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古诗词三首笔记
一、字词解决
孙:sūn(孙子、孙女、外孙)
泊:bó(停泊、泊船、飘泊无定)描写下雪的诗句
愁:chóu(忧愁、发愁、愁眉不展)
寺:sì(寺庙、寺院、少林寺)
榆:yú(榆关、榆树、榆荚)
畔:pàn(河畔、池畔、耳畔)
更:gēng(打更、五更、三更半夜)
聒:guō(聒耳、聒噪、聒碎)
泊:bó (停泊)pō(湖泊)
更:gēng(更改)gèng(更加)
二、作者简介
1.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因笃信佛教,又被称为“诗佛”。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与孟浩然合称“王孟”。主要作品:《竹里馆》《山居秋暝》等。
2.张继,字懿孙,汉族,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主要作品:《枫桥夜泊》。
3.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词人,其词在中国词坛上享有很高声誉。主要作品 :《通志堂集》《纳兰词》。
三、理解诗意
1.《山居秋暝》:山上刚刚下过一场雨,晚上天气凉爽带来了秋意。松林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清清的泉水从河床的石头上流过。洗衣物的女子归来,竹林里笑语喧哗,渔船顺流而下,搅动了一片片莲叶。任凭春天的花凋谢,我自己却要居住在这风光秀丽的山中。
2.《枫桥夜泊》: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面对着江边的枫树与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3.《长相思》: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正向山海关那边走去,夜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晚上又刮风又下雪,风雪声搅碎了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四、主题归纳
1.《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绮丽风光和山中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2.《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3.《长相思》描写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在北方的风雪声中辗转反侧的状态,全词于写景叙事之中,表达了浓烈的羁旅怀乡之情。
五、诗词佳句解读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旷的山野刚刚下过一场雨,傍晚天气凉爽,让人感到秋天来了。“空”字意为“静”,山雨初霁,天已暝,山中林木苍翠,掩盖了人们的活动。“空山”二字点明了这里如世外桃源——人静、树静、水静、山静,让人心也静,这种静中透露出心的空明与纯净。所以“空山”不是空荡荡的山,二是宁静的山,纯明的山,为全诗奠定了空灵澄净的基调,也表达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愿意归隐的志趣。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皎洁的月光从松林的空隙间洒落,清清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笑语喧哗,那是洗衣物的女子归来了,水上莲叶摇动,那是有渔船划过。“流、喧、动” 这几个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清泉在山石上流淌、浣女归来时竹林中的喧闹以及渔船搅动荷叶的动态美,作者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3.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任凭春天的花凋谢,我却想久留在这山中。“自可留”把诗人的流连忘返和高洁情怀和盘托出,深化了主题,表明了诗人归隐的愿望。
4.月落乌啼霜满天: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着,茫茫夜中似乎弥漫着漫天的霜,“乌啼”乌鸦啼叫。“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是到处都弥漫着寒霜的意思。
5.江枫渔火对愁眠:面对着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诗人忧愁得难以入眠。“愁”是本诗的诗眼,表现了诗人漂泊他乡的忧愁寂寞。
6.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姑苏城外那寂寞清净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客船里。“夜半钟声”衬托出了夜的静谧,体现了诗人夜不成眠,以及难以言说的烦闷忧愁。
7.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翻过一座座山,渡过一条条河,正向山海关那边走去,夜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一程”重复出现,点出了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千帐灯”点明军帐之多,“夜深千帐灯”体现了将士们羁旅劳顿却夜不成寐的情景。在这羁旅野外的深夜,顶顶帐篷,点点灯火,足见将士之多,声势之浩大。这与下文细腻的人物内心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已经也由此更加深远。
8.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晚上风声不断,飞雪不停,风雪声让思乡的将士们无法入睡,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一更”重复出现,写出了塞外风雪交加的恶劣气候环境,也从侧面突出了作者的辗转难眠,风雪之夜思乡之情更烈,这是以哀景衬伤情。“乡心”是本次的词眼,表达了词人浓浓的思乡之情。“故园无此声”一句虽寥寥几字,却使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思乡之情酣畅地流淌出来。
六、问题解答
1.《山居秋暝》: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为什么下笔说是“空山”?
大概诗人来到山林,远离了嘈杂烦扰的市朝,山居给他的突出印象就是非常寂静;当然,山中林木茂盛,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2.《枫桥夜泊》: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什么?
诗人看到了渔船上忽隐忽现的灯火,西天的上弦月渐渐落下去了,天变得漆黑;听到了远远近近有几只乌鸦惊叫起来,寒山寺的钟声;感觉到气温更低了,霜飞满天,寒气袭人……
3.《长相思》:你从“身向榆关那畔行”读懂了什么?
点明了行旅的方向。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4.为什么羁旅劳顿之后深夜不寐呢?
作者由描写白天的人声鼎沸、骏马嘶鸣转入对“夜深千帐灯”的静态描写。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