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自主阅读指导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邓素贞
(莆田哲理中学 福建莆田 351100
)摘 要:阅读积累是散文自主阅读的基础和前提,思考领悟是散文阅读的核心和关键,迁移运用是散文自主阅读的提升和巩固。三者不是各自独立、互不牵连,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递进关系。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是在千百年的人文积累和文字润泽中积淀而成;没有对经典散文的熟读识记,没有自身的领悟思考,后面的迁移提升就无从谈起。
关键词:积累吸收; 品味语言; 情感体验; 人文修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632(2020)05-0092-04  苏霍姆林斯基在《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反复不断地强调:
必须教会少年阅读。他把阅读看成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把“刀锯”。阅读是人精神成长的必经之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是教育的根基性工作。在现行的语文教学中,
笔者发现散文阅读的教导存在一定的困惑,关于怎样阅读散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古人常说“为学当先立宗旨”“开卷有益”“学贵心悟”“学以致用”等等,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侧重从散文阅读的学、悟、用三个角度有的放矢,更好地开启学生自主阅读的门径,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熟读熟记,品味语言
孔子曾这样说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采对于说话写文来说非常重要,用词落笔都需要考究一番,才能让文章更具有生气,从而增添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散文自主阅读的着力点在于对重要词句的理解,懂得这些词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句意。而掌握这一能力的基础还在于熟读背诵,注重日常的积累。积累来源于课内和课外。部编版语文教材所选的散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
基本以故事性较强的叙事散文为主。对于教师来说,在进行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注意培养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善于积累的好习惯,只有多学习多看书,才能有更多的素材储备。散文篇幅不长,选材海阔天空,范围广泛,有叙事、记人、记游、写景、状物、抒情等等,品种季羡林散文
繁多,分类细腻,意境深邃。可以说宇宙之大,蚊蝇之微无所不谈。形散而神不散,
是散文行文的特点,探究其内涵,可以说是在一粒花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学生广泛涉猎,加强积累,熟读背诵,久而久之,
拓展了阅读面,增加了语言文字的积累,有了这样的一个语言储备的能量库,这就为推动散文的自主阅读打下了良好的文字感知能力的基础。
一般来说,散文的语言具有自然、朴实、流畅、清新、典雅等特点。杰出的散文家风格迥异:汪曾祺的散文语言平淡质朴,丰子恺的散文语言朴实明亮,林清玄的散文语言流畅清新,
余秋雨的散文语言细腻优美,贾平凹的散文语言雅淡自然,季羡林的散文语言幽默典雅。语言充满美感,这是散文有别于其他题材文章的一大亮点。如果一篇散文能做到既有优美的文笔,又有丰富的内涵,还带有一些哲理性的思考,那么这篇散文一定是优秀之作。那该如何品味散文的语言美呢方法一:
重在读。“听、说、读、写”是学生接触语言文字的四种基本方法,读乃重中之重。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读的积累,其他一切散文阅读的目标和要求都如同水中花、空中楼阁一般虚无。初读时,读者可以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增强语言的感知能力;精读时可以熟记优美语句,提升日常写作交流的境界;品读时可以感知作者的生活境遇,体悟作者的生活情趣。如在朗读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首先要正确
·
29·收稿日期:2019-10-01
作者简介:邓素贞(1982—)
,女,福建莆田人,中学一级教师,从事中学语文教育工作。基金项目:莆田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初中生散文自主阅读指导策略研究”(编号:PTJYKT19069
)。
地朗读,读出文言的味道,因为文言文相较于白话文,更具有抑扬顿挫、意味深长的音韵感。“念—无与为乐者”,无人与我作乐,孤寂之情不禁流露;“盖—竹柏影也”,迷惑解开,惊喜之情跃然纸上;“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想到身世际遇,难免伤感惆怅。把“念、盖、但”这三个字的音节拖长一点,文言的韵味就有了。作者在宁静的夜晚去承天寺欣赏美景,要读出宁静的氛围,语气要缓一点,音调要低一点,同时要注意那三个字的长音。因为见了好朋友,虽默默不语,但心灵是相通的,作者的心情自然高兴起来,所以“相与步于中庭”一句要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来。最后一句是对闲人身份的感慨,似乎只能心领神会,无法用言语表露,但这种复杂微妙的情绪其实也能通过朗读来慢慢揣摩,在读的时候感知东坡先生的复杂人生遭遇。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样的深度朗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去品味作者的心境,那么,这种渐入佳境的沉浸式朗读就能更好地与理解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这样在一次次地朗读中,读者跟随作者随境迁移,领悟到人生的酸甜苦辣。
除此之外,通过不断地朗读,学生还能体会到散文语言中的节奏美和韵律美,这也是散文的特点之一,
因为在很多散文中,对称的句式运用得较为广泛,并非工整机械的对称,而是文中的内容与语句之间有一些呼应。如汪曾祺的散文《我的家》中有这样一句:“鱼缸正北,一棵白丁香,一棵紫丁香。丁香之左,一片纸鸢。往南,墙边一丛金雀花。纸鸢的东边,荒草而已。”[1]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的短语的形式,结构上富有一定的对称美。在自然贴切的用语中蕴含了对童年世界的认知,风格上平淡质朴如话家常。《我的家》中对香橼花的描写同样简练有力,活泼可爱。如“花白,瓣微厚,五出深裂,如小酒盏,很好看。”[1]几个字的短语中读来朗朗上口,让人充分感受到香橼花的小巧逼真。方法二:分析散文的语言技巧。写景为主的散文往往更加注重对景物的描绘,所以语言通常更为优美凝练却又不失自由灵活,有些场景会通过口语化的描述显得更加鲜活传神。因此,学会分析散文语言中的那些表达技巧,会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深度阅读。作者的描绘与刻画,正如醉翁之意不在酒,此乃散文“形得而神自来焉”之精髓所在。又如《雅舍》中“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物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2]这里用风雅之声与大堂之音进行排比描述,将有些口语化的语言运用在文中,仿佛身入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方法三:揣词语。作为一类对语言极其讲究的文学体裁,散文中的一些词语常常运用得非常精妙,这些细节有时更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从侧面凸显出了文章的语言艺术。那么,散文在词语运用上呈现怎样的特点呢?我们可品读修辞手法的妙用,欣赏作者如何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比等手法生动细腻地写景、状物、抒情的。如朱自清在《背影》这篇文章中,写过这样一句话:“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3]“聪明”这个就用得非常传神,因为在文中,这个词不是自夸,
而是表示了自己的懊恼,这是对自己的自责和对父亲的忏悔。在散文中如果不能巧妙地运用修辞,所写出的文章就会索然无味。同样在自主阅读散文中如果不能把握文字的内涵,也只能停留于一知半解的似懂非懂。与此同时,我们也可品读准确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尤其是动词和形容词的妙用。品读词语的内涵,应以全文内容为导向,将表意丰富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去赏析体会,明确词语的语境义。譬如熊红久的散文《每一处花开,都是我们期待的芬芳》中写到父亲义无反顾拎起帆布包,从长沙登上去新疆的火车时是这样描述的:“把一株二十岁的毛竹,移栽到瀚漠戈壁。”[4]这里的“毛竹”用了比喻已然是父亲形象的化身,这一传神词语的运用既符合了父亲来自潇湘之滨这一江南水乡的身份又暗示出父亲扎根边疆的决心。在写到母亲回忆嫁到新疆的艰苦往事时也有类似表意丰富的用词“你们这一代人的艰苦往事,都被大地和时间收藏了,那些苍郁的绿洲、雄阔的棉田,都是你们生命的雕塑。”[4]那些苍郁的绿洲、雄阔的棉田正是一代代时代建设者无怨无悔劳动的成果,援疆建设者的无私付出有天地见证。字里行间又表现出作者对援疆建设者由衷的崇敬赞美之情。散文是很主观的,它能反映出作者内心的真情实感,熟读背诵、细析技巧、揣摩词句,似乎是跟着作者去看去想,最终真正走入作者的内心世界。
二、设身处地,体验情感
散文的写作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们阅读散文也就是在阅读别人的生活,我们应体会作者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或事物进行构思和立意,以达到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在阅读中设身处地地感
·
·
受作者的感受,获得独特的生命体验。
一般情况下,读者的生命体验与作者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很容易交融在一起,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比如汪曾祺的《我的家》中老宅的每个角落都有奇特的故事:正堂屋墙上的“扫晴娘”、大年三十晚上的一顿团圆饭、大堂屋里当过一回孝子、六太爷说“大侠甘凤池”、请哇木匠必得有一碗泥鳅的规矩、民圃的由来、性格刚烈的二伯父、二伯母教我诗词等等,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但这些情景仍旧印刻在心里。如果我们能设身处地地把自己放置在当时的场景中,去体验“字字珠玑,句句灼灼”的意境,那时人物的一颦一笑,景致的生动丰富,无不历历在目。
当然要从作品中读出人与人之间的美丽情感,获得丰富的生命体验,作家本身所处的时代背景应有所了解。在散文的自主阅读中要通过感受作者所处的生活环境,去想象,去体验作品中的丰富人生,必要时要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去领悟去探索。散文阅读中最难的就是要读出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读者只
有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审美情感世界中,才能获得美的享受。这是阅读散文能否达到理想效果的关键。比如读汪曾祺的《跑警报》如果只是粗略地阅读,可能只留下这样的印象:日本飞机空袭昆明,人们为躲避炮弹的袭击跑到郊外的故事。但若是细细品读,就会发现文章的深刻性。当时作者处在1937年抗战时期,日本的飞机总是常常盘旋在昆明上空。在那样一个炮火连天、满目疮痍、民不聊生的时代,人们心中早已被恐惧填满,而汪曾祺先生却没有描绘这样惨烈的景象,而是将坊间那份闲适与淡然写进了文章:在马尾松林里晒太阳,小贩走街串巷卖小吃,在山间的沟渠里边嵌对联等等。追本溯源,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平静又淡然的心态,这也表现出了作者遇事从容、乐观豁达的达观精神。品读这样的散文,如果不考虑当时的情境,置身当时的环境,调动情感体验是很难引起共鸣的。此外,读者从散文自主阅读中体会社会活动里的人文精神,获取正确的理想信念。结合当今社会的重大变迁,体会作者在文本中的立场态度。如庚子年春,荆楚大疫,疫情于城内肆虐,如黑云般蒙住了"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浓浓年味,亦蒙住了神州大地往日的风采。人人自危,谈鄂变。作家方方在描述武汉人的时候,说他们“那么洒脱那么爽快那么喜欢没理由的大笑”“说话劈里啪啦,让外省人以为是吵架”“充满烟火气充满江湖义气充满没来头自信”,她还动情地写到:“你熟知了,你才知道他们有多么热忱多么爱耍酷。”但今天,因为这一场疫情,往日的热闹消失了,武汉这座城被封闭了起来。“很多的他们却在受难,在与死神较量。而我,或是我们,却根本无力帮忙。”读者在切身体验的抗疫生活中充分感受到社会事件对人们精神的冲击和洗礼,学到作家在历史洪流中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三、迁移运用,提升意境
阅读能够让人过上一种有内涵的人生境界,让你对世界和人生的探索始终处在活泼的状态。要知道,大千世界,我们都是芸芸众生。有人看起来面容普通,但说话却是可爱有趣;而有的人即便面容姣好,却不能让人感受到交谈下去的乐趣。散文阅读不只是为了消遣,它的宗旨在于摆脱俗气,提升个人境界。
散文又称美文,有着其他文体所没有的得天独厚的美的资源。散文如诗歌一般,好的散文就是一首情景交融的诗。情感真挚浓烈,读来使人心灵为之震撼,产生独特的美的感受。朱自清的《背影》中,年轻的儿子望着年迈的父亲蹒跚地穿过铁道为自己去买橘子,侧重描述了父亲攀爬的样子。若此时是你站在那儿,望着你的父亲吃力的攀爬过去只为了买袋橘子给你吃,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比如你吃着西瓜看见一直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走在放学路上看见顶着烈日来给你送饭的妈妈,你会怎样想?是不是都想到妈妈对你的无私付出,妈妈的不辞辛苦……作者一定也是百感交集的,过往的种种经历,像放电影一样浮现在他眼前,是父亲背后默默地支撑着,是无言的唤醒,是情感的转折。联系自身情况发挥想象,读者与作者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提升美的境界。这一阶段是散文自主阅读中所能达到的浅层境界。
散文自主阅读中还应有更高的追求,即人文素养的培养。我们要把握好阅读能力的导向关,引领学生步入散文阅读的殿堂,领着他们登堂入室,去发现、认识、享受、运用散文的美。从总体上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是语文的必备品格。在分析鉴赏的基础上,启发人的思维,提高人文素养。若能将这
种思想的启迪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对生活充满了兴趣热爱,而不只是停留于品文读字,这样方能成就
·
49
·
更好的自己,迎来一片草长莺飞,繁花似锦的新气象。在散文的自主阅读中,读书愈久,积累的知识愈多,你会慢慢地发现,读书使你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丰盈。这何尝不是人生的一种幸福。
综上,散文的阅读的“学、悟、用”三者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机结合、互为一体、相辅相成的关系。在自主阅读散文时,如果只是囫囵吞枣,并没有熟读积累,那么就无法做到把握整体,明文达意,对散文的理解也不过是浮于表面;如果没有领悟思考,那么就算熟读积累,也不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这不是精读,是呆读;如果没有迁移运用,领悟思考也只是一句没有付诸实践的空话,更不要妄论以此提升自身修养与人生境界。所以,领悟思考、提升人文修养要贯穿在散文阅读的整个过程之中,正如笛卡尔所言:“所有方法背后都有一种精神的力量,否则方法就会成为行尸走肉。”希望以上探索对学生的散文自主阅读能有所帮助,从而扎实有效地提升每个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汪曾祺.人间世相[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18:17-23.
[2]张树生.《雅舍》从苦难中寻觅诗意[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01):16-18.
[3]徐杰.天光云影共徘徊———品鉴朱则光《背影》教学的材料引进艺术[J].教育科学论坛,2013,(05):41-43.[4]熊红久.每一处花开,都是我们期待的芬芳[N].人民日报,2019:20.
Some thought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se
independent reading guidance
DENG Suzhen
(Putian Zheli Middle School,Putian Fujian,351100,China)
Abstract:Reading accumulation is the foundation and premise of prose independent reading.Comprehension while thinkingis the core and key of prose reading.And the application of transfer is the improvement and consolidation of prose independentreading.The three factors are not independent,but correlated in a progressive relationship.Prose,novels and other literaryworks are accumulated in thousands of years of cultural accumulation and literary embellishment.Without the knowledge of theclassic prose and their own understanding and thinking,it is impossible to reach the subsequent migration and ascension.Key words:accumulation and absorption;language appreciation;emotional experience;humanity cultivation
(责任编辑:罗 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