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艺对季羡林散文的影响
作者:黄 依
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4年第6期
    黄 依
    (明德中学,湖南 长沙 410008)
    摘 要:季羡林散文的创作观念和散文本身都具有了别具一格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才是季羡林先生散文的真正价值和魅力所在。在研究中发现,具有中国传统神韵的美学观念对于季羡林散文的影响极大,在他的散文散发着大量的中国古典文艺情怀。这种古典文艺情怀与季羡林的人生经历有关以及古典文艺接受有着关联,本文将以季羡林的人生经历和季羡林散文中的中国古典文艺元素作为研究的重点来探索中国古典文艺对季羡林散文的影响。
    关键词:古典文艺;季羡林;散文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8-0248-01
    季羡林,北京大学唯一的终身教授,被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中国学术界的国宝。作为语言学者、文学家的季羡林从高中起就开始创作散文,八十年未曾缀笔,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散文,而且既具有文学价值和考究价值。这足以确立季羡林散文家的地位。
季羡林散文    在以往的学术研究中,季羡林散文中的主体创作意识和文化构成因素常常作为学术研究和讨论的一个重点区域,而这些学术研究基本上是每位研究对象必须予以重视的地方,而季羡林散文的独特性却是极少人能够纳入研究范围之内的。事实上,季羡林散文的创作观念和散文本身都具有了别具一格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才是季羡林先生散文的真正价值和魅力所在。
    在研究中发现,具有中国传统神韵的美学观念对于季羡林散文的影响极大,他的散文散发着大量的中国古典文艺情怀。这种古典文艺情怀与季羡林的人生经历有关以及古典文艺接受有着关联。
    一、漂泊的故土情怀
    季羡林早年出国留学有十年之久。在德国哥廷根的日子里,季羡林饱受轰炸、饥饿、乡愁的煎熬,有家不能归,有苦不能诉,一切的不幸与委曲,只能默默地往肚子里咽。此间,季羡林切身体会到在外的孤独,常年在外一人求学,这是所有五四时期青年共有的通病,无所依靠的飘零落寞感,常年在外的他总是会想起故土,会想起他的国家,每至于此,久久难以平复内心的伤感。季羡林始终保持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格操守和性情怀。虽然季羡林在散文中表现出旷达豪迈、不求名利、潇洒自然
的道家情怀,但我们不难看出在他的散文更多地表现出儒家的济世精神,这种精神与爱国主义诗人的人生情怀和理想追求相差无几。仅就道德上来说,季羡林无愧于精神楷模、爱国主义者。这种爱国的体现主要体现在他对故土的深深依恋和对祖国的赤诚热烈:心系故土,不忘初心。不论季羡林无论身在何处,无论走到哪里,他内心中最真挚最可爱的那一部分永远属于故土,永远属于祖国,因为她知道这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人格操守。所以在季羡林先生的散文中以一片赤诚之心真挚地表达他对乡土与亲人的无比思念和热爱。在他往后的岁月里,季羡林也毫不避讳地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并且他也愿意一辈子做农民的儿子,这是他的骄傲,他甚至自己的根在哪里,有根的地方就是他生命的归宿;同时,也是他创作的灵魂所在。
    在季羡林先生的散文中总是能发现这种故土情怀,而这种情怀势必与他早年的经历有关,这种观念导致他在其八十年的散文创作中都有了中国古典文艺情怀。
    二、散文中的东方神韵
    季羡林的散文中有着极其鲜明的故土恋过情节,这是传统知识分子都具备的精神特质。传统知识分子为了实现建功立业的梦想或是为了求得生存等诸多元素让他们不得已背井离乡,这种情况下使得他们的诗歌有了极为鲜明的故土思乡情结了。季羡林与这些传统知识分子的经历类似,这种经历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他十年未归,所以在他的心中常常可以看见他对亲人的无比思念,这种烦闷和忧伤无法得到排遣变化为了他笔下的一种无奈和愤懑。
    季羡林的散文也有传统文学散文的真切真情,大部分的文学大家在创作的时候都是用心在写,如果文中灌注不了浓郁的情感,文章在怎么华丽花哨也只是摆饰品,在文藻堆砌中感觉不到任何阅读的快感。季羡林的散文有着真挚的感情流露,这种感情流露是一般文学家做不到的,他的散文中处处见真情,而这种真情实感的流露毫无娇揉造作的痕迹,这使他散文便具有了催人泪下的感情号召力。
    季羡林在评说自己的散文时说:“我追求的风格是:淳朴恬澹,本天然,外表平易,秀内涵,形式似散,经营惨淡,有节奏性,有韵律感,似谱乐曲,回环往复,万勿率意,切忌颟顸。”这种自觉的文学追求和文艺追求与他本身传统文学修养有关。这句话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含义:一是散文注重实质,语言力求天然。这也是传统学者终其一生在探讨的问题,即文与质之间的问题,而文质彬彬代表了最为正确的一种文学观念,在季羡林这里得到了很好的继承,散文要写的有内容有情感,语言要力求本,这种本不是要求无文,而是用最恰当最合适的语言去行文;二是散文可以具备传统诗词的那种节奏感和韵律感。散文追求一种自然,形散神不散,但季羡林把这种艺术规范纳入到散文创作中,使散文这种现代艺术形式表现出传统诗歌的韵味和魅力,这也是季羡林对于传统艺术的回归。
    三、结语
    季羡林的散文有着传统古典文艺的魅力,这种魅力不仅体现在他对于传统人文追求上,也体现在他对传统文学艺术的自觉遵守和运用上。仅就这两点,季羡林不愧为当代散文大家。
    参考文献:
    [1]王景科.一代鸿儒多磨难 十分本真见精神—略论季羡林的散文创作[M].山东社会科学,2008(6).
    [2]季羡林.意匠惨淡经营中[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