之间,处在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之中。那么我们刚才讲到,我们说这个宗教改革完成以后,北半个西欧全部都几乎纷纷,就易帜改变了旗帜,大部分都加入到新教的阵营。
那么面对这个一边倒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从北向南的这样一个变故,宗教改革的这样一个趋势,这样一个浪潮,那么罗马天主教会,相应也就采取了一些应战措施。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个宗教改革运动本身就是因为罗马天主教会的腐败而导致的,就是因为罗马天主教会的那种实践行为和基督教理想背道而驰,以及普遍的虚伪而造成的。所以面对宗教改革的这样一种浪潮,罗马天主教会感觉到,确实有必要,要好好地要重新反省一下自身,要反躬自问,看看到底自己出了什么问题。因此罗马天主教会面对着这个来势汹汹的宗教改革的浪潮,新教易帜的这样一个浪潮。那么罗马天主教会采取的对抗措施,或者是对应措施,基本上我们可以说,分成两个方面。罗马天主教会的应战措施:?不妥协地与新教做斗争;一方面就是坚决地、不妥协地与新教相斗争,不妥协地与新教斗争,不妥协地坚持自己的一些天主教的一些基本的一些教义和教仪,一些神学思想。另一个方面,罗马天主教会的应战措施:?妥协地与新教做斗争;?从纪律、道德方面反躬自问,革除自身弊端。就是从纪律方面,从道德方面,反躬自问,来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犯了什么错误。而且及时地发现错误来改革了,改变了革除了这些弊端。
那么正是由于这两个措施,最后使得天主教能够保住西南欧的半壁江山。因此,这两个措施就是天主教内部应对新教改革所采取的两个应战措施。而这些措施,这两个措施我们就
可以把它叫做,一般我们把它这个产生的效果,和整个这个变革过程,就称为叫“罗马天主教的宗教改革”“罗马天主教的宗教改革”。罗马天主教自己认为,我也进行宗教改革,但是我是在天主教这一类,我并没有因为宗教改革而摆脱天主教的这个控制,没有摆脱天主教的控制这样一个格局而另立门户,而我仍然还是在天主教内,我只不过是自己革除自己的一些弊端,所以叫“罗马天主教的宗教改革”。而这场宗教改革,对于新教人士看来,因为新教是跟罗马天主教针锋相对的,新教人士把罗马天主教的宗教改革称为“反宗教改革”。所以新教人士就把这一场宗教改革称为叫“反宗教改革”,就是罗马天主教会反对宗教改革的一种气度或者一场运动。因此无论是罗马天主教内部的叫做“罗马天主教的宗教改革”也好,还是新教阵营人士把它称为叫“反宗教改革”也好,那么我们说实际上,只是名称不同,但是实际上的内涵应该是一样的。那我们简单讲讲这一场宗教改革,就是罗马天主教会。那么我们说,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主要是采取了这样一些步骤。一个就是应对北方、西北方愈演愈烈的蓬蓬勃勃的这种宗教改革运动,罗马天主教就召开了从1545年到1563年,大概18年间召开了一系列这个“罗马天主教宗教改革”的步骤:?召开特兰托会议“特兰托会议”,召开了一次叫“特兰托会议”。这个会议开了18年,就拖拖拉拉不断地开,开了18年。而到了1563年,这个特兰托会议结束了,最后形成了一个纲领性的文件,叫《特兰托信纲》。
《特兰托信纲》这个《特兰托信纲》后来成为天主教的一个很重要的文献。也就在《特兰托信纲》里面重申了天主教的基本信仰、基本教义、基本的教礼、神学思想、神学教义以及一些教仪、圣事,这些都重申了。就是这个重申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天主教经过反省以后认为我的神学教义、我的神学思想、我的教义教仪,教义和圣事并没有错,我仍然要坚持。因为新教在这个方面做了很多变动,这个当然我们说,涉及到很多神学的一些非常晦涩、非常专业、非常枯燥的问题,我们不会跟同学们讲。但是,我们要告诉大家,面对新教在教义、教仪、圣事方面的变革,罗马天主教采取不妥协态度。天主教就应对新教的这种在教义、教仪、圣事这个方面的一些变革,它是采取不妥协态度,它说我不能改,我还是得坚持。那么这个《特兰托信纲》本身也重申了,比如说,一个人灵魂得救,必须要通过教皇,通过神职人员和教会。这个观点和新教就是正好是背道而驰。新教认为,唯独信仰、唯独圣经、唯独恩典,不需要教会,不需要神职人员,不需要教士,一个人面对圣经直接就可以灵魂得救。通过信仰就完全可以灵魂得救。但是,罗马天主教一再强调,教会是不可少的。在人的得救中,教会、神职人员就是教士的作用是不能忽略的,没有他们,一个平信徒很难得救。所以这个还是重申了罗马天主教的观点。其次,强调了天主教这些比较繁杂的、繁缛的一些圣事是不可少的。那些圣事,那些礼仪、教仪也不可废除。同样,
还有基督教的一些神学观点,比如像三位一体等等这样一些东西,这样一些信仰也是不可减少的。所以这样,特兰托会议加强了罗马天主教内部的信仰,重新巩固了一些基本的教义、教仪和圣事,表示了一种不妥协的态度。那么主要就是加强了天主教内部的信仰,重新巩固了天主教的一些基本的教义和教仪、圣事,这样表示了一种不妥协的态度,这个是特兰托会议,《特兰托信纲》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同时,特兰托会议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涵就是,特兰托会议革除罗马天主教自身的弊端。革除自身的弊端,就是反省为什么别人都纷纷易帜,纷纷改革,说明我们自己出了问题。所以通过特兰托会议,天主教加强了纪律,重申了道德和信仰。而且严令在禁止买卖圣职和神职人员违背誓愿的那些行为,比是说谋取钱财、以权谋私、巧取豪夺、搜刮民脂民膏、利用打着拯救灵魂的幌子,干一些实际上是中饱私囊的这样一些事情,这是明令反对。还有,续妾这些事情是严令禁止的。买卖圣职,也是坚决应该把它们制住。所以我们说当时中世纪中后期,中世纪中后期罗马天主教两大弊端?续妾?买卖圣职罗马天主教最大的两个弊端,一个就是续妾,一个就是买卖圣职。这一个涉及到,一个涉及到钱,那么这两件事是一定要把它革除的。所以罗马天主教采取了非常严厉的措施,一旦发现有这一类的行为,就严惩不贷,绝不手软。因为它现在已经失去了半壁江山,它再不这样改,不痛下杀手,它将来可能连最后一点阵地都
保不住了。所以正是由于这样,那么罗马天主教内部就加强了纪律,重申了信仰和道德。正是由于这样,罗马天主教保住了半壁江山,遏制住了新教改革从北向南 “多米诺骨牌”似的发展势头,把西南部欧洲天主教的阵营保持了下来。所以就保住了半壁江山,才遏制住了新教改革从北向南的这样一个“多米诺骨牌”的一个势头。然后把这个南部、西南部欧洲,这个天主教的阵营还是把它保下来,保持下来。当然,这个除了这个特兰托会议以外,天主教也组织了一些“罗马天主教宗教改革“的步骤:?召开特兰托会议?组建修会比较重要的一些修会。比如特别重要就是16世纪组织的这个耶稣会。那么耶稣会是一个具有很坚强的信念,这个很崇高的道德,很严明的纪律的一个半军事化的组织。是由西班牙的一位原来一位退役军人,在战争中被打残废了一条腿的一个退役军人,叫罗耀拉,伊纳爵?罗耀拉(1491—1556)天主教耶稣会创始人之一伊纳爵?罗耀拉。以他和一帮志同道合的人,在巴黎最早几个人组成了一个修会。这个修会建立以后,很快就得到教皇的认可,而且就直接隶属于教皇,然后很快就在欧洲各地发展起一个庞大的组织,而且这个组织的所有的加入者必须发誓,发一个叫“三绝”誓言。就“三绝”,要绝掉。“三绝”誓言:绝财 绝 绝意这“三绝”分别是:绝财、绝、绝意。绝财就不能染指财产、财务,不能染指财富,财产;绝,就是不近女;绝意,就是不能有私心杂念,而且要效忠,对罗马天主教皇绝对服从。
这样一来,耶稣会就成为罗马天主教应对北方的这个新教的一个很坚强的一支别动队伍。而且这个加入耶稣会的人,包括像罗耀拉本人都是那种,就是那种铁石心肠的人,都是属于那种为了宗教信仰,可以随时就可以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的人。在某种意义上,我老喜欢说,耶稣会的这一批最早的发起者,以及加入耶稣会的那些修道士们,他们果然倒是有点像加尔文教,有点像加尔文。
伊纳爵这个人,罗耀拉很有点像,非常像加尔文,只不过他们俩正好属于两个不同的阵营。他们俩几乎是同类人,都是那种对自己,当然也对别人非常严格要求的,是为了一个信仰,可以随时牺牲自己的各种欲望,各种需要,甚至生命,就属于这样的,就是属于那种圣徒式的人物。但是他们正好是在两个不同的阵营。但是我们可想而知,既然我们说加尔文教本身是非常富有战斗力,同样在天主教阵营里边,新建的这个耶稣会,也同样是具有非常顽强的斗志、意志,以及非常强大的生命力和非常顽强的战争精神。所以正是因为这样,我们说他成为罗马天主教中心的一个很重要的别动队。那么由于采取这一系列措施,我们说,这个特兰托会议,《特兰托信纲》的颁布,制订颁布,以及耶稣会的建立,那么这样呢,我们说,罗马天主教内部加强了团结,重申了纪律,加强了组织性,纯洁了道德和信仰,从而保住了半壁江山。天主教总算是内部加强了团结、重申了纪律、加强了
组织、加强了组织性,也完善了纯洁了道德和信仰,从而保住了半壁江山。而且,这个耶稣会,它还干了一件事情,这个当然也是得到罗马天主教皇的一个支持。就是由于北半个西欧已经丧失了,已经不可能再夺回来了。虽然天主教内部进行了改革,重申了信仰,表示了不妥协的态度,加强了纪律,但是毕竟北半个欧洲已经丢掉了,不可能再收回来了。于是怎么办呢?于是就采取了一个向海外宣教,也就是地内损失地外补。欧洲的损失我们到非洲、拉丁美(洲),到美洲,到亚洲去。所以这样一来,耶稣会承担了“海外宣教”的重任。耶稣会他们也就承担了一个海外宣教的重任。因此大家知道,最早到东方来宣教的很多这个传教士,天主教,都是天主教的,天主教。
天主教圣经那个时候新教还顾不上到海外来传教。新教首先在西北欧要把江山坐稳,要把自己的这个位子坐稳,所以它顾不上到海外宣教。但是天主教由于失去了北半个欧洲,所以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就要到东方来传教,去到海外去弥补这个欧洲的损失。所以这样最早到海外宣教的都是天主教会,尤其是耶稣会。大家知道,到中国最早来的这个利玛窦,利玛窦(1552-1610)耶稣会传教士到亚洲,到印度,最早那是跟罗耀拉同时,一块儿,巴黎的七人,最早的七人团中间的建立这个耶稣会的志同道合者之一沙勿略,方济各?沙勿略(1506-1552)耶稣会创始人之一最早到印度来传教,沙勿略、罗明坚等等等等这样一些人,以及
后来的到中国来传教,第一个来传教的利玛窦,这些人都是耶稣会士,都是耶稣会士。他们都是属于那种信仰非常坚定,不辞千辛万苦来到海外来传教,来传播上帝福音,无非是为了弥补欧洲的损失。所以当然这个活动又和西方的殖民活动连在一块,这涉及到后来西方殖民地的开展,涉及到后来在西方一个方面对非西方国家进行商品输出,进行殖民统治;另一个方面,还是进行那个基督教的宣扬,这个宣教活动。这也是个三位一体的活动,但这个问题当然,已经超出我们讲的范围内,所以我们就到此就把这个问题打住。那么我们说,由于罗马天主教的宗教改革了,它客观上就导致了一个结果。“罗马天主教宗教改革”导致罗马天主教内部加强了团结,重申了纪律,加强了组织性,纯洁了道德和信仰。一个方面,罗马天主教内部的这个团结加强了、纪律加强了、信仰坚定了、道德完善了、纯洁化了,以后那些丑事情,那些邪恶的堕落的事情,当然在天主教世界就比较少见了,甚至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就把它遏制住了,把它消除了。所以这个罗马天主教的改革是卓有成效的,应该是成功的。
但另一个方面,由于罗马天主教对新教的那种不妥协态度,那种决不与之妥协态度,重申自己的基本的信仰,教义和一些神学观念以及圣事,那么这样一来,“罗马天主教宗教改革”导致罗马天主教与新教之间的矛盾更加深刻,壁垒更加森严。实际上就使得天主教与新
教之间的那种矛盾就变得更加深刻,这个壁垒就变得更加森严,两者就已经形成了就是说,所谓这个,不仅是泾渭分明,而且甚至就是不共戴天了。也就是说,罗马天主教坚决认为我那是对的,你们是异端学说,虽然我也有毛病,但是我改革了我的毛病,但是我仍然不承认你,不承认你新教的那套东西。你新教完全是属于叛逆,属于谋反,属于大逆不道,那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坚决不承认新教。同样,新教本身就是因为罗马天主教的弊端、罗马天主教的堕落而改革的,所以它当然也拒不接受罗马天主教立场。而且新教内部,我们前面已经讲了,它们每个派别本身也是互相之间有矛盾。所以我们老喜欢说这么一句话,天主教是统一的新教是分裂的叫天主教是统一的,新教是分裂的。天主教无论怎么样,哪怕只剩下半壁江山,但是它仍然是一个统一的天主教,它有一个教庭,一个教皇,一个领袖,一种教义,一种信仰。这个是严格要求的。尤其我们说,经过罗马天主教内部的改革,《特兰托信纲》、组建耶稣会,实际就加强了内部的凝聚力,加强大家统一思想、统一组织、统一教义的这样一个过程。所以它还是统一的,它始终是统一的。但新教我们说,自从产生之初,它就是个分裂的,它产生出不同的新教。加尔文教路德教安立甘教再洗礼派有加尔文教,有路德教,有安立甘教,有再洗礼派,后来又不断又出现一些新兴的很多教派,到17、18世纪就更多了,层出不穷,到今天,新教教派到底有多少,像
我们这做基督教研究的也未必说得清楚。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教它一产生,一开始就是个分裂的教派,新教一开始,它就是分裂。正是因为它是分裂的,所以它不可能统一,因此它每一个教派彼此之间,就像它们和天主教一样,也同样是存在着敌我,存在着隔阂,甚至存在着仇恨,存在着冲突。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说,这个内部,当然每个教派之间那种狭隘性,每个教派都认为只有自己才是对的,其结果我们说,教义的狭隘性加深这种教义的狭隘性就极大地加深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