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材)
目录
第1章绪言
1、民族团结教育的指导思想、课程性质和基本原则 (1)
2、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2)
第2章我国的民族概况
1、我国的民族组成 (3)
2、我国的民族分布······························(4-8)
民族团结教育3、西北少数民族·······························(9-11)第3章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民族团结——历史见证·······················(12-13)第4章部分少数民族名人榜
1、部分少数民族名人··························(14-15)
2、中国近现代部分少数民族名人.................(16-17)第5章结束语.. (21)
小学民族团结校本课程-民族团结校本教材 第一章 绪言
1 民族团结教育的指导思想、课程性质和基本原则
民族团结教育的指导思想:开展学校
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社
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及党
的十八大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
方针和;坚持育人为本,把民族
团结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环
节,牢固树立“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
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意识。
民族团结教育的课程性质:民族团
结教育课程是根据国家统一要求列入地
方课程实施的重要专项教育,是学校教育
的组成部分。
民族团结教育的基本原则:开展学校
民族团结教育,要立足引导,重在教育。
遵循各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
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重点、分
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坚持专项教育与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与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相结合;过程、方法与目标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统一要求与体现各民族和地区的特点相结合;贴近生活、
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情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要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巩固,注重实效。
2 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中小学设置专门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针对各民族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将民族团结教育的各项活动规范有序安排,保证活动质量。通过课堂教学、专题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到小学至初中教育阶段的教学、育人全过程中,特别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确保教学时间和教学质量。要因地制宜组织好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形式的选择要符合各族学生的年龄特征,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民族观、文化观,增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民族自豪感。
除课堂教学主渠道外,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因时因地制宜,使用多种形式、途径和方法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注意发挥各种民族团结教育方法和途径的综合作用,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充分利用班会、团队活动、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等方式,组织开展“民族知识、绘画与手工、演讲、民族歌舞”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竞赛活动;织师生参观互访,相互学习,积极开展各民族学生之间结对帮学等活动。民族团结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密切配合,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自然资源,从学生所在地域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要通过地域性民族特点的介绍,使学生知道家乡的民族特、风俗文化,关心本地
第1章 序言 -1-
第1章 序言 -2-
区民族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
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同时,通过
对各地区民族特点和发展现状的了解,振
奋民族精神,凝聚各民族人民的力量,不
断增强不同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
化的认同,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和自豪感。
第2章我国的民族概况
1 我国的民族组成
我国是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为: 1、彝族 2、白族 3、藏族 4、傣族 5、佤族 6、侗族 7、哈尼族 8、苗族 9、拉祜族 10、纳西族 11、景颇族 12、水族 13、怒族 14、僳僳族 15、独龙族 16、布朗族 17、基诺族 18、羌族 19、门巴族 20、德昂族 21、阿昌族 22、普米族 23、布依族 24、珞巴族 25、仡佬族 26、回族 27、东乡族 28、撒拉族 29、保安族 30、维吾尔族 31、土族 32、裕固族 33、锡伯族 34、俄罗斯族 35、塔塔尔族 36、哈萨克族 37、柯尔克孜族 38、塔吉克族 39、乌孜别克族 40、高山族 41、畲族 42、黎族 43、壮族 44、瑶族 45、京族 46、仫佬族 47、毛南族 48、土家族 49、满族 50、朝鲜族51、赫哲族 52、蒙古族 53、达斡尔族 54、鄂温克族 55、鄂伦春族 56、汉族。由于汉族人口众多(占全国总人口的91.6%),习惯上把其余55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55个少数民族中,100万人口以上的有壮、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布依、侗、瑶、朝鲜、白、哈尼、黎、哈萨克、傣18个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达1800万人;10万至100万人口的有畲、僳僳、仡佬、拉祜、东乡、佤、水、纳西、羌、土、锡伯、仫佬、柯尔克孜、达斡尔、景颇15个民族;不足1万至10万人口的有撒拉、布朗、毛南、塔吉克、普米、阿昌、怒、鄂温克、京、基诺、德昂、乌孜别克、俄罗斯、裕固、保安、门巴、鄂伦春、独龙、塔塔尔、赫哲、高山(不含台湾省高山族人口)、珞巴22个民族,其中珞巴族人口最少,不足3000人。
但是它的组成,具有一定的发展过程,下来我们来详细介绍我国56个民族发展的认定过程。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历代统治阶级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甚至把许多历史上早已公
认的民族都说成是汉族的宗支,致使许多少数民族隐瞒、更改了自己的族称,中国的民族成份一直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实行民族平等政策,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激发了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长
期被压迫的许多少数民族纷纷公开他们的民族成份,提出自己的族名。到1953年,汇总登记的民族名称有400多个。为了使我国各少数民族真正实现民族平等,充分享受民族平等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充分发挥各族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民族识别。
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大体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经过深入细致的实地考察和科学研究,这一阶段首先认定了(包括历来公认的)蒙古、回、藏、满、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哈尼、哈萨克、傣、黎、傈僳、佤、拉祜、高山、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羌、撒拉、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鄂伦春、保安、裕固、塔塔尔等38个少数民族。
第二阶段:从1954年至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在第一阶段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把民族识别工作引向深入。本阶段对上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的所剩族体名称(183个)进行逐一研究,新确
定了15个少数民族,即土家、畲、达斡尔、赫哲、仫佬、布朗、仡佬、阿昌、普米、怒、崩龙(后改名为德昂)、独龙、京、毛难(后改名为毛南)、门巴;同时,将普查中自报的74个族体分别归并到已确定的53个少数民族中。
第三阶段:从1965年至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这一阶段中,1965年认定了西藏珞瑜地区的珞巴族,1979年认定了云南基诺山的基诺族。至此,我国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增加到56个。
第四阶段:从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至今。本阶段的民族识别工作除继续为一小部分族体的认定进行调查研究外,主要进行民族成份的恢复、更改和某些族体的归并工作。据统计,自1982年以来,全国恢复、更改民族成份的人数在1200万人以上。
我国民族识别工作的顺利进行,解决了民族工作中一个艰巨而复杂的问题,为党和国家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有这样一句歌词:56个民族56支花,56个兄弟妹是一家,也时时的提醒我们自己,我国有56个名族,而且情同手足,每一个民族都是这个多民族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成员。我国的少数民族,第一是人数多,加起来有1亿人口;第二是居住地域广,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加起来占国土面积的64%,我国两万多公里陆地边境线绝大部分位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第三是混居程度高,一个民
族常常散布于许多地方,一个地方常常生活
着若干民族。在中国,保持国家的统一,维
护领土的完整,实现人民的团结,都离不开
各民族的共同努力。讲任务,是56个民族
共同的任务;讲成绩,是56个民族共同的
成绩;讲困难,是56个民族共同的困难;
讲前途,是56个民族共同的前途。56个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