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可施于人]己所不欲欲施于人意思
在《论语》中记载了子贡与孔子的一次谈话,原文是這样的——“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面对子贡“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呢”這一提问,孔子认为“恕”字可终生奉行,并顺势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著名论断。所谓“己所不欲”或是情感上的无法接受,或是行动上的无能为力。既然是自己都不可忍受的,那么出于人道精神,也不便强加于他人。
乍一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一论断体现了对别人的一点体谅,体现了对世界的一份爱心。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当然是人间美德:我不喜欢,你怎么会喜欢呢?我不想做,你怎么会想做呢?我们就這样互相体谅、互相照顾了几千年,以为推己及人是何等高尚,高尚得让自己感动。殊不知,這以“恕”道当先的待人接物原则还需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人人与“我”同心(品行)同力(能力)。可惜世间不出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更不要说两个一模一样的人了。
美国成功学家卡耐基曾说:“我喜欢黄油面包,但我从不把它挂在钩上做鱼饵。因为我知道鱼的口味与我大不相同。”正是基于這种真实存在的差异性——习惯的不同、能力的高低,我们知道了爱人之德除了“恕人”,还有“让人”。
“让”的精神亦是博大精深。谁也无法确定自己遇上的困难,置于别人身上就不会转为机遇。所以,我们应该提倡的是“己所不欲,可施于人”的“让”道,而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
稀罕是什么意思
华山之险,遐迩闻名。不惜“以身试险”者比比皆是,跌落山崖粉身碎骨之状也触目惊心。于我等小辈,攀登华山便是畏而远之的事了。但我觉得绝对没必要在全国开展“珍爱生命,远离登山”的巡回演讲,也没必要架上高压电网把山路封堵,永绝登山之望。我应该做的事,便是依着“让”的原则,为别人让出路来,把我无法完成的事,让给比我有勇气、比我有能力的人来完成。世间勇者辈出,征服区区华山早
已不在话下。如今,探顶珠峰都不可称作稀罕事了。
宋朝儒学的一大特点,便是讲究“师承”,即学生之论不可高于师,学生之识不可广于师。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行动上无能而又不肯“让”学于人的典型表现。在如此压抑沉闷的学术环境下,后辈学者只有在前人的壳中钻研来推敲去,知识的路越走越窄,创新已完全被扼杀。這无疑是历史的悲哀,文明的伤痛。
纵观人类的发展历程。皆是由一次次突破与超越组成。這得于万千有识之士的“让”,让出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出改变世界的机遇。
故曰:己所不欲,可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