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满纸荒唐言》《咏菊》阅读答案
    【阅读理解题目】:
    满纸荒唐言
    曹雪芹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咏菊
    林黛玉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满纸荒唐言》是作者的高明预见,每个人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红楼梦》。
    B.《满纸荒唐言》的作者借《红楼梦》给世人消愁解闷,同时寄托了内心的感慨。
    C.《咏菊》的颔联描写黛玉临霜作诗、对月吟咏的情景,富有美感。
    D.《咏菊》的尾联借写陶渊明歌咏菊花的高风亮节,暗示作者高洁的品格。
    2.有人说,曹雪芹借《咏菊》中的“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请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情感方面的相同之处以及在表现手法方面的不同之处。(4分)
    3.下列诗句中写秋的情感基调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
    A.“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
    B.“秋姿白发生,木叶啼风雨。”(李贺《伤心行》)
    C.“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D.“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
    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8分)
    ①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极富想象力的语言再现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幽咽泉流冰下难”给人以无尽的想象;“,此时无声胜有声”可谓点睛之笔。
    ②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化用庾信《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这一句,写出了素称千古绝唱的诗句:“,。”
    ③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围绕“,”这一中心句,表达出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④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连用了“,明灭可见。,不可知其源”三个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
    【参考答案】:
    1.(3分)B(“《红楼梦》给世人消愁解闷”有误,作者把自己一生的经历加以艺术的概括和提炼。作品看似荒唐,却是一个葬送旧时代的悲剧故事)
    2.(4分)参考答案:
    ①内容情感方面的相同之处:
    我们从林黛玉的诗中听到了曹雪芹的心声,这两首诗是二者之间激起的回响和共鸣,都表达了诗人一怀情愫不被人理解的苦闷。
    ②表现手法方面的不同之处:
    《满纸荒唐言》出现在小说第一回,曹雪芹直接抒情,开篇明义,概述整部小说的大意。结语是一个反问句,表明了此书谁能读懂的感叹。《咏菊》是林黛玉咏物抒情,借菊的品质抒自己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情怀。
    3.(3分)C(C抒写诗人的深秋闲居之乐。其他三句写悲秋)
    4.(8分,每空1分)
    ①间关莺语花底滑别有幽愁暗恨生
    ②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
    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④斗折蛇行其岸势犬牙差互
司空曙《峡口送友人》阅读答案解析附全诗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峡口送友人
    唐•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答案]暮春飞花
    [解析]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峡口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
    [考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意象)”的知识。能力层级是C级。
    (2)“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别的___和___。“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分)
    【参考答案】:地点季节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氛圉,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
    试题分析:“峡口”点明了地点,“欲尽春”表明了季节是春末。结合全诗可知,景物描写起到了烘托的作用,根据后句的“泪沾巾”可知,是惆怅,悲凉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的能力。
    点评:首先理解诗句的大意,然后结合上下文内容,考虑诗句写了什么,与全诗内容有什么联系,在诗歌中起什么作用。这样,对诗句的理解就透彻了。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__之情。“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惜别司空曙惆怅伤感王勃乐观旷达
    “惜别”1分,写“依依不舍”等也算对。“感情”2分,“惆怅伤感”答出一词即可,写成“悲苦”,“愁苦”等也算对;“乐观旷达”答出一词即可。
    试题分析:根据诗歌中的“天涯去住②泪沾巾”及所描写的景物特征可知,诗人的情感的伤感的,因为朋友要离别。王勃的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完全不同,表现了分手时的乐观与劝慰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的理解能力。
    点评: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的关系,一般是由景的特点尤其是人物的心境、处境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当然与人的处世态度也有很大关系。做题时要注意抓住具有这些特征的关键语句,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综合进行分析。如果诗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那就要抓住这些语句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揣摩。
    【赏析】:
    《峡口送友人》是司空曙与好友离别后所作,此诗使用多个意象来描摹当时春天的景,作者采用伤春之景烘托离别之情,写出彼此间的惆怅心情。
    首句写眼前景物,点明时间、地点。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去住”形象的描绘,写到“客”、“主”双方。说明该诗词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第三句转写“来时”,为下句铺阵,第四句用“今日翻成送故人”作结,写出彼此间的惆怅心情。选材一般,写法却比较别致。可见,作者匠心独用,想象力较为丰富。表达出作者用伤春之景正面烘
托离别之情。
    该诗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峡口花已飞落,知道春将逝去。惜春之情奠定了全文悲的情调。“天涯”二字让人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思念或是生离,“泪沾巾”将更多的可能留给了生离。别情总是最伤感最缠绵的,而客中送客更是悲苦深刻。寄身是客本已凄凉,又遇别客情,则比一般的送别更加的悲凄。哀伤自己异乡为客,无论是物质和精神都没有寄托和依靠,缺乏安全感和感,总感觉人在虚里飘。难得结交一挚友,可是如今却要话别,别情可谓凄凉入骨。作者将别情融入自己的身世处境,情感更加的深刻复杂。
   
文天祥《夜坐》阅读答案
    【阅读理解题目】:
    夜坐
    文天祥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
    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
    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注释]①此诗写于起兵勤王之前。(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宋恭帝即位后,国家艰危,各地将官大都观望,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召集兵马,起兵勤王。②蛩,蟋蟀。③逶迤,本是形容道路、山川、河流弯弯曲曲,连绵不绝,这里是遥遥无期的意思。
    (1)本诗首联、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4分)
    (2)简要分析全诗主要采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参考答案]
滕王阁序赏析
    (1)淡烟笼罩着枫叶,细雨飘打着蓼花,成的大雁寄宿于江边,凄切的蝉鸣回响在四壁,真是可画可诗。(2分)这幅肃杀凄凉的夜坐图,使全诗在沉郁悲凉之中又显慷慨悲壮。(2分)
    (2)诗人借景抒情(即景抒情),描绘了一幅肃杀凄凉,而又有声有的迷蒙秋雨图。抒发了诗人遭受打击的怨恨、壮志难酬的痛苦。(2分)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要力挽狂澜,表达了立志报国,壮心不已的真实情感。(2分)
    【问题】
    4、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1分)
    5、对这首诗的理解,下面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和颔联,诗人描绘出一幅肃杀凄凉的夜坐图。
    B、颈联中“逶迤”的深层含义是:对蹉跎日月的无限感慨。
    C、尾联运用苏秦闻鸡起舞的典故,很好地表达作者立志报国的真实情感。
    D、全诗形式上对仗工整,风格上颇有杜甫风味:在沉郁悲凉之中又显慷慨悲壮。
    6、全诗主要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参考答案】:
    4、五言侓诗(1分)
    5、C.是祖逖,不是苏秦。(3分)
    6、诗人借景抒情(即景抒情),(1分)描绘了一幅肃杀凄凉,而又有声有的迷蒙秋雨图。(1分)抒发了诗人遭受打击的怨恨、壮志难酬的痛苦。(1分)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要力挽狂澜,表达了立志报国,壮心不已的真实情感。(1分)(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