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虐待常常以“爱”的名义出现
心理虐待
所谓心理虐待(又称心灵施暴或情感虐待),是指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有意或无意的、经常性或习惯性地发生的任何导致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言行。教育专家认为,缺乏老师关怀爱护和鼓励的幼儿,心灵所受的创伤比体罚更深,智力和心理发展所受到的损失更大。许多研究还表明,受心理虐待的儿童更容易误入歧途,走向犯罪,诱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阎晓琴不主张对幼儿早教,即便是实施早教,也一定要与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最好是能在游玩中学,游戏中学,譬如领着孩子参观公园时,随时随地向孩子灌输知识,通过视觉、听觉、触觉让孩子增长知识等,这样的“早教”,远比让孩子一味地背书写字要科学得多。
心理虐待表现
威胁恐吓
主要是严词训斥、罚站、罚睡等.
疏远冷落
常常给出一副冷面孔,对孩子不理不睬不去亲近。
武断专横
某些人在处事方式上“对人不对事”,对不喜欢的孩子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批评幼儿时总爱带上“从来”、“每次”、“没有一点”等夸大的字眼。
压抑剥夺
对幼儿的天性进行无情的扼杀和剥夺,不允许幼儿有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要求苛刻
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评价和要求幼儿,给幼儿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导致幼儿频繁
地产生挫折感。
爱算旧账
心理虐待易发生在幼儿教育阶段心理虐待易发生在幼儿教育阶段。当某个幼儿犯错时,个别人喜欢翻旧账,使幼儿背上极大的思想包袱。
心理虐待造成原因
1、本身的心理素质不良。爱用心理虐待的人自身存在心理问题,而以对幼儿实施心理虐待来逃避对幼儿做耐心细致的工作。
2、忽视幼儿的独立人格。有些人认为幼儿年龄小,不懂事,更没有什么人格、尊严可言,因此在对待幼儿的态度上不认真谨慎,甚至肆无忌惮,从不考虑后果。
3、认知上的偏差。有的人认为不打骂孩子就行了,其它的惩罚无可厚非,殊不知,“心理虐待”是更为严重的教育误区。
4、教育方法不科学。没有将管教和虐待区分开来,以心理虐待代替管教。
5、不恰当的情绪宣泄。有些教师将生活中的失望、沮丧、愤怒等不良情绪发泄到幼儿身上,孩子成了“出气筒”和“替罪羊”。
6、与家长沟通不好所致。
7、旁观者效应。当某个人惩罚孩子时,其他人或默认,或推波助澜,给了施虐者一种间接的鼓励。
心理虐待 - 解决方法
要使人走出心理虐待这一误区,可采取以下几点对策:
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人要认识到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主体,他们有独立的人格,有被爱、被肯定、被尊重的心理需要。要尊重幼儿,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幼儿。纠正认知上的偏差,高度认识心理虐待的严重后果。
2、人要加强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人要善于观察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切记教育过程中的情绪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正确对待家长意见,加强与
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在教育的观点、方法的方面与家长尽量达成共识,千万不能把与家长的矛盾转移到幼儿头上去,更不能因此来逃避对幼儿教育的责任。
3、加强体监督作用。当一个人对幼儿实施心理虐待时,其他人不应该保持沉默或随声附和,而应干涉和制止,这样一方面可使施虐的教师有所收敛。另一方面使幼儿明白并非所有的人都不喜欢我。这可以帮助受虐幼儿减少受虐造成的伤害。
4、要使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认识对儿童的情感虐待
什么是对儿童的情感虐待?
根据人的发展需要,孩子在出生以后,需要父母的爱。当父母没有能够给予孩子所需要的爱,或者爱的不当,造成了孩子的情感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受到心理或者情感创伤,这种“爱”就变成了“情感虐待”。
这就是说,父母之爱的定义,并非是由父母如何感觉,或者父母怎样相信决定的,也不是
传统道德的教导决定的;它是由孩子最后结出什么样的“果子”来界定的。美国儿童情感虐待专家雅各嘎巴瑞纳(James Garbarino)指出,是心理上的结果决定行为是不是虐待。
从“性格扭曲”到暴力杀人;从“被塑造父母认同的性格”到在郁郁而终里回归原先的自我;从因“有责任和义务”而负疚到选择做“二奶”;从父母“善意的谎言”到子女一生寻寻觅觅的情怀,足可以验证,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能力爱自己的孩子,让孩子的身心发展健康成长,很多时候,父母之爱会变成对孩子的情感虐待。
一位妈妈跟朋友谈话,孩子就在旁边:
“这孩子跟他父亲一样,性格顽固得很。一句话听不进去。”这位妈妈倒是发泄了自己对孩子父亲的不满,但是对孩子有什么影响?首先,孩子发现父母之间并不合谐;第二,我得做什么让父母和好。第三,孩子的脑子里会种下“我不如别人,我不是一个好孩子”的念头。这样的念头很容易滋生孩子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这就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成长。
你能从以下的情形里,识别出你自己的经历,或者你的孩子的经历吗?
“你要到外面去的话,会有狼把你吃掉。”
“你要是不听话,妈妈就不爱你了/不要你了。”
“我真后悔,当初就不该把你生下来。”
“你不听话,将来后悔的。”
“你不听话,把你丢出去给野狗吃。”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不没看见爸爸在忙吗?别在这捣乱。”
“谁让我有这么一个不争气的孩子!人家会这么说我?!”
“可千万不要辜负父母对你的殷切希望啊!”
没有得到爱,或者没有得到正确的爱,结果就是留下深深的、看不见的心理创伤。用弗洛伊德的话说,是永远停留在人最初的叫做“口腔期”的性发展阶段。在埃里克森看来,影响了人的基本信任;沙利文称它阻碍了与人亲密交往的能力;斯金纳认为它阻碍了孩子学习必要的技能;贝克说让孩子获得不健康的生活观和自我观念。
美国心理学家理查德奥康纳(Richard O’Connor)博士写了一本书叫做《消除长期的压力》。这本书谈到了忧郁症、焦虑症与二十一世纪的疾病之间的关联。奥康纳博士展示了那些有成瘾问题的成年人,大多有一个在情感上对他冷漠的父亲或者母亲。童年的情感创伤,不仅对身体健康不利,而且损害一个人大脑本身的结构,因此,这个人长大以后的体验和控制情感的能力、拥有自信的、和稳定的自我概念的能力、身体不受心理压力的能力、发展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自我控制的能力都受到损害。
美国知名的社会学教授多瑞拉埃瓦尼(Dorota Iwaniec)致力于儿童情感虐待的研究多年。她在《被情感虐待和忽视的孩子》一书中,列出了童年时期在情感上被虐待过的成年人,会展现出以下的症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