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不是天然的美景。她不像黄山、张家界、九寨沟。西湖是人类千百年来依势造景、巧夺天工的杰作。西湖的美是天造人设的,《西湖》亦复如此。
许多第一次来到西湖的人,都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西湖之于中国人,太熟识了。因为熟识,后来便不大有人愿意说西湖,也不是完全没有,而是怎么也说不好西湖。近代以来,西湖没有足以背诵的文,没有足以传唱的歌,没有足以传世的画,当然没有足以把玩的影视作品。如何拍西湖,拍西湖的什么?这是任何创作者都要面对的问题。影像作品,有出息的影像作品,无非是挑战观众的视觉经验,你得给人以陌生的东西。
西湖,人们还陌生吗?当我们离开西湖的景致,蜷缩在看不见风景的房间,把西湖这盘千年长度的磁带,往回倒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惊叹。西湖,其实人们还是陌生的。陌生在于人们太习惯把她看作—处风光了。我们于西湖的婉约处体会到她的阳刚,我们于西湖的小巧处发现到她的博大;我们透过西湖的风景惊叹她的人文底蕴,我们透过西湖的平静感受她的波涛汹涌。许多初涉西湖,甚至久居西湖边的人,大多不知其然。
原来西湖这样深厚
 美景是西湖的服饰,而人文、历史才是西湖的骨骼和血肉。在当下这个 “以貌取人”的时代,大多人只是到西湖窥探一下“美”而已,《西湖》若仅仅是风光,那就用不着四年拍摄了,甚至是,是否用得着拍摄了。
 西湖是经过几千年我们的祖先不断地疏浚、锻造而成的。拜苏东坡之大名,我们都知道苏堤。其实还有与其比肩的杨公堤,稍逊风骚的赵公堤、早已隐人十万人家的白公堤……仅苏东坡治下的那次疏浚,就动用了2万民工,终于使西湖,这个原本是海水浸蚀的 湖,逐渐演变成灌溉之湖,鱼虾之湖,饮用水之湖,直至后来的审美之湖。祖先把她疏浚得宜居之后,历史和美景便变得良性循环起来。
 “杭州这个地方,实堪称为佛地,因为那边寺庙之多,约有两千余所,可想见杭州佛法之盛了。(弘一法师《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更重要的是,佛家的义理,通过杭州人的日常生活而若隐若现出来,一年一度香客们朝山进香的“香市”便是重要的佐证。而且,佛法远播,不仅东南大地,还惠及朝鲜、日本、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国。不仅佛教,道家在西湖也有著名的“葛洪炼丹处”等10多处道观。马可·波罗之后,传教士们先后来到杭州,基督教堂、天主教堂在杭州有20多座。伊斯兰教在杭州也有相当的传播,建有约5座清真寺。
中国有四大民间故事,其中两个故事的发生地是在西湖:《白蛇传》和《梁祝》《白蛇传》被中国几乎所有的戏曲剧种所演绎,《梁祝》更借以西湖的音乐——越剧基调而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誉满世界。其实还有一个很有名的民间故事《红梅阁》——李慧娘的故事也是发生在西湖。这三出都成了戏。可巧,中国的戏曲艺术作为一种完整的艺术样式,一种勾栏瓦舍式的表演形式肇始于南宋时期的杭州。汤显祖、关汉卿、李笠翁、洪升等都在西湖这个舞台上有过充分的表演。
 南宋定都杭州,使杭州成为中国文化此后800多年演进的舞台。“唐诗宋词。”词到南宋时期,更有了具特殊时代意义的词作和词人:李清照、张元干、张孝祥、辛弃疾、陆游、陈亮、姜夔、杨万里、梅尧臣、范成大、朱熹、岳飞、文天祥、吴文英……南宋的绘画是北宋山水之后中国画的叉一幅新面目。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四大家在中国画史上继往开来。理学的形成和儒学各派互争雄长,而教育的发展推动了文化普及,史学空前繁荣。
 南宋是偏安的王朝,南宋却也是呼唤英雄、造就英雄的时代。在旷日持久的宋金、宋元战争中,产生了一代可歌可泣、彪炳史册的民族英雄:宗泽、刘锜、吴玠、吴磷、岳飞、辛弃疾、陆游、韩世忠、文天祥……
 南宋的商品经济空前繁荣。临安府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南宋末年,全市加上流动人口,约有一百四十万人。城内店铺林立,商品种类繁多,买卖昼夜不绝。南宋稍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最著名的大城市是伦敦,可是它当时的人口也不过三万四千左右。难怪元朝初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到达杭州后,惊叹它是“天堂之城”。
 元代以后,杭州虽然不再是政治的中心,但她的繁华富庶依然继续。经济和文化依然保持着重要的地位。元明清时期、尤其是近代与西湖有缘的文人商人政要毋庸赘述。
   
 原来西湖这样豪放
 人们观赏《西湖》,有一种“先人为主”的期待,期待一个秀美的婉约的西湖或《西湖》。没错,西湖或《西湖》当然是秀美和婉约的。但是人们惊讶于在这秀美和婉约之里,分明感到了一种震撼,这震撼便是:原来西湖或《西湖》是如此大气,如此豪放!
 西湖或《西湖》的豪放何来?不是高亢嘹亮的解说词配音乐,不是山峦起伏或惊涛拍岸,不是形式,而是内容。西湖或《西湖》的豪放来自于她的深厚。
 当我们看到西湖的千年的疏浚、沧桑巨变时,当我们读到宋之问、骆宾王、白居易、苏东坡、林和靖、柳永、辛弃疾、陆游……的千古绝唱时,当我们得知南宋军民 152年的抗金抗元可歌可泣的悲壮历史时,当我们凭吊岳飞、于谦、张苍水、秋瑾、徐锡麟、章太炎、陶成章、史量才、弘一法师、苏曼殊、马寅初、蒋百里的墓园时,当我们获悉主席40多次来到西湖并且写下了那首豪放的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时……您还觉得西湖仅仅是秀美和婉约的吗?
 不过,仅仅内容的深厚,还不足以豪放,她还须有叙述的宏大。《西湖》的宏大叙事体现在构想的立足高远上,更体现在文本的博大精深处。首先提炼出西湖人文历史的关键主题,后将相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诗词歌赋、风花雪月……揉碎以后拼贴起来。因此我们看见了“初出于自然,终成于人文”的恢宏的第一集《西湖云水》;我们看见“佛学义理”喜见于“世俗生活”的《香市》;我们读到了“西湖所有的柳树,都将自己的枝条垂向了如绫的水面,这种一种感恩的姿势”的这样的奋思:我们读到了“从白娘子游湖借伞的码头,一直撑到了戴望舒那条迷离的雨巷,这雨巷是那样的悠长,长到连接着遥远的宋朝”这样的妙想。这需要有“揉碎了以后再重塑一个你”的才气、勇气,因此大气。
 西湖的豪放不是“铁马秋风”不是“大漠孤烟”,而是 “慢曼拉紧唱”,而是宁静致远。《西湖》中特别引述了张岱的传世之文《湖心亭看雪》,似可为《西湖》的豪放之风格作一别样的注解: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挈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令人惊叹的作者的叙事、写景、抒情的能力。于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之中,呼吸到天长永远的阔大境界!这便是《西湖》的豪放追求,或所在。
   
 原来西湖这样美丽
 如果这是一位游客对西湖的赞叹不足为奋,为奇的是,这是许多杭州观众对纪录片《西湖》的夸奖。这个美丽主要是影像的。
 概括起来,《西湖》有三种拍摄手法或称影像组成:今天的影像:历史的影像;想象的艺术影象(情景再现加三维特技)。之所以要有多种风格的影像组成,我们意欲追求画面语言的丰富生动。纪录片最怕叙述没有影像的故事。这也是《西湖》团队面临的难题。
 今天的人和物,我们要求拍摄得尽可能丰富和优美,尤其本来就美不胜收的西湖风景画面。于是,摄像无数次拍摄西湖的不同画面和同一个画面的不同的景别、晨昏、四季、年份。三年多所拍的西湖荷花,累计起来约有五个小时的磁带,大多无用,而大有用的是一朵用巨大摇臂拍摄的颇有杨万里诗意的“映日荷花别样红。”
 历史的影像,我们要求穿越时空,古今作对。不是简单的对比,而是有意味的交流。这样,陈旧的影像才不会仅仅显得陈旧,一种意义上讲,它比今天的高清图像还要“高清”。我们让1929年西湖上空第一次空中摄影,拍出高清晰今天航拍的图像;我们让今天的岳王庙走进一个清朝的长辫子男人;我们让蒋介石夫妇诚意地在岳飞墓前凭吊;我们让苦命的西湖《船家女》讲述一个让她们向往的故事——康有为在他的晚年迎娶了一个西湖上的一个普通的船家女子。那么,沧海桑田,那么,物是人非(其实物也非了)尽在这《西湖旧影》之中了。
想像的艺术影像,包括情景再现和三维特技。这部分影像约占全片的十分之三强。成功的艺术影像弥补了“空解说加空画面”的尴尬,给观众以饱满的视觉,新鲜的视觉,新奋的视觉。他们看见了钱王钱弘傲,看见了白居易、苏东坡,看见了万人疏浚西湖,看见了宋室南迂,看见了苏小小、宋嫂、陈端生、秋瑾、林徽音、沈秋水等等。而复杂的三维特技,利用电脑的特技功能,创造了令人兴奋的视觉效果,让我们目睹了曾经的历史瞬间:我们目睹了雷峰塔的倒塌,我们目睹了南宋皇宫的辉煌,目睹了八卦田的四季更迭,目睹了手书《I、算子·咏梅》,我们还在同一个画面上目睹了春暖花开而后大雪纷飞……这一切都使观众觉得可看、好看。而更为重要的是,成功的艺术影像营造了《西湖》的历史的厚重感。
正如学者胡智峰所言:“三种影像交相辉映:纪实影像,采集正在发生的人和事,表达今人的思绪:历史影像,挖掘已经消失的过去影像,传递纵深的信息;艺术影像,创造未有的综合形象,拓展观众的想象,引领人们进一步的感受,理解与思考。《西湖》的探索值得研究!”
这是一部浙江电视史上耗时最长,投资最大,规模最巨的电视纪录片作品。主创人员在三
年多的时间里,经历了文稿的三次颠覆性修改,内容的无数次反复拍摄,剪接完成后的从头再来……终于完成了一部叫好叉叫座的电视西湖作品,这让《西湖》的创作团队如释重负。
   
大型电视纪录片《西湖》,以恢宏的视野和精微的视点,集婉约与豪放于一体,熔纪实与写意为一炉,贯通中国历史的文澜道脉,发掘江¬南文化的深层底蕴,博采独绝天下的四时光影,是一部视觉艺术的西湖全书。
本片除了对与西湖相关的人物、景物、文物与风物进行深入细致的拍摄,同时,也对一些典型的历史事件进行情景再现,对西湖演变的往古岁月再作三维复原¬。以《西湖云水》、《临安的记忆》、《西湖旧影》、《湖山晴雨》、《香市》、《戏文的神采》、《画¬印西湖》、《西博往事》、《伊人在水》和《天堂》十集篇目展示出西湖"和而不同"的艺术特。
 富有东方意蕴的西湖,不仅涵纳着天下独绝的美学价值,而且积淀着十分深厚的人文历史。
雨巷赏析大型电视纪录片《西湖》,将以恢宏的视野和精微的视点,集婉约与豪放于一体,熔纪实与写意为一炉,不但要注重细节,而且要打开空间,力求这一部西湖新作,能够贯通中国历史的文澜道脉,能够发掘江南文化的深层底蕴,能够博采独绝天下的四时光影,使之成为一部视觉艺术的西湖全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除了对与西湖相关的人物、景物、文物与风物进行深入细致的拍摄,同时,也将对一些典型的历史事件施诸情景再现,对西湖演变的往古岁月再作三维复原。
第一集:西湖云水
西湖因何而诞生?谁创造并改造了西湖?西湖的美丽从哪里开始?云水无涯,谁能说得清西湖的前世今生?世事多变,我们是否可摆脱时间的束缚,一览西湖变化之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