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集粹】
实施目标教学 培养
学生创新能力
目标教学法是以掌握学习理论为指导,以系统科学为借鉴,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以班级教学为基础,以反馈调节为关键,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是知识、能力、情感相统一的综合性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目标教学法”的优点
第一,对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了适当的调整,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肯定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动”的作用。让学生最大程度地代替教师的教学行为,真正做到“主体参与”。第二,师生双方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教师要制定出明确的、可行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认定目标,明确实现目标的思路和方法,使教与学在较大程度上相互协调,以获得最佳效果,适应素质教育。第三,目标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所需要的学习时间和个别帮助,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目标,目标达到率比较高。
二、“目标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针对目标进行知识准备。让学生对前面知识与技能进行储备,按本课教学目标进行新知识自学,为后面知识的掌握打好基础。这样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觉能力和钻研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使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挥。
第二,向学生出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采用新颖灵活的导入方法,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认识冲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探索欲,诱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第三,教师按教学目标做好启发诱导工作。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和诱导,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协调发挥,处于平等地位。应尽量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练习的机会,避免教师的“一言堂”,将思维主动权交给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还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不断诱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进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条件。
第四,在教学活动结束后,随即进行紧扣目标的反馈练习。通过练习,进一步发现问题,以便围绕目标进行矫正和补救。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灵活地运用多种手段对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给予表扬、批评、鼓励,有意向的作出评价,以期达到教学目标。
总之,通过目标教学法的实施,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利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协调发挥,因此,“目标教学”有利于进一步研究、探讨,进一步完善、推广。
(作者河南省舞阳冶金技工学校 王 焱)学习法
三环节十点教学法
一、学什么
一是词语积累一点。每篇课文抄写不少于五个词语。二是优美句子摘录一点。摘录自认为文中最美的或者是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并写出你欣赏的理由。三是文章内容理解一点。读过文章后能够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四是写作特点分析一点。文章各有千秋,对你所读文章表现出来的技巧要分析。五是思想领悟一点。写出自己读过文章后所受的启发。
二、怎么学
一是自学一点。通读全文后,利用工具书对前面五项目标自达。二是互助一点。对于简单的问题,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或者在老师组织下,在小组内讨论学习。三是指导一点。对于较难的或者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提交班上师生共同讨论,教师辅之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学到什么
一是总结一点。在前面自学的基础上,把五项目标在语文作业上逐项落实下来。二是提出一点。对自
己在学习过程不能解决的或者是学习中有所发现的疑难问题在作业本上记录下来,以便课下讨论解决或者是放在下节课中共同讨论解决。
这种教学法既可以看作是课堂教学设计,也可以看作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站在课堂教学的角度讲,它指导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原则,把课堂的学习主阵地还给了学生,减轻学生的负担。而站在学生的角度讲,学生掌握这种方法也可以独立的完成自主学习。
从课堂设计来看,学生就可以按照五项目标自学。这五项目标的制定具有自主性,学习内容具有可选择性。教师所设定的总体教学目标是宏观的,而具体到每一篇课文,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能力,自定目标,自己完成。
学习过程中,学习形式也是多元的。学生自学、生生互动,教师指导相结合。坚持学生能利用工具书自己达标的,教师不说;学生能讨论解决的,教师不讲。而对学习方法学习策略之类的东西,教师要详讲。当然,这样的教学活动,学习气氛必须是民主的,教师尊重学生,坐着的学生尊重讲解的学生,教导学生用虚怀若谷的心态学会倾听,教给他们倾听的方法。
学习过程的自控性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传统教学中,将学生统一在同一目标下,学生被动接受,失去了学习的能动性和创新性。但自主性学习,容易失控,因而学习的自控性尤其重要。而将学到的内容用文字的形式落实下来,当堂完成,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控性,让学生学习就有所得。教
师可以通过作业批改,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发现问题、宏观调控,进一步提出能力培养要求。而要求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难的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作者河南卫辉市第一高中 郭加强)
133
2007年第5期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