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秦末农民大起义
海口市东山中学 陈丽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手段,教师引导,小组的讨论,课堂的展示等各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课堂展示要及时给予奖励,以取得良好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使学生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
教学难点: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秦的暴政。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等;查阅、搜集和整理各种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学生准备:课前查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等相关资料,在课堂中互相交流,加深记忆,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
学生准备:课前查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等相关资料,在课堂中互相交流,加深记忆,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始皇帝。他妄想自己创建的帝国,但是帝国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就迅速灭亡了。秦王朝为什么会迅速灭亡呢?是谁推翻秦王朝的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探讨这些问题吧!
【内容探究】
一、秦的暴政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第47页秦的暴政一目中第一段、第二段内容,请同学们说一说秦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面?
(1)徭役繁重(2)赋税沉重(3)刑法残酷(4)焚书坑儒(5)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酷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来了解秦朝暴政的具体表现;
出示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感性的认识到秦的暴政
[教师过渡]
提问: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臣民,你对这种统治满意吗?(不满意。)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秦朝这样残暴的统治逼得百姓不得的站起来进行反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秦末农民的起义:
二、秦末农民起义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48-49页,陈胜、吴广起义一目中的内容,观看视频,请同学们出该部分内容的基础知识。(如起义时间、地点、领导人、原因、结果等。)
2.教师待学生出上述相关知识后,展示《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标出地图中的关键地理位置,请学生根据地图及课文相关内容复述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
3.待上述问题解决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如果陈胜、吴广前往渔阳的途中没有遇上大雨,秦末农民起义会爆发吗?为什么?
这次规模空前的农民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却历来都为人们所称道。现在请同学们归纳一下它的意义。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教师过度: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痛恨暴秦的人民纷纷起来响应,反秦浪潮席卷全国。其中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军队最著代表性。他们所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分别对秦军作战具。公元前207年项羽与秦军在巨鹿展开激战,史称巨鹿之战。
教师插入项羽图片,并邀请同学讲解巨鹿之战的故事,并问:与巨鹿之战有关的一个成语是什么?(破釜沉舟。)你认为项羽的这种做法高明吗?(这一做法体现了项羽义无反顾与秦军决一死战的英雄气概,激励了士兵英勇作战,最终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与此同时,刘邦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公元前207年,秦朝统治者出城投降,秦朝灭亡。
教师过渡:秦朝灭亡之后,天下并没有太平,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战争呢?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从第三个小标题——楚汉之争中寻答案吧!
三、楚汉之争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49页楚汉之争一目中正文部分,出楚汉之争的时间、争夺双
方、最终结果。(历时4年,刘邦和项羽,刘邦取得胜利。)并说一说与楚汉之争有关的历史故事。(鸿门宴、四面楚歌、兵败垓下等。)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时项羽和刘邦之间进行的战争还是农民战争吗?(不是,两人的身份发生了变化,项羽为西楚霸王,刘邦为汉王,已从农民起义军的领袖蜕变为新的封建统治者。双方为争夺帝位而战,因而战争性质变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
3.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活动,思考:根据你了解的材料说一说刘邦胜利、项羽失败结局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回答]:省略。 [教师总结]
刘邦方面:10个历史故事简短①赢得民心,入咸阳后废秦苛政,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②重视人才,有萧何、张良、韩信等人的辅佐。③有富饶的关中作为战略根据地。项羽方面:①迷信武力,入咸阳后大肆杀戮,不得民心。②刚愎自用,不重视人才。③缺乏战略支援地。
通过上述总结并联系秦朝灭亡的史实,你认为这一结局产生的根本因素是什么?(是否赢得民心,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要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秦因暴政失民心而失天下,刘邦因顺势发展得民心而得天下,我们的中国共产党从历史中吸取营养,关注民心。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必定会实现我们的中国梦,现实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板书设计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学反思
海口市东山中学 陈丽坤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呢?通过培训学习,我觉得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自我提问
自我提问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
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
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种“形式化”的讨论。“如何使讨论有序又有效地展开”即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问题确定以后,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问题广泛地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最后撰写出研究报告。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研究,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教学诊断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教师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与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交流对话
教师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均分”时,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情境:分桃子、分鱼、分饼干、分苹果等。在交流对话时有的教师提出,仅仅围绕“吃”展开教学似乎有局限,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进行分配,可以适当扩展教学设计面。这样开放性的讨论能够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反思,促进教师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案例研究
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然后对案例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教师既可以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还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阐释。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以及对照案例检查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师们认识到,虽然我们天天都在喊“关注学生的发展”,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却常常我行我素,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很少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观摩分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在观摩中,教师应分析其他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学;我上这一课时,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我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受到了哪些启发;如果我遇到偶发事件,会如何处理……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他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
总结记录
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还有什么困惑等。把这些想清楚,作一总结,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经过长期积累,我们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