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堂风》课程设置
一、故事简介
作者:曹文轩
背景知识
《穿堂风》在曹文轩中国作品中或许并不是分量最重的一部,但因为诞生在国际安徒生奖之后,注定承载着曹文轩对儿童文学新的思考和新的理念。
曹文轩先生讲故事与众不同,从不是“大团圆”结局,总是带着一定的思考。他消解了那个穿堂风可以自由来去的过道对于孩子们的意义——曾经,它不仅代表了烈日下的阴凉,也代表了体对于个体的排斥与疏离,而现在,“每天都是大太阳。草棚下,穿堂风每天空空地、寂寞地吹过那条长长的过道......”——这何尝不是一种带有爱的纯粹的“和解”呢?
主要内容:
    男孩橡树因为父亲偷盗,是村里最不受欢迎的孩子。炎热的夏天,其他孩子在草棚底下享受凉爽的穿堂风,橡树一人在寂寞而广阔的天地里独处,稻田里、河堤上、水塘边,他自由自在地奔跑、呐喊,仿佛周围的世界都是属于他一个人的。村里屡次失窃,大家都把怀疑的目标指向了橡树。自尊的橡树要想办法证明自己的清白……国际安徒生奖得主曹文轩最新作品,用细腻有力的笔触描摹一个男孩的孤独与倔强,讲述一个守护和尊重童心的故事。
二、课程目标
1、回顾已有的阅读经验《草房子》,让孩子内心对《穿堂风》充满期待。
2、创设情境,展开“穿学”研究,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从环境、人物、情节三要素,引导孩子进行探究式阅读。
4、画橡树的成长折线图,感受橡树的成长。
5、从国学经典的角度再看《穿堂风》,感悟亘古不变的人生成长哲理。
6、创设情境,引导孩子从橡树的角度看问题。
7、推荐阅读《蝙蝠香》,引导孩子们继续阅读曹文轩作品,继续“穿学”研究。
阅读安排:时长2周
4月3日
前三章(1—38页)
朗读者活动:30页
4月4日
四—五章(39—66页)
朗读者活动:47—48页
4月5日—4月7日
利用假期,阅读完整本书。
朗读者活动:109页
4月8日—4月9日
自行阅读,完成人物传真及人物印象。
朗读者活动:自选内容
4月10日
自行再阅读,并对人物关系表进行修改。
朗读者活动:自选内容
4月11日
再读第八、第九、第十章。
朗读者活动:107页
4月12日
共读最后一章
朗读者活动:131页
三、课时设计
4课时
四、教学过程:
《穿堂风》导读(第一课时)
导读目标: 
1、从《红楼梦》的“红学”研究开始聊起,创设“穿学”研究。
2、环境是故事发生的舞台,从环境聊起。
3、比较《草房子》和《穿堂风》的环境。
一、创设“穿学”研究
1、出示《红楼梦》图片
这本书,大家有了解吗?说说你知道什么。
2、出示“红学”研究成果
经典之作必会引起大批学者的研究,像《红楼梦》的研究称之为“红学”,今天,我们也成立一个新的学派——“穿学”,顾名思义?谁来说?
3、小说三要素
给各位“穿学”研究者提供研究思路。《穿堂风》是一本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环境、人物、情节)这节课,作为导师,我带着大家从“环境”开始研究。
二、比较《草房子》和《穿堂风》的环境
1、出示《草房子》描写环境的片段
油麻地小学是一的草房子。十几幢草房子,似乎是有规则,又似乎是没有规则地连成一片。在这些草房子的前后或在这些草房子中间,总有一些安排,或一丛两丛竹子,或三株两株蔷薇,或一片花开得五颜六的美人蕉,或干脆就是一小片夹杂着小花的草丛。这一幢一幢草房子,看上去并不高大,但屋顶大大的,里面很宽敞。这种草房子实际上是很贵
重的。它不是用一般稻草或麦秸盖成的,而是从三百里外的海滩上打来的茅草盖成的。这一幢幢房子,在乡野纯净的天空下,透出一派古朴来。而当太阳凌空而照时,那房顶上金泽闪闪,又显出一派华贵来。
说说你的感受。用一个字概括(美!)同样是油麻地,那么《穿堂风》中的油麻地呢?
2、出示《穿堂风》环境
夏天,一年比一年热了。
今年的夏天,从一开始,就来势汹汹。而到了现在,那热,越发地让人感到难以抵抗。一连许多天,不刮风,不下雨,天空没有一朵云,只有一轮那么大那么大的太阳悬挂着。哪里还是太阳嘛,分明是一只扣在头顶的巨大的火盆。那火盆的火,张牙舞爪,仿佛有无数条贪婪的火舌在卷动,让仰头观望它的人,会担心那火舌忽地卷到他的头上,禁不住用手去摸一下头发,看是否被点着了、烧焦了。
这火盆越来越大,越来越低。才一大早,它就挂到天空——应该说是滚动着来到天空的,然后一路向西,呼啸而去。在它的后面留下了一道长长的火辙。
赤着脊梁的老人们,一边不住地摇动着扇子,一边说:“这天热得越来越不像话了!”
到了中午,凡是花,都蔫了,凡是叶子,都卷了。
3、交流:说说感受,如果也用一个字来概括,你会用?(热!)
我们再从写作的角度来谈一谈,你觉得这段写的怎么样?
4、同学们,庄老师只是这次“穿学”研究的导师,一切的研究靠的是你们。下一次我们继续研究“人物”。给大家布置两个任务。
(1)人物传真。
    按照人物出现的先后顺序,记录下故事里出现的人物。有余力的同学,也可以绘制人物关系图。
(2)印象标签。
    选择一位你最感兴趣的人物,写上“人物印象”,用简洁的语言说明。
建“穿学”研究,带领孩子们在里一起读书。通过不断地片段阅读,孩子们能够加深对于这本书的理解。每一次的朗读,都能感受孩子们阅读能力的提高,并且能够及时掌握孩子们对于这本书的掌握程度。
《穿堂风》读中交流(第二课时)
交流目标:
1、交流人物传真,理清人物关系。
2、贴人物标签,感受人物的特点。
3、理清橡树的成长线索,画一画橡树成长示意图。
课前准备
《穿堂风》阅读单。
一、人物传真
交流孩子们做的人物传真(没有固定作业格式)从创新中出孩子们的阅读想法。对于“主人公”,孩子们会有不同的理解,进行交流。
《穿堂风》的主人公是“橡树”还是“橡树”和“乌童”?
二、人物标签
交流人物的性格标签,孩子们说印象回忆故事。
三、记者发布会
记者提问:
分成两组,一组记者,一组研究者。
在明确自身身份的基础上,进行小范围讨论。
开始记者发布会。
四、画一画橡树的成长示意图
  《穿堂风》其实就是一部橡树的成长史,要想读透一本成长小说,首先就要理清线索,让我们一起来画一画橡树的成长示意图。
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发言,在交流中合作画出一条成长线索图。
(橡树成长示意图)
布置任务
出示古诗文名句,理解古文的意思,想一想《穿堂风》中哪些情节能与之一一对应?
《时代广场的蟋蟀》读后交流(第三、四课时)
交流目标
1、从国学经典的角度再品《穿堂风》。
2、将国学经典与橡树的成长联系,通过《穿堂风》,感悟亘古不变的人生哲理。
3、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入情入境,感受橡树的成长。
4、推荐阅读《蝙蝠香》,引导学生继续阅读,继续“穿学”研究。
课前准备:
《穿堂风》阅读单。
一、导入
今天,让我们继续我们的“穿学”之旅,继续我们的“穿学”研究。上节课,给大家布置了一些任务,我们来交流一下。
二、交流国学名句,品味情节,感悟橡树成长。
1、出示国学名句
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经》)
性相近,习相远。(《三字经》)
苟不教,性乃迁。(《三字经》)
养不教,父之过。(《三字经》)
知过必改,闻过则喜。(《古今贤文·真理篇》)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古今贤文·真理篇》)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大勇若怯。(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陆游《游子吟》)
草房子简介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2、选取一句你最感兴趣的句子和大家聊一聊。
预设:
a.养不教,父之过。
橡树长大了,爸爸开始背着妈妈,带着橡树一起去偷盗。
爸爸除了让他放风,有时,还会让橡树去迷惑别人。
橡树没有下来。爸爸叮嘱过他,要他尽量在大树上多待一会儿。橡树不下来,喜鹊们就不依不饶地叫唤,那家人就都站在树下喊叫着、怒吼着。
(橡树在成长道路上走的弯路,离不开父亲的“教诲”。父亲使橡树被人排挤。)
b.苟不教,性乃迁。
再后来,橡树的手也开始痒痒了。他先是偷瓜、偷枣,接下来,开始偷同学的笔呀、本子呀什么的。他甚至偷了人家一只羊。但那只羊在半路上跑掉了。
(生性善良的橡树,在父亲的影响之下,悄然发生着变化,也开始向父亲靠拢了。)
c.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妈妈的手颤颤抖抖地从被子底下伸了出来——她好像在摸索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