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散文教学教什么》有感
一直来记着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能在一次次的散文阅读教学中听到这句话,老师还不忘叮嘱一句:记下来。那时,心里也有疑惑,有些文章写得挺集中的,怎么也叫形散呢,而神不散就是一篇散文总有要表现的中心,这一点,我觉得还是成立的。看到郑桂华老师的《散文的特性与教学内容的开发》这一章的论述,结合她的分析,才明白我们原来公认的散文的特点最多只能讲一部分散文的特点,不能涵盖所有的散文。那么,散文到底有什么特性,我们该怎么正确地去教,带着这个疑惑,让我继续往下读。
看到散文概念的历史沿革中,叶圣陶先生的一段话:我要求你们的工作完全表现你们自己,不仅是一种意见、一个主张,要是你们自己的,便是细到像游丝的一缕情怀,低到像落叶的一声叹息,也要让我认得出是你们的而不是旁的人的。叶圣陶先生这段话的核心是什么?他非常强调散文是个人的,要写出个人的感受,这一点才是文学性散文的关键所在。觉得这一认识跟当前在说的散文还是很贴近的,即散文的核心特点就是抒发作者个人的真实体验。
郑教授提出了一个观点:散文有一个中间性的特点,即介于小说和诗歌之间的一种过渡性文体。这不是散文诗吗?当然散文诗就是散文的一种吧。它反映的往往是一定生活中的某些时
空、情绪或思考的片段过程。当然,她进行了分析,第一,它不同于诗歌或散文诗的特点,不仅是形式上较为自由广泛,而且在内容上,它不采用虚构的题材。散文往往是作者对于实际生活中间的真实事物、事件、人物以及对四周的环境或自然景所抒发的感情与思想的记录,是一种比较素静的和小巧的文学形式。第二,它以抒发思想与感情为主,所以对故事的描述并不重要。第三,偶尔也有议论,但却不是主要的。归纳起来,就是“真实的感情”和“不需要雕刻堆砌和虚构”即朴素。
理解了散文的这些文体特性,郑教授提出了四个步骤的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路径:第一步,认识散文的特征,明了散文的谱系;第二步,知晓某位散文作家在整个散文谱系上的位置及其个人的风格;第三步,分析“这一篇”散文作为课文的独特价值,确定其教学内容;第四步,教师选择自己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所侧重的教学内容。四步走,然后才可据此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过程。四个步骤可以分别简称为“辨体”、“识人”、“断文”、“定点”。
“辨体”其实就是对散文特性的理解,散文处于诗歌与散文之间,即主观地记录作者所经历或体验的某些生活片段过程。季羡林的观点很形象,“一般讲到散文的应用,不外抒情与叙事
两端。抒情接近诗歌,而叙事则临近小说。散文于是就成了动物中的蝙蝠,非鸟非兽。”这样一来,教学的侧重点就明确了,诗歌语言的着力点在词语——推敲词语,散文语言的着力点在句子——锤炼句子,小说的着力点更多的在谋篇——结构全篇。我觉得这样虽然有道理,但又与前面她提出来的一种现象相矛盾。“连听8节课,所有的课的教学结构都是一模一样的,初读整体感知,然后一处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或者是你觉得好的句子好在哪里,然后进入推敲,最后扩展一下。”从这一模式来看,教师还是侧重于散文语言的品析。只是没有教出“这一篇”来,其独到之处是什么,我们没有或较少关注。当然,如果教师能认识到散文的知识体系,就等于掌握了一套评判散文的标准——“散文价值观”,用这一价值观去解读散文,看看这是一篇记叙什么过程的散文 ,是作者的见闻过程、情绪变化过程,还是感悟思考过程;该文再现了什么景观、一事,表现了哪些情趣理念;该文在主客观关系的处理——意与境的关系、句子的营造上有什么独特之处。那么,该文的特点就能一目了然。比如《邓稼先》,一眼看出他用小标题的形式,突出表现了邓稼先鲜为人知的杰出贡献,跟萧红写《回忆鲁迅先生》的笔法是不一样的,萧红要表现的同样也是别人所不知道的,但是是侧重于鲁迅先生的家庭生活角度表现的。
识人就是弄清作家的创作在整个散文谱系中居于什么位置,与作家的创作结合起来,即判
断某一个作家散文的风格特点。如现代作家的鲁迅、巴金、朱自清、老舍、郁达夫、徐志摩、冰心、茅盾、曹禺等;当代作家的萧乾、杨绛、贾平凹、韩少功、冯骥才、余光中、王鼎钧、宗璞、史铁生、余秋雨、汪曾祺、杨朔等。比如余光中这位散文大家,作为诗人兼散文作家,“右手为诗,左手为文”,他的散文就是“诗性散文”,强调散文是“讲究弹性、密度和质感的一种新散文”,所以,我们在解读他的散文时,要从散文的结构、意象运用、语言推敲等方面体会。
季羡林散文断文就是发现一篇散文的具体特点。这个散文的具体特点又是在识文的基础上加以确定的。如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是以“雨”为题的“联想意段”,寻雨之景——体味雨之意——品评雨之言的关系,而不是逐段逐层解析。
定点,是教学点的选择。一篇文章的优点有许多,一位好老师是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散文教学也是如此,选择丰富的思想内涵、个性珠语言表达、广博的文化知识,做到合题及合情,合题即是显示教学内容终点,即一篇文章最终要教给学生什么;合情是结合学情的简称,尽量多地给学生以启迪帮助,尽量地使学生喜欢读这篇课文,喜欢上语文课,喜欢阅读。
最后,郑教授用两个方向相反的箭头来表现课文分析过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课文分析的过程从:梳理散文知识→了解作家散文特征→判断散文的教学价值→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而教学设计的过程刚好相反: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判断散文的教学价值→了解作家散文特征→梳理散文知识。
散文教学难教,正是由于每位散文作家的情况不一,正是由于作品的个性不一,就需要语文教师通过专业的阅读,自己能读出每篇散文的特征、作家风格,然后再确定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这是语文教师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的真功夫,需要长期修练。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