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滕王阁序(课时3)
1.阅读课文第6、7段,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1)等终军之弱(  )    (2)慕宗之长风(  )    (3)舍簪笏于百龄(  ) 
(4)陪鲤对(  )        (5)今兹捧(  )        (6)盛难再(  )
2.阅读课文第6、7段,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1)三尺命(__________)
(2)宗悫之长风(__________)
(3)舍簪笏①于百龄②(①这里代指__________。②__________。)
(4)孟氏之芳邻(__________)
(5)陪鲤对(__________)
(6)今兹捧袂(__________)
(7)杨意不①,②凌云而自③(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8)钟期既(__________)
(9)①地不常,盛筵难②(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10)梓泽丘墟(名词用作动词,__________)
(11)②鄙怀,恭③短④(①谦辞,__________。②使动用法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并体会句式特点。
(1)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判断句。无标志判断句)
(2)奉晨昏于万里。(状语后置句,“奉”的状语“于万里”后置。“于”是状语后置的标志)
1.(l)guàn  (2)què  (3)zān/hù  (4)tāo  (5)mèi  (6)yán
2.(1)卑微    (2)羡慕    (3)①官职②一生    (4)结交    (5)惭愧地承受,表示自谦    (6)举起双袖作揖    (7)①碰到,遇上②抚摸③叹惜    (8)遇见    (9)①优美,美好②第二次    (10)变成荒丘废墟    (11)①冒昧地,斗胆②使……完全表露出来③书、撰写④序
3.(1)我不过是地位低下的一个书生。
(2)到万里以外去朝夕侍奉父亲。
滕王阁序赏析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脱胎于庾信的《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但前者更为出,请赏析这一句。
这是全文的文眼句,历来被视为千古绝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两句一动一静,有声有,意境深远。四个简单的景物,通过“齐飞”“一”点睛,整个画面都活了起来,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感,成为千古名句。
2揣摩、赏析下列名句。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的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彩,而着力表现山光山的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
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上句设淡雅,下句设浓重,在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
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这是全文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而王勃此时正怀才不遇,但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3骈文讲究辞彩华章,多用典故,分析本文是如何用典的。
(1)言简意赅,含蓄有味——明用。所谓明用,就是用典故的字面意思,并将其所具有的特殊含义加以扩大,变为泛指。《滕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虚;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天柱高而北辰远”等句中的用典即属明用典故。
“龙光”之典见于《晋书•张华传》,张华因斗、牛二星间有紫气照射而在地下掘得龙泉、太阿两剑,两剑的夺目光芒即龙光。“徐孺”之典见于《后汉书•徐穉传》,东汉名士陈蕃任豫章太守时不接来客,惟因家贫在家种地而不肯做官的徐穉来访,才设一睡榻留宿。“紫电”之典见《古今注舆服篇》,吴大皇帝有宝剑六把,其二名紫电。“清霜”之典见《西京杂记》,汉高祖斩白蛇用的剑,12年磨一次,剑刃锋利如霜雪般白亮。“天柱”之典见《神异经》,昆仑山上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北辰”之典见《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里指北极星,喻指国君。
以上明用的典故,实现了表达上“意婉而尽,藻丽而富,气畅而凝”(刘勰《文心雕龙》语)
的效果,可谓言简意丰,辞约蕴寓。
(2)隐括旨义,旨冥句中——暗用。暗用指引典不直录原文,而化成自己的语言,使典故贴近语境,又不违原意,起到恰当而曲折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效果。
《滕王阁序》中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孟尝高洁,空余抱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等句的用典即属暗用典故。
“冯唐”“李广”两典见《史记》,“梁鸿”“孟尝”两典见《后汉书》。这几个典故比较熟悉,不再详解。“贪泉”之典见《晋书•吴隐之佳》,广州北20里的石门有水叫贪泉,据称人饮此水必起贪得无厌之心,吴隐之至此,取泉水饮,并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涸辙”之典见《庄子•外物》,此为语典,车辙无水,故曰涸辙,此处喻穷困的境遇。“阮籍”之典见《晋书阮籍传》,身处魏晋间的阮籍,因不满于司马氏,便以饮酒来掩饰自己,以免被害,他常自己驾车外出,也不顺着路走,当前面有什么障碍不能前进时,就痛苦着回来。
以上这些典故,或事或语,均由王勃化用为自己的语言,而用典中所蕴涵的却是作者不为当世所用的自怨自叹的复杂情感。但又由于王勃借用了“贪泉”“涸辙”之典,把自己强行振作、不甘颓废的信念表露无遗。
(3)说古喻今,比况自身——化用。化用即点化后使用。这是一种作者将叙事详备,文字较长的事典合理化简点睛,以简驭繁地表达情感的用典方法。《滕王阁序》中“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句即属典故的化用。
“杨意不逢”之典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汉朝杨得意禀告汉武帝,说《子虚赋》为司马相如所作,武帝召见相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而杨得意却仍做个掌管猎犬的小官。“钟期既遇”之典见《列子•汤问》,上古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只有钟子期知其音。
以上两个化用典故,涵蕴深刻。只有26岁的王勃受邀作序,但面对自己“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不禁兴尽悲来,又不便直说,乃妙笔生花,化用典故,虽说的是古,而喻的却是今,可谓比况自如,毫无斧凿之痕。
(4)多典浓缩,加强效果——连用。连用是指作者为了加强表达效果而在一句之中驱遣几个典故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用典方式。《滕王阁序》中典故连用的句子较多,下面仅举一例:“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句中连用四个典故,表明作者幸蒙阎公垂青,得以即席命笔,施展才华的感激之情。
“谢家宝树”之典见《世说新语•言语》,谢安问子侄们,人们为什么总希望子弟好?侄子谢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玉树即宝树,比喻不辱门庭的好子弟。“孟氏芳邻”之典见《烈女传母仪篇》,据说孟母为教育儿子而三迁择邻。“鲤对”之典见《论语季氏》,孔子曾立于庭中,其子孔鲤“趋而过庭”,孔子教诲他应学习《诗》《礼》。“龙门”之典见《后汉书李膺传》:“膺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以上四个典故在句中连用,极恰当地表达出了年轻的王勃受宠若惊而又自怨自叹的复杂心理,而且这几个用典或正或反,给人以一气贯之的畅快淋漓之感。以上明用的典故,实现了表达上“意婉而尽,藻丽而富,气畅而凝”(刘勰《文心雕龙》语)的效果,可谓言简意丰,辞约蕴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