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试题
本大题共3小题,共13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15题。 
酒泉子 (唐)孙光宪 
空碛①无边,万里阳关道路。马萧萧,人去去,陇云愁。   香貂旧制戎衣窄,胡霜千里白。绮罗②心,魂梦隔,上高楼。 
注:①空碛(qì):空旷的大沙漠。②绮罗: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这里指穿着绮罗缝制的衣服,即征夫的妻子。 
1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开首两句,大笔如椽,勾勒出一幅万里长征图。但“空碛”“无边”“万里”也暗示征夫“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悲凉心情。
 B. 本词上片的后三句,用征夫的所闻、所见、所感来描写边塞行军情景和征途上的悲凉气氛,进一步烘托征夫的悲凉心情。 
C. 本词下片的“香貂旧制戎衣窄”是说征夫还穿着用貂皮制作的过季袍子征战,戎衣也显得瘦窄,说明战争时间很长了。 
D. 本词下片的“胡霜千里白”句为景语,映衬出征人由于裘敝衣窄难以御寒而引起的怀乡思亲之感,有开启下文的作用。 
14. 借景物描写表现一种特定的生活场景,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手法。下列诗句中没有采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A.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B.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C.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王昌龄《塞下曲》)
 D.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15. 有人评价这首词在写作手法上,最后三句深得《诗经·魏风·陟岵》言情法之妙,即“将两地相思之情,见于笔端”。请结合《诗经·魏风·陟岵》,具体谈谈这种写作手法的妙处。(7
分) 
诗经·魏风·陟岵①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②哉!
犹来无止! 
陟彼屺③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哉!
犹来无弃! 
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上慎旃哉!
犹来无死! 
注:①陟(zhì):登上。岵(hù):有草木的山。②上:即“尚“,希望。旃:犹“之”,语气助词。③屺(qǐ):无草木的山。 
 
13.(3分)C14.(3分)D 
15.(6分)答案示例:诗人通过描写征人想象妻子在家“登高楼”“空倥立”思念自己的情景,曲折表达出浓浓的怀乡思亲之感。引进思妇,扩大了全词的意境。同样,《陟岵》中也写征人行役之感,但不是直接写征人怎样思念父母兄弟,而是写征人想像父母兄弟如何呼告自己,怎样思念自己,这样的表达更显示出征人思亲之情的真挚深切,正是别人道而胜于自己道。 学生答案言之有理有据,即可斟情可分。
本大题共5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9题。
                    渔翁①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②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期。    ②欸乃:指渔歌,一说指摇橹声。
15.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以时间为序,描述了渔翁的活动:夜宿晨起,汲水燃竹,日出打渔。
    B.三四句的描写内容,既有自然景,又有人物行踪:渔翁不知何时已离岸。
    C.日出之后,“欸乃一声”打破了山水的宁静,诗歌的感情也由低沉转入昂扬。
    D.苏轼说“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此诗与“采菊东篱下”一诗风格正相似。
16.下面诗句与“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中心境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B.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孟浩然《万山潭作》)
    C.渔翁持鱼扣舷卖,炯炯绿瞳双脸丹。(陆游《渔浦》)
    D.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
17.诗人借渔翁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18.同样是写渔夫,明代的孙承宗有《渔家》诗写道:“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相较于柳宗元的《渔翁》,你更认同哪一种渔夫形象?简要说说你的理由。(4分)
19.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8分)
化用前人诗文是古代诗歌创作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如《渔家》一诗中“好作寒江钓雪图”就是化用了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而柳宗元的《渔翁》中“岩上无心云相逐”句,也有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①“        ,      ”两句的痕迹。再如王安石的《桂枝香》中“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化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两句诗:②“        ,        。”可谓:自古人入,又古人出,翻意出新,从而不断有新境界。
既然渔夫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意象,伴随渔夫的“渔歌”也就常常为文人所青睐。比如《岳阳楼记》中“浮光跃金,③        ,        ,此乐何极”,表达了面对明丽之境的欢乐;而《滕王阁序》中④“        ,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既传递出身临其境一般的深切感受,又仿佛状写出一种难以用文字刻画的情境,虚实结合,妙不可言。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8题。
沁园春    答九华叶贤良    刘克庄【1】
一卷《阴符》,二石硬弓,百斤宝刀。更玉花骢喷,鸣鞭电抹;乌丝阑展,醉墨龙跳。牛角书生,虬须豪客,【2】谈笑皆堪折简招。依稀记,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 
当年目视云霄,谁信道、凄凉今折腰。怅燕然【3】未勒,南归草草;长安不见,北望迢迢。老去胸中,有些磊块【4】,歌罢犹须著酒浇。休休也,但帽边鬓改,镜里颜凋。
注:【1】刘克庄:南宋词人,其词继承了辛弃疾的爱国主义传统及豪放风格。【2】牛角书生:用隋末英雄李密少年时牛背上读书遇权臣杨素事。虬髯豪客:用虬髯客张仲坚遇李靖,折服于李世民事。【3】燕然:即燕然山。《后汉山•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4】磊块:一作垒块,《世说新语•任诞篇》云:“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
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首三句连用三个数词,塑造出作者年少时精通韬略、武艺高强的形象。
B.“曾请缨”与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的“请缨”,都指投军报国。
C.“折腰”反用陶潜作彭泽令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事,暗指自己今日不得志。
D.“怅”两句写出了词人未能出击强敌、勒石纪功而草草南归的歉疚之情。
17.下片“当年目视云霄,谁信道、凄凉今折腰”,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自己内心的感慨。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9分)
①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孟郊《登科后》)
B.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乙亥岁》)
C.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梅尧臣《东溪》)
D.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6分)
《氓》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氓”婚前婚后的不同态度:婚前是“总角之宴,      ”;婚后是“      ,至于暴矣”。陆游《钗头凤》中运用这种手法抒发被迫离异的痛苦:上片忆往昔夫妻偕游的美好情境,“      ,      ,      ”;下片写夫妻被拆散后唐婉的憔悴,“春如旧,人空瘦,      ”。
18. 刘克庄此词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借用古人古事来塑造形象、表达情感,试比较这两首词,简要分析其塑造的自我形象或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7题。
与刘伯宗【1】绝交诗  (汉)朱穆
北山有鸱,不洁其翼。
飞不正向,寝不定息。
饥则木揽,饱则泥伏。
滕王阁序赏析
饕餮贪污,臭腐是食。
填肠满嗉,嗜欲无极。
长鸣呼凤,谓凤无德。
凤之所趣,与子异域。
永从此诀,各自努力。
注释:【1】刘伯宗:朱穆旧友,困顿时曾颇受朱穆照顾,后趋炎附势。朱穆激于义愤,与之绝交。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中“不洁”“不正”“不定”勾勒出鸱品行不端的形象。
B.“饥则”一句,写鸱肚子饿了就到树上偷其他鸟类的幼鸟来吃。
C.第七句中的“饕餮”是传说中贪吃的怪兽,这里用来比喻鸱。
D.最后两句是说双方从此绝交,今后各自努力,来日一争高下。
16.下列诗句中的“凤”,与本诗中的“凤”所表达的意境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唐•王勃《滕王阁序》)
B.凤饥不啄粟,所食唯琅玕。焉能与鸡,刺蹙争一餐。(唐•李白《古风》)
C.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D.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
1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①②题。(6分)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耶?”                            (取材于《庄子•秋水》)
①朱穆诗中和庄子笔下的鸱,形象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②朱穆和庄子写鸱,用意上有什么共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