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阅读答案个性
    【阅读理解题目】:
    清明呈馆中诸公
    高启
行车记录仪什么牌子好    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①分香②俗共夸。
    白下③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卞侯墓④下迷芳草,卢女⑤门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注]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槎轩,又号青丘子。
    ①杏酪:传统习俗,在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仁作粥。
描写清明节的诗    ②分香:宫廷按例分给宫女香粉、香囊等饰品。
    ③白下:金陵。
    ④卞侯墓:卞侯即晋朝的卞壸,,他曾任尚书令,忠恪勤事,后来在讨伐苏峻的叛乱中战死,被埋葬于白下。
    ⑤卢女:即莫愁,古代善歌貌美的女子。
    1.与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一诗相比,本诗所描写的清明景物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脉络明接暗转,将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内心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析。
    【参考答案】:
    1.高诗开篇描写了一幅生气蓬勃、吉祥如意的清明图景:御柳笼烟,禁垣垂杨,被软软的春风,吹得柳枝横斜,拂水依水,青山白水环绕金陵;官人们都捣了杏仁,做了醴酪;宫女们都分得名香,佩上香囊,在祥和的气氛中迎接清明。(2分)杜诗开篇描写一幅凄迷
哀伤的清明图景:春寒料峭,细雨纷飞,绵绵不绝,行人冒雨赶路,雨湿衣衫,心情凄哀。(2分)两首诗所描写的景物及景物的特征均不同,渲染的氛围也不相同,所蕴含的情感也截然不同(1分)。
    2.第一联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清明时节禁垣生气蓬勃、吉祥如意的景象,作者身处其中,愉悦欢欣(2分)。第二联以“清明无客不思家”一句回归清明的主题,不言己情而言众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在清明时节的悼亡之情和身在异地的思乡之情(2分)。第三联运用卞侯和莫愁的典故,即使忠如卞侯,美如莫愁,也只留一堆芳草,供人凭吊,陡然生发“人生如朝露”的慨叹,悲从中来(2分)。第四联“待诏”“酒醉京华”,将仕途如意的喜悦和渴望成就功名的豪情显露无遗(2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给满分)
    [评析]
    本诗写帝都清明节光景透露出思乡的一缕深情。微婉从容,接近盛唐一些诗人的风格。
李纲《病牛》阅读答案及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病牛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
    [注]本诗是李纲于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被贬武昌时所作。
    ⑴实千箱:极言生产的粮食多。实:充实,满。箱:装粮的容器。一说同“厢”,指官府的仓房。
    ⑵复:又,再。伤:哀怜,同情。
    ⑶但得:只要能让。
    ⑷众生:大众百姓。[2]
    ⑸不辞:不推辞。
    ⑹羸(léi)病:瘦弱有病。残阳:夕阳,即快要下山的太阳。此处既烘托凄凉气氛,又喻指作者晚年。
    (1)本诗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2)“但得众生皆得饱”一句看似平常,实则意旨深远,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1)①比喻。诗题《病牛》,实非写牛,而是诗人自喻坎坷与艰辛。
    ②设问。第一、二句提问:勤恳为大众耕作的牛,为什么在“力尽筋疲”之后,却没有人理解和同情它呢?第三、四句作答,作者直抒胸臆:只要“众生皆得饱”,即使“赢病卧残阳”也在所不辞。
    ③拟人。第三句,把牛人格化,连用两“得”字,强烈地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
    ④夸张。首句两个“千”字,极力夸张,互相对照,写出了牛的辛劳,也突出了牛的功绩。
(意对即可)
    (2)全诗以病牛的口吻自问自答。一、二句提问,耕田千亩的病牛为什么得不到人们的同情?第三句“但”字一转,情绪由悲凉转为激昂,作者直抒胸臆:只要能够对国家民族和老百姓有利,使“众生得饱”,那么,即使是累伤病倒在夕阳残照之中也无怨无悔!“但得众生皆得饱”一句连用两个“得”字,语气强烈,表现了诗人心忧黎庶、普济众生、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境界。(意对即可)
    作者
    李纲(1083年—1140年),字伯纪,邵武(今福建邵武)人。1112年(政和二年)进士。官至太常少卿。靖康元年,金兵初围开封,他坚决主战,阻止钦宗迁都,以尚书右丞任亲征行营使,击退金兵。后被贬。高宗时任宰相,主张用两河义军收复失地,在职七十余日即被罢,后任湖广宣抚使等职。
    译文
    病牛耕耘千亩,换来了劳动成果装满千座粮仓的结果,但它自身却精神极为疲惫,力气
全部耗尽,然而,又有谁来怜惜它力耕负重的劳苦呢?但为了众生都能够饱,即使拖垮了病倒卧在残阳之下,也在所不辞。
    【赏析】:
水鸭    《病牛》是宋朝诗人李纲的作品。诗人“托物言志”,借咏牛来为作者言情述志。《病牛》既是成功的咏物诗,更是杰出的言志诗,为后世所传诵。
    诗的前两句“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这里,作者从揭示病牛“耕犁千亩”与“实千箱”之间的因果关系上落笔,将病牛“力尽筋疲”与“谁复伤”加以对照,集中描写了病牛劳苦功高、筋疲力尽及其不为人所同情的境遇。首句中的两个“千字”,分别修饰“亩”与“箱”(通“厢”,指粮仓),并非实指,而是极言病牛“耕犁”数量之大、劳动收获之多,同时,也暗示这头牛由年少至年老、由体壮及体衰的历程。次句反诘语气强烈,增添了诗情的凝重感。
    诗的后两句笔锋陡地一转,转为述其志:“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病牛劳苦功高,筋疲力尽,却无人怜惜,但它没有怨天尤人,更未消极沉沦。因为它具有心甘情
愿为众生的温饱而“羸病卧残阳”之志。这两句诗将病牛与“众生”联系起来写,以“但得”与“不辞”对举,强烈地抒发了病牛不辞羸病,一心向着众生的志向。结句中的“残阳”是双关语,既指夕阳,又象征病牛的晚年,它与“卧”等词语相结合,有助于表现老牛身体病弱却力耕负重、死而后已的精神。
    这首诗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个病牛的形象,既绘出其身体病弱之形,更传出了其不辞羸病、志在众生之神。如此咏牛,颇为切合牛任劳任怨、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不过,此诗并非为咏牛而咏牛,而是“托物言志”,借咏牛来为作者言情述志。我们只要能像前人所说的那样“知人论世”,便不难看出这一点。
    赞颂了牛不辞羸病、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托物言志”,借咏牛来为作者言情述志。
    诗人疲惫不堪,却耿耿不忘抗金报国,想着社稷,念着众生,因此其笔下力尽筋疲、无人怜惜而不辞羸病、志在众生的老牛即诗人形象的化身。
    作者正是这样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来吟咏病牛,托物言志的。因而,此诗中的病牛,也即作者自身的形象活了,动了,能在读者心中引起共鸣,产生美感。
《重别梦得》《重答柳柳州》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重别梦得
    柳宗元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_________重答柳柳州
舍不得歌词    刘禹锡
    _________弱冠同怀长者忧,临岐回想尽悠悠。
    耦耕若便道身老,黄发相看万事休。
    1.这两首诗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写到了“歧路”,三位诗人在面对“歧路”时所想的内容有何不同?(6分)
    2.这两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相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5分)蹒跚的读音
    【参考答案】:
    1.柳诗中诗人面对“歧路”时想到的是光阴飞逝、转瞬别离的惊心;刘诗中诗人面对“歧路”想到的是往昔的经历;王诗中诗人面对"歧路"想到的是对朋友的劝慰,只要友谊常在,也会天涯咫尺。(每点两分)
    2.归隐田园的思想;对仕途不顺的无奈宽慰;对朝廷不公的激愤讽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每点1分,四点5分)
    简析
    《重别梦得》这是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柳宗元在衡阳与刘禹锡分手时赠给刘禹锡三首诗中的一首。此诗先概括柳、刘二人共同经历的宦海浮沉和人世沧桑,再抒写转瞬又
离别的悲伤,然后强忍悲痛,掩藏对前途的不祥预感,以安慰的口气与朋友相约。全诗融过去、现时和将来于一体,以直抒离情构成真挚感人的意境,寓复杂的情绪和深沉的感慨于朴实无华的艺术形式之中,语淡情浓,耐人讽诵。
   
温庭筠《苏武庙》阅读答案附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④封候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