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课堂笔记
作者简介
列御寇,名寇,又名御寇 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郑国莆田(今河南郑州)人。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虚静、无为,被道家尊为前辈(冲虚真人)。
作品简介
《列子》是中国古代先秦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属于诸子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汉书·艺文志》道家类录《列子》八篇,班固曰:列子“名圄寇,先庄子,庄子称之”。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八篇,每一篇均由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
唐天宝元年,唐玄宗下旨设“玄学博士”,诏告《列子》为《冲虚真经》,北宋加封为“至德”,号曰《冲虚至德真经》。列为道教的重要经典之一。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一、听录音识生字
rèn jì 州 无穷 kuì 也 山北之
出入之 hè 担者 zēng 不若 kòu 石恳壤
běn shuāng 妻 始 chèn 智 s ǒ u
无穷 kuì 也 wú 以应 yōng 南 一 cuò shuò 东
二、教师范读、领读、齐读。
三、学生分组翻译原文。
第一段写了什么?
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下文做铺垫。
第二段写了什么?
第二段写愚公主张提出移山,家里人提出运土方案,率领几人便马上开始行动。
第三段写了什么?
第三段写愚公对智叟的驳斥,这是情节的发展,是全文的核心。
第四段写了什么?
第四段写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了,派神将山背走了,愚公的愿望实现了。
文章结构层次:
1 、交代愚公移山的背景。
2 ,愚公提出移山的主张得到全家的支 持,并排除万难立即行动。(开端)
3 、写愚公驳斥智叟的观点(发展)
4 、愚公精神感动天帝,天帝派人移走大山(高潮、结局)
当堂训练
通假字
1. 始一 “ 反 ” 焉 “ 反 ”同“ 返 ”,往返
2. 甚矣,汝之不 惠 “ 惠 ”同“ 慧 ”,聪明
3. 无 陇 断焉 : “ 陇 ”同“ 垄 ”, 高地
“ 之 ” 的用法
1. 结构助词, “ 的 ” :
冀州 之 南,河阳 之 北  以君 之 力 渤海 之 尾,隐土 之 北 京城氏 之 孀妻 曾不能毁山 之 一毛 操蛇 之 神
2.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惩山北 之 塞,出入 之 迂也 汝 之 不惠 虽我 之 死 汝心 之 固
3. 指示代词, “ 这 ” : 曾不能损魁父 之 丘
“ 这件事 ” : 操蛇之神闻 之 ,告 之 于帝
4. 人称代词, “ 他们 ” : 跳往助 之
“ 而 ” 的用法
连词,表修饰:面山 而 居 笑 而 止之
表顺承:聚室 而 谋 何苦 而 不平 ?
表转折: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 山不加增
“ 其 ” 的用法
1. 代词, “ 他的 ” : 其 妻献疑曰 帝感 其 诚
“ 他 ” : 惧 其 不已也
2. 副词,加强反问语气: 其 如土石何?
“ 他 ” : 河曲智叟笑而止 之 曰
词类活用
1 、吾与汝毕力平 险
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2 、 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词用作动词,用箕畚装。
3 、 面 山而居
面:名词用为动词,面对着。
第二课时
列子说符
复习导入
第一段写了什么?作用是什么?
第一段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
意在衬托移山的艰难。 为下文愚公移山埋下伏笔。
出示目标(多媒体出示)
1. 愚公为什么要移山(原因)?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 愚公移山要实现的目的是什么(目标)?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3. 愚公认为山是可移的,理由是什么?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4. 移山的结果如何?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5、 愚公移山的 方法 是什么?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6、 愚公移山的主张得到全家 拥护 的句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