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是什么意思
商是什么意思?“商人”与“商业”的区别是什么?商业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不妨从历史典籍出发来探讨这些问题。早期社会经济史学家在研究这个问题时曾指出,原始氏族公社时代就已存在商品交换活动。从考古文物和文献资料看,远古时代的先民们都使用某种计量单位或进行货币流通。这样做并非偶然,而是当时以物易物交换方式难以适应社会生产力的需要。当时正处于母系氏族制向父系氏族制过渡阶段,畜牧、狩猎、采集等经济仍占据着主导地位。尽管陶器制造技术已趋成熟,但是由于当时没有铁制工具和青铜工具,还只能将粗糙的石头磨光后再加上打磨光滑的小石片作为劳动工具。那时候没有青铜器,即使是像干将莫邪剑那样的优质钢铁,它的冶炼水平很低,硬度不高。所以那时只能生产生活必需品,如盐、布匹、鱼等等。他们大多在同部落的集体中互相交换,彼此间贸易的次数极少,可见其稀罕。因此他们对市场需求量估计得不准确。更重要的是当时普遍认为金属比较贵重,贱金属容易被忽略掉。
《史记·货殖列传》中有“盐铁之利,其归始于众庶”,郑玄注释说:“众庶,百姓。”刘安在其著名的《淮南子》一书中亦谈到:“千里而一士,十里而一贤者,天下众庶,尚犹不足。”
稀罕是什么意思除个别富豪外,老百姓是“无者以为有”。结果是土特产品大量积压变质,手工业者无法糊口,便纷纷离乡背井。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富商巨贾的崛起,为商业兴旺提供了条件。各诸侯国统治者为增强本国实力,通过建立关卡征收商税。最初统治者的目的是巩固统治,调节贫富差距;后来却助长了奢侈浪费风气,因此引起商人的反感。宋代商人陈元靓(1285-1344)写诗讽刺道:“豪家贾祸天灾后,暴客乘时海运通。鬼神避恶偏资利,民命轻毫不在公。生意每蒙闲掷去,利名常得巧争工。但知受用原无尽,岂惜身残性命空。”唐代封建统治者虽然鼓励商业发展,并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商人,促进商业繁荣,但又害怕商人势力扩张威胁自己的统治地位。故朝廷出台许多限制商业发展的措施,以及苛捐杂税、限定物价,甚至把商人抓捕入狱,强迫他们服兵役和徭役。“牛皮之山积矣,人力之不至”。唐末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比较黑暗的年代,“海内萧条,户口减半”。即使是北宋初年开放商禁,允许私营工商业的出现,商人体依旧十分弱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