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辑:修辞手法题专练
练习一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岁 暮
杜 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东北部)。②雪岭:即西山,在成都西面。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此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本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举出两种并加以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小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秋 夕
杜 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第三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诗歌后回答问题。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白银盘里一青螺。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折杨柳      萧译
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
同心且同折,故人怀故乡。
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
寒夜猿声彻,游子泪沾裳。
◎“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①借代。诗歌借“烟尘”指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危急。②双关。诗中的“岁暮”表面指时序岁末,实则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同时还暗指大唐帝国由盛转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时期。③对偶。诗歌以“烟尘”对“鼓角”、“雪岭”对“江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④用典。诗中的“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这里暗指朝中无人肯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当时那些贪禄恋位、庸懦无能的文武大臣的讽刺和责问,更抒发了自己对国事的忧愤和不被朝廷重用、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中的修辞手法。标题为“岁暮”,可知本诗作于年末;由注释中的时间可知诗人自己也是“岁暮”之人;结合“烟尘犯雪岭”和注释中的背景介绍,可知国
家处于战乱之中,故“岁暮”还暗指国家江河日下、由盛转衰。综上可知诗歌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颔联中的“烟尘”属于借代,以吐蕃兵马过处尘土蔽天代指战争。除此之外,“烟尘”和“鼓角”、“雪岭”和“江城”对仗工整,属于对偶的修辞手法。联系课内所学,由《滕王阁序》中的用典语句“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可知,颈联中的“请缨”也是用典,典出《汉书·终军传》:汉武帝时,南越割据政权尚未完全归附,终军自请出使南越,表示“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缨是绳子,后人把请缨作投军报国解。在此处则暗指自己报国无门。注意,在点明手法后,还需简要写出该手法的作用
2.比拟、排比。(2)“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一句,用“争先”“鏖战”把“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使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1)“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1)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中的修辞手法。首先,题干中的句子由三个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句构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然后回答排比的作用:渲染了豪情快意的气氛,增强了气势。其次,“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中,用“争先”“鏖战”
等描述人的词语来修饰“风”和“雪”,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和雪缴缠”中的“缴缠”往往是用来形容物的,此处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抽象的“诗”,便将诗具象化,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概括答案时要注意,因为题干明确指出这三句使用了两种修辞手法,所以要把拟人和拟物归结为“比拟”这一种修辞手法
3.运用了通感和比喻的修辞手法。(2)把夜比作凉水,因为冷的调和冰凉的水给人的感觉是一致的。这句话以凉水的触觉感受来写夜的视觉形象,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生动新颖,给人以立体的感受。(2)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中的修辞手法。一个“如”字,很容易看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夜比作凉水。本句还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夜”是人的视觉体验,而“凉”则属于触觉,因此是以触觉写视觉。接下来回答通感的表达效果,即生动新颖,给人以立体的感受。
4.(1)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潭面比作未磨之镜,写出了月下洞庭湖静谧的美;将湖中的君山比作皓月银辉下银盘里的一颗青螺,写出了洞庭湖山水的外形美、彩美。(2)两个比喻的运用,使得本诗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
之情
5.①运用比喻手法,山如莲花班明艳,水如月光般素洁,以莲花喻山,以月光喻水,形象写出了山之明丽与水之清澈,描绘了一幅清幽的月下山水风光。
②以乐静写哀情,山水的美丽与下文猿声的悲哀、游子的愁绪形成反差,凸显了游子思乡的悲哀。
【解析】
诗歌鉴赏题型中,对某一句诗或者某一联诗的赏析,往往会涉及到对手法的鉴赏,而在具体的做题实践中,单纯要求鉴赏诗歌修辞手法的题目比较少见,但在手法分析题、景物描写题、炼句题等题型中,都可以考虑和回答修辞手法。因此这道题除了修辞手法之外,还有“乐静写哀”这一抒情手法。
练习二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暮热游河池上 (其三)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愁用舟载这是否合乎逻辑?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晚春 韩愈滕王阁序赏析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问:这首诗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加以赏析。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宋·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苹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5、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泊舟严滩①      真山民②
天微茫入暝钟,严陵滩上系孤蓬
水禽与我共明月,芦叶同谁吟晚风?
隔浦人家渔火外,满江愁思笛声中。
云开休望飞鸿影,身即天涯一断鸿。
【注释】①严滩:即严陵滩,相传东汉初年隐士严子陵在这里隐身钓鱼,故名。②真山民:真名不详,宋末进士,宋亡归隐。
◎首联—个“孤”字领起全诗。请具体分析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这一“孤”字。
【参考答案】
1.(1)拟人描写。(2)已经是傍晚时分,可是娇嫩的荷花还是嫌天气太热,以至于低着头藏在碧绿的荷叶下。(3)三四两句通过对塘中荷花的拟人描写,写出了荷花娇羞、鲜嫩的情态,写得新鲜活泼,很有情趣
2.(1)这句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把没有重量没有形状的愁绪当作有重量有形体之物来写,(2)看似不合逻辑,实则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愁绪之浓、之重
3.诗人用拟人手法,描绘了一幅生机无限的晚春图。“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斗”,彼此还有“才思”高下之分;百花吐艳争芳,似乎要将春留住;连本来乏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
4.(1)这一句用了拟物的手法。卷起帘子,“春愁”像鸟儿一样被放飞出去。(2)化无形为有形,将抽象的春愁写得生动可感,富有情味。
5.①用拟人手法表现“孤”。独自泊舟严滩,身边没有亲友,唯有禽鸟作伴共赏明月,只能和芦叶同吟晚风,这就表现了诗人的孤独。
②用衬托的手法表现“孤”。隔着水面星星点点的渔火,远远传来哀怨凄清的笛声,此情此景更衬托出诗人的孤苦。
③用比喻手法表现“孤”。诗人把自己比喻为天边的一只孤鸿,孑然一身,凄惶无依,形象描画出诗人漂泊生涯的孤寂。(其他如情景交融、渲染铺陈等,只要所列艺术手法及分析能
够表现“孤”的内涵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