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道德经》、《庄子》、《文子》并列为道教四部经典。由郑人列御寇所著,所著年代不详,大体是春秋战国时代。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列子说符、《汤问》《力命》《杨朱》、《说符》等八篇,每一篇均由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其中较为人熟悉的包括“愚公移山”、“杞人忧天”、“歧路亡羊”等。) 列子:( 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列寇,又名列御寇,是介于老子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太行、王屋二山,(古代计量面积的用语。方圆的意思,指面积。)七百里,高万仞(rèn)(形容极高。: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本来)在冀州(的)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将近)九十,(面对)山连词,表修饰)居。惩(chéng)(苦于、为什么所苦)山北(结构助词,它处在主谓之间,取消其独立性,无意义)塞(sè)阻塞),出入(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其独立性,无意义)迂(yū)(曲折、绕远)也。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家。:连词,表顺接。)曰:“吾与(你,你们。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尽、全。:形容词用作
名词,险阻,相当于险峻的山),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同“直”,直接。:豫州),(到达)(到)汉阴(汉水南岸。: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与“阳”相对),可乎(行吗,可以吗)?”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成。杂然:纷纷的样子。:指代性复词,指动作行为偏向一方。:赞同)。代词,他的)妻献疑(提出疑问)曰:“(介词,凭借)君(的)力,曾(zēng)不能损魁父(kuí fǔ)之丘(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副词,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常与“不”连用。:削减。父:小山名。:土堆),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如。。。何:把。。。怎么样)?且焉置土石(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况且。:疑问代词,哪里。置:安放)?”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相当于“之于”。隐土古地名)。”(于是)(率领)子孙荷担者三夫(三个能挑担的人。:肩负、扛。:成年男子的通称),叩石垦壤(敲石头,挖泥土。:敲、打。:挖),箕畚(jī běn)(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运(到)渤海之尾。邻人(邻居)京城(复姓)氏之孀妻(寡妇)有遗男(指死了父亲的男孩),始龀(chèn)(刚刚换牙,指七八岁。始:才、刚。:换牙),(蹦蹦跳跳)(去)助(代词,代愚公)。寒暑易节(冬夏换季,指一年的
时间。:交换、更替。:季节),始一反焉(才往返一次。:才。:通“返”往返。:语气助词)。
  河曲(河湾)智(老年男子)(讥笑)(连词,表修饰,着)(阻止)(代词,代愚公干这件事)曰:“甚矣,汝之不惠(你也太不聪明了!:严重。:同“慧”,聪明;不惠,指愚蠢)。以残年余力(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曾不能毁山(的)一(草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长叹)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思想。:顽固。:通达,这里指改变),曾不若(不如,比不上)孀妻弱子(幼儿、小孩)。(即使)我(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其独立性,无意义)死,有子(在)(语气词);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穷尽)(肯定语气词,啊),(连词,表转折)山不加增,何(愁苦,这里指担心)而不平:助词,无义。或“何苦而不平”其实是倒装的,原句应该是: “而山不加争,而何苦不平”,“而”字因反问句而后置,这样“而”字承接前面自己得到结论“何苦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没有话来回答。:通“无”,没有。:连词,用来)。
  (握着)蛇(的)神闻之(代词,代这件事),惧(害怕)其(代词,他)不已(停止)也,告之于帝(状语后置,“于帝告之”,:介词,向。:代词,代这件事。:神话中的天帝)。帝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被。。。感动),(命令)夸娥氏(神话中的大力神)二子(背)二山,一厝(cuò)朔东(一座放在朔方东部。厝:同“措”,放置),一厝雍(雍州)南。自此(从此以后),冀之南,汉之阴(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无陇(山冈阻隔。:同“垄”,高地。:隔绝)(语气助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