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清照的简短爱情故事
1.    李清照的爱情故事
《醉花阴重阳》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寄给他的一首相思诗。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借
秋风黄花表现得淋漓尽致。史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先被这情所感,后更为词的艺术力所激,宣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要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自叹不如。这个故事流传极广,可想他们夫妻二人是怎样在相互喜爱中享受着琴瑟相和的甜美。这也令后世一切有才有貌却得不到相应质量爱情的男女感到一丝的悲凉。李清照本人在《金石录后序》里追想那段生活时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指积累书史,言某事在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胜败,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这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欢快,怎一个"甜"字了得。这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制造。
2.    李清照的爱情故事
李清照晚年能否改嫁于张汝舟,在文学史上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至今尚未盖棺定论。
详细参见下面这个贴子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闻名的女词人,她晚年有没有改嫁?人们始终说法不一,仁智各见.这毕竟是怎样回事呢?此事还须从李清照的身世说起。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元丰七年(一O八四年)生于济南府章丘明水镇。
其父李格非,是一位文才出众的名士,也做过官。渭照自幼聪慧,在父亲的培育熏陶之下,工诗词,能文章,善画墨竹,字也写得特别好。
建中元年(逐个O一年),她十八岁,嫁给了金石考据家赵明诚。婚后,夫妻恩爱,伉俪情深,一起努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和整理,建炎元年(逐个二七年),金兵入据中原,掳走了宋朝的徽、钦二宗,李清照与赵明诚美妙而安静的家庭生活也随之破灭,只好流寓南方。
当时,宋高宗赵构等,只求苟安于江南,根本不想收复中原的失地。李清照对此极为不满,故而写了今日仍广为流传的“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愿过江东。”的绝句诗,以示对宋高宗赵构等人的鄙视。
建炎三年(逐个二九年),赵明诚不幸夭亡,抛下清照一人,生活道路愈加曲折和不幸……李清照才华横溢,技艺全面,富于制造精神,历代学者对此无不折服。清人李调元就赞扬她“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之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
压倒须眉。
'但是,这位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女词人,晚年能否改嫁张汝舟一事,却使人们长期争辩,难下断语.宋人对她改嫁张汝舟是确认不疑的。明、清人提出怀疑和异议,使‘改嫁”之说几被否定。
解放以来,黄盛璋发表了《李清照事迹考辨》(载《文学讨论》1957年第3期),文中有《改嫁新考》一章,就“改嫁”大事作了考证,得出了李请照晚年改嫁张汝舟,但不久又离异了的结论。王学初在《李清照集校注》(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的《李清照事迹编年》里,还考证出了李清照再嫁张汝舟和又同张离异的详细年月。
该文说:公元逐个三二年(绍兴二年),清照四十九岁。夏,情照再适张汝舟。
不久反回,到九月便离异。然而,有些学者并不赞成再次刮起的李清照改嫁之“风”,不断写文章提出异议。
黄墨谷在《重辑李清照集》中附了《翁方纲考辨》两篇文章,为李消照辨诬,认为李清照并末改嫁。
夏承焘、唐圭璋等也撰文,对李清照改嫁之说提出了许多疑问.近年来,随着李清照的讨论专著、选本、全集的间续出版,李清照能否改嫁之争也成了一个“热”的论题,仅《齐鲁学刊》一九八四年其次期上,就有三篇文章以此为题。
由此可见,近年李清照问题的探讨之盛。那么“改嫁”说与“辨诬”说的分歧源于何处呢?持“改嫁”说者次要以《上内翰綦公启》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记载为依据,认为赵明诚去世后,清照孤苦伶仃,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饱尝了人间的苦难。
她盼望有所依靠,能过上较为的生活。于是她被媒人“如簧之说”和“似锦之言”所迷惑,糊里糊涂地再嫁了张汝舟。关于爱情的文章
婚后,她发觉张汝舟像一个市侩,实难同他安度晚年,便想趁早离异。张汝舟则为了夺取李清照的书画,古器物等,却想早点把她熬煎死,所以常常地虐待她.清照无法忍耐,提出离婚。
为了诉讼的成功,她不得不同时检举了张“妄增举数入官”的违法行为.根据宋代刑法,妻子告发丈夫,即便失实,也要判处徒刑两年。清照明知如此,还是告发了他,同时也提出了离婚的要求。
后来,这件事被她的亲戚翰林学士綦崇礼晓得了,綦崇礼是宋高宗的亲信,出面干涉此事,才使清照既离了婚,又免了刑事处分。为此,清照特意写了一篇《上内翰綦公启》,向他表示感激。
执“辨诬’说者认为:第一,《上内翰纂公启》的全文,始见于李清照去世多年后,赵彦卫的《云麓漫钞》,而这本书是杂记古今日文、地理,制度、故事的笔记之类的著作,其中有记载失实之处。据《上内翰綦公启》所述的内容、情节分析,很难判定它是李清照所作,至多已不完全是李清照的原作。
其次,《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是清照去世四十多年才降生的李心传所作。《要录》的有关记载先说张汝舟有违法行为,被其妻李氏检举而入官定罪,而后又补上一笔说“李氏,格非女,能为歌辞,自号易安居士。”
这种写法很不合乎行文的规律。上文的“李氏”只是与清照同姓者,而下文显系攻击清照者所加,可能与清照写讽刺诗抨击时政有关,
李心传不察,照搬了原材料。
故而,由上述两种材料的记载就认为李清照改嫁张汝舟是不能成立的。当然,关于“改嫁”说与“辨诬'说的论据,并非仅此,还咎及许多其它方面的问题。
以上所述,只是基本分歧而已。由于“改嫁”说与“辨诬”说各执一理,对峙不下,争辩双方又都有许多足以自相矛盾的依据,因而李清照有没有改嫁还不能下断语,明显,这件长期聚讼纷纭的笔墨官司还要连续“打”下去。
不过,即便有朝一日“谜底”揭寝,李清照改嫁成了定论,也不会有损于这位女词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声誉,这一点确定是毫无疑义的。
3.    李清照的故事短的
李清照诞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同学,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李清照一生经受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
由于家庭的缘由,特殊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李清照少年时代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