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小康INSIGHT CHINA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这就是“焦裕禄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永远不会过时。
焦裕禄:县委书记好榜样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郭煦
苗。全县农业生产遭受极大破坏。兰考人民的生活雪上加霜,几乎所有农业人口只能依靠国家救济粮维持生计。
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严重的困难面
前,有的党员干部畏缩动摇了,焦裕禄却
成为了一位“逆行者”。1962年12月,焦裕
禄临危受命,从尉氏县调任兰考县委书
记。他迎着兰考的“三座大山”而上,立下
“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誓言:“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越能锻炼人。请组织放心,不改变兰考面貌,我决不离开那里。”
焦裕禄12月6日到兰考县委机关大
院报到,当晚就参加县三级干部会议,开始熟悉兰考情况。焦裕禄设想,要在沙丘上栽树,涝洼窝里栽苇、种蒲、养鱼,治碱地变“白”为“青”。他清醒地意识到,要让
兰考改变面貌,治理好涝、碱、沙“三害”,“关键在于县委领导核心的思想改变”。
“干部不领,水牛掉井。”焦裕禄说,
“难道我们在灾害面前当逃兵,当怕死
“不改变兰考面貌,我决不离开”
位于河南省东部黄河故道的兰考
县,是历史上有名的灾区。《兰考县志》曾这样记载:“一岁三灾”“三年大旱四年大涝”……长期以来,内涝、风沙、盐碱“三害”就像“三座大山”沉重地压在兰考人民头上。
在开封市委党史研究室党史研究二
科科长刘敏的讲述中,1962年,经历了严
重困难尚未恢复的兰考,又遇到罕见的旱灾和涝灾。这年春天,连续3个月没有下雨,风沙肆虐,遮天蔽日,20万亩小麦
枯死。秋季的连绵阴雨又淹死30万亩秋
为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
同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参演剧目之一,河南豫剧院创排的豫剧现代戏《焦裕禄》5月7日晚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
上演。观众被剧中情节和演员们精湛的表演深深打动,更被“焦裕禄精神”
深深震撼,许多人在感动与泪水中看完了演出。
焦裕禄的事迹和精神,鼓舞了一代
又一代中国人。而他也被誉为中国大地上县委书记的榜样。
“与众拉开了距离,
就会隔了心。”
——焦裕禄
鬼?我们就不能领导众战胜灾荒吗?”开现场会、学习会,他带领同志们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文章。
在焦裕禄的激励下,县委班子思想面貌有了很大改观。“面对着当前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有革命的胆略,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的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焦裕禄在给中共开封地委的报告中这样写道。过去为了留住外出逃荒要饭的众,县、公社、大队层层设立“劝阻办公室”,阻止众外出。但焦裕禄认为,劝阻是“扬汤止沸”,除“三害”是“釜底抽薪”,只靠劝阻解决不了灾民外流问题,“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上任不到一个月,焦裕禄将“劝阻办”改为“治理三害办公室”。
在兰考工作的470余个日日夜夜里,全县149个大队,焦裕禄调研走访120多个,把兰考县1000多平方公里土地的情况摸了个透,并制定“在三五年内,要取得治沙、治水、治碱的基本胜利,改变兰考面貌”的蓝图。为实现这个蓝图,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植泡桐、治盐碱、堵沙口、排
内涝,同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在河南省兰考县一棵被称为“焦桐”的泡桐树下,庄严而嘹亮的入党誓词声时常响起。1963年,焦裕禄亲手栽下一棵幼桐,如今这棵58年树龄的泡桐已长成参天大树。这棵“焦桐”以参天伟岸之躯,深情守望着黄河岸边兰考的一方水土。
焦裕禄给兰考留下的精神,活了1964年5月14日,年仅42岁的焦裕禄因肝病不治与世长辞。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心中惦念的还是兰考的工作和
未来。
1966年2月1日,河南省委追认焦裕禄
同志为革命烈士。1966年2月7日,长篇通
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人民
日报》头版头条全文发表,在全国范围内
掀起了向焦裕禄同志学习的高潮。
“焦裕禄用生命凝聚的精神,激励一
代又一代中国人在党的领导下与困难作
斗争。”焦裕禄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干部
贾关青认为,“焦裕禄精神”之所以能够
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最根本的原因是它
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
好榜样“心中想着老百姓,就不会只为脸面
争虚名;心中想着老百姓,就不会贪图私
利把百姓坑。”豫剧《焦裕禄》中的唱词,
道出了焦裕禄朴素的公仆情怀。
在外人看来,看不得别人吃苦的焦
裕禄,自己却“吃尽了苦头”:他用过的一
条被子上有42个补丁,褥子上有36个补
丁。他穿过的鞋,里面的衬布全部都磨光
了,鞋面破了12个窟窿。当年,县委有一
辆破旧的吉普车,但焦裕禄从来没有坐
过,唯独“青睐”那辆别人骑过11年、除了
铃铛什么地方都响的自行车,下乡调研
都靠它。有一次,他不顾身边工作人员劝
阻,坚持骑车去70多里外的地方调研,哪
怕要带着铺盖也不嫌麻烦。因为他怕乘
汽车跑太快听不见众说话,“与众拉
开了距离,就会隔了心”。
当年,在习得舌头鉴别盐碱的方法
后,焦裕禄带领“三害”调查队,尝出了兰
考县10万亩的盐碱地分布图;通过深入调
研,他基本掌握了水、沙、碱发生发展的规
律,作出并实施了治理“三害”的决策。
焦裕禄去世后,兰考人民在根治“三
害”的道路上接续奋斗,并取得了决定性
胜利。1992年,兰考县被授予全国平原绿
化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而焦裕
禄带领兰考人民种植的泡桐树,因适合
制作民族乐器音板,还逐步带动了当地
民族乐器产业发展。如今,兰考,成了中
国四大民族乐器生产基地之一。
“这是焦裕禄给兰考留下的宝贵财
富,也是兰考人民对‘焦裕禄精神’传承
弘扬的成果。”兰考县焦裕禄纪念园办公
室主任孔留根说。
回溯焦裕禄在兰考的日日夜夜,是
什么驱动他在大雨滂沱时蹚洪水、察流
势,在风沙最大时查风口、探流沙,在盐
碱最重时尝碱土、辨种类?他又是如何
在肝癌晚期,用一根棍子顶着肝部坚持
工作?那就是,坚如磐石的信念。
2017年,兰考提前兑现了“三年脱
贫”的庄严承诺。看着全乡党员干部众
并肩苦干换来的成果,葡萄架乡党委副
书记刘银花深深感觉到,焦裕禄给兰考
留下的精神,活了。
“焦裕禄精神”是一种向焦裕禄同志
学习的精神,被习近平总书记概括为“亲
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
无私奉献”。对焦裕禄同志,习近平总书
记一直十分崇敬,视为人生榜样。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
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
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
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
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
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1990年7月15日,时任福州市委书记
的习近平曾经深夜填词《念奴娇·追思焦
裕禄》。
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评价焦裕禄同志
的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
远是亿万人们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
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
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
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
会过时。”
小康INSIGHT CHINA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