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
第2课 送董邵南序
1.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晚春》
2.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晚春》
3.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遥看近却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一、字词积累
1字音
(yù)      (zī)土
(shěn)            (wū)知
(yé)              (kǎi)
2通假字
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 ,语气词,表疑问,吗
3一词多义
(1)举
(2)谢
(3)恶
(4)
(5)遇
4古今异义
夫以子之不
古义:遇合指得到君主的信任。
今义:遇见碰到。
为我曰:明天子在上雨送黄昏花易落,可以出而仕矣
古义:告诉。
今义:感激,感谢。
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
古义:同情怜惜。
今义:因重视而不糟蹋;疼爱。
5文言句式
状语后置句
连不得志于有司(状语于有司后置)
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状语于其市后置)
二、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专题一《原毁》
2写作背景
据史书记载唐贞元年间仕途道塞奏请难行,而藩镇竞引豪杰为主谋,因此许多不得志的士人相继去投奔藩镇,使得藩镇势力日益恣横。韩愈坚决反对藩镇割据,主张维护国家统一,希望统治者能广招贤才。但面对事实,他经常感到失望。处在这种政治背景下的董邵南尽管从小好学苦读,怀抱杰出才能,但几次赴长安应试都落榜。为了谋求出路,他将投奔河北藩镇。作为董邵南的朋友,韩愈不赞成董邵南投奔藩镇,去为不臣于朝廷的割据者效力,但他又同情董生的遭遇,且无力解决他的政治出路,故写此赠序。
3相关知识
董生欲投身藩镇藩镇如何能延揽人才?探究唐代藩镇的形式及其对唐王朝的影响。
(1)唐代藩镇的形成与影响
《新唐书·藩镇魏博传序》中唐安史之乱降将受封于幽州、成德、魏博号为河北三镇其擅署吏以赋税自私不朝献于朝廷效战国肱髀相依以土地传子孙胁百姓加锯其颈利怵逆污遂使其人自视由羌、狄然。一寇死一贼生讫唐亡百余年卒不为王土。此河北三镇具有制御契丹边乱的积极作用唐王朝借助其力而使之趁机割地自立不受王教使得北方在经济和文教上急激倒退有志之士纷纷离开故土。
(2)韩愈初期任职藩镇的处境
唐代进士擢第后,想在京师政府机构任职,必须通过吏部考试,否则只好到藩镇,做幕府僚属。韩愈接连三次吏部考试不第,直至贞元十二年(时二十九岁)受汴州刺史宣武节度使董晋辟举,出任汴州观察推官(掌刑狱)。后董晋亡,汴州乱,投靠徐州刺史徐泗节度使张建封,两人以文章相赏,但性格不合,所见各异,发生争执。此时期,为韩愈一生历宦最不得志之时,因非朝廷命官,俸禄不丰,且处处得看藩镇之长脸,由从仕诗句可知其心:居闲食不足,从仕力难任。两事皆害性,一生恒苦心。黄昏归私室,惆怅起叹音。弃置人间世,古来非独今。
一、结构图解
二、内容研读
1.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深婉意在言外的劝谏方法。
[明确] 韩愈对董生个人的处境是十分同情的。所以从与董生的私人关系来考虑作者希望董生在这次远游之后能到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希望他有合,即遇上知音而不致长期投闲置散,埋没于当世。可是,作者也看到事情的另一面,即董生到了河北也未必就能受到礼遇和重用。因为那些军阀藩镇主要是为了扩展势力,掠夺土地,搜刮民财,对抗朝廷,而不是励精图治,效命国家,延揽和珍惜人才。相反,在燕赵之地难道就没有人才被埋没
吗?何况韩愈的主导思想本来就是一贯强调唐王朝应当尽早收回被藩镇割据的土地和恢复对那些独立王国的统治权。因此他在董邵南河北之行这件事上,心情是十分矛盾的。他必须把自己的思想、观点告诉董邵南,可又不便直说,不能在为朋友送行的文章里写进阻止朋友成行的内容。那么,他只有用深微曲折、含蓄委婉的笔墨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2.韩愈为什么委托董邵南吊望诸君之墓
[明确] (1)借乐毅的经历宽慰董邵南说明政治上失意的人古已有之对于不得志不要太在意。(2)借乐毅在赵受封一事暗示董邵南有才能的人终会有用武之地。
3.分析本文中出现的士不遇的问题并从历史上举例来说明。
[明确] 士不遇是中国文人心中最深沉的痛楚本文韩愈和董邵南皆有郁郁不得志、求仕无成的遭遇董生选择另投他主的做法虽是现实考虑仍不失为积极态度。如:孔子周游列国不遇而归转移目标以教育为志。苏轼乌台诗案后连遭贬谪却有随遇而安、无往而不乐的旷达超然。以上属积极态度。又如:屈原忠而受谤著书《离骚》投汨罗江以死明志。徒留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遗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田园恬淡自适。以上属消极态度。
4.出文章中和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这个句子相呼应的内容,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明确]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相呼应的内容是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作者借原燕国大将乐毅被迫逃到赵国的故事目的是来暗示董生要妥善处理他和唐王朝的关系。委托董生到燕、赵街市上去看看还有没有屠狗者如果有的话就告诉他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即劝其入朝廷效忠。意在委婉地劝说董生不要去河北要做忠臣义士效力朝廷。从而达到作者写本文的目的。
三、主旨归纳
董邵南因屡考进士不中,拟去河北托身藩镇幕府。韩愈一贯反对藩镇割据,故作此序赠送给他。既同情他仕途的不遇,又劝他不要去为割据的藩镇做不义之事,明确表示有才能的人应该出来为朝廷效力,不应归顺藩镇。
四、写法鉴赏
1.文章第一句话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起到了统摄全文的作用是本文立论的根据。
2.本文主要运用”“对比的手法。一是古称的燕赵之士和现在的燕赵之士对比;二是古代的忠臣之士效力朝廷与董邵南欲投奔割据势力相对比。在对比中彰显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本文最主要的表达技巧是名送实留含蓄委婉。首段先说此行一定有合其实是反话是陪笔。次段指出古今风俗不同故此行未必有合但作者不明说这样主旨就委婉显露。末段作者借用乐毅等人之事暗示董生虽生不逢时但应当效法古代的忠臣义士效力朝廷。全文措辞委婉意在言外虽仅百余字但一波三折起伏跌宕。
一、基础过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吾知其必有也  ______________
(2)为我望诸君之墓  ______________
(3)可以出而矣  ______________
(4)然吾尝闻风俗与化易  ______________
答案:(1)有所遇合。(2)凭吊告慰死者。(3)做官。
(4)随着。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郁郁兹土
B.彼且奚
C.还家门
D.莽苍者三餐而返
解析:选C。C项为女子出嫁。其他都是往、到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我吊望诸君之墓
A.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
B.余既此志
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D.我谢曰
解析:选D。例句与D项都是。A.做;B.写;C.语气助词。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聊以吾子行卜之也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
B.子有所感矣
利乘便
C.可以出仕矣
观于其市
D.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吾得斗升之水活耳
解析:选A。A.都是助词B.因为/凭借C.表顺承/表并列D.然而/副词乃。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董生进士         ________________
(2)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推荐贡举。(2)仰慕仁义并勉力实行。
6.下列对原文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了对比的写法。
B.本文表达了作者对董邵南怀才不遇的同情。
C.本序是为送别而写的。
D.作者坚信董邵南到河北后一定会做大官。
解析:选D。作者不赞成董邵南去河北。
7.对本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两次出现董生勉乎哉语气和意思是一样的都是说:你就要到出路了努力争取吧。
B.预言董生与仁义出乎其性的人这表面上是赞扬他,其实是为了先扬后抑,他与藩镇只能说明他丧失了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