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古诗词熏出一颗诗心
古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悠远天空中,古诗词宛如璀璨夺目的星辰,洋溢着高尚的情感,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多少年来,古典诗文像甘霖,滋润着人们的心灵;像号角,激励着人们奋斗前行……但是,由于时代的变迁,语言文字的不断发展,再加之诗词格律的束缚,古代诗词与我们的距离愈来愈远了。因此,无论从新课标的要求上,还是从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上,对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都给予格外重视。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让学生“诵读千古诗词”继承我国文化的瑰宝。那么如何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古诗词的熏陶呢?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诵读的经典古诗文的内容要精挑细选激发兴趣
当前小学生课业负担较重,没有充裕的时间来接触大量的古诗文,况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欣赏水平也还有限,所以,根据不同年级的实际情况,得精挑细选。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和有益有趣的原则,结合课文中的古诗学习,适当拓展延伸。每学期开学初就列出应诵读的课外古诗文的篇目二十篇及具体内容,印发给每位学生。让他们有的放矢,心中有明确的关于诗的手抄报
目标。
二、见缝插针,大量读诵,并做到持之以恒
低年级的学生大量诵读古诗司,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而且古诗词中关于理想、思想、道德、情感意志等等的见解,在潜移默化中必然会在他们心中产生一种先入为主的效应,左右他们的内容世界,有效地启迪儿童想象,净化童心。所以教师规定学生于早自修时间的前十分钟为诵读古诗的固定时间,坚持每周三次。老师事先进行朗读辅导,加强老师及优等生的范读,让每位学生能读出诗味儿。利用语文课前约两分钟时间进行汇报,还利用周六时间诵读给父母听,要求家长积极配合签字。坚持天天积累,周周积累,月月展示,持之以恒,学生一定会被。
三、教师潜心钻研古诗教学,以此点燃学生诵读课外古诗文的激情
1.反复吟诵,陶冶性灵。马克思说:“如果你想欣赏,你就必须成为一个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对于处在审美能力形成阶段的少儿来说,短小精练、节奏优美、形象生动、内蕴幽远的古诗正是积累审美经验的绝佳材料。通过吟育古诗可以提高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进
而增加其艺术修养。古诗是作者由生活到文字、由面到点的结晶物。而作为读者则要通过驰骋想象,展开联想,将这“点”再次还原成“面”,甚至可以扩大,从而得到深刻的审美体验。这种体验在系统性的教学中通过有序、渐进的积累。就使学生的艺术修养得到逐步提高。如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写了作者于大雪纷飞之时,因嗅到梅花的幽香而发现墙角梅花傲风斗雪、凌寒怒放的动人景象,作者心有所悟,写下此诗。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反复吟诵,通过联想、想象就会地把“墙角”、“梅花”看作是身入逆境中的品行高洁之士,将凌寒怒放理解为一个人顽强的斗争精神的象征,由此受到坚强意识的教育。这种教育不是概念的、外在的、强加的,而是形象的、内在的、自省的,因此可以毫无障碍地接受。“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脍灸入口,头两句写落日黄河,景象苍茫阔大,绝无常人日薄西山的衰飒之气。后两句写眼前实事,平易通俗,却呈现出勃发的进取精神。通过大声吟诵,学生于此即可领神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