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学习主题
《雨巷》赏析
单元学习目标
一、 教学目标:
1、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2、朗读、感悟;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3、体会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
4、熟练背诵。
二、教学重点:
结合诗作意象,体会作者情感;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低回动人的意境。
单元学习活动
一、 单元总括:
1、中国新诗简介(略)
2、诗歌鉴赏方法:诗歌重在品味,鉴赏诗歌可以从意象、意境、语言、情感四个方面着手。
二、导入新课:细雨如丝的江南,悠长寂寞的小巷,一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雨的叹息,撑出了一个青年诗人在特定时代的哀婉的心曲。今天就让我们共撑一把心灵之伞走近戴望舒,与诗人一道去领略雨巷的风景,去追寻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芬芳。
三、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略)
四、朗读感受,深入鉴赏,整体感知:
听录音,把握感情基调。
师:听完这首诗你的感受和体验到的作者的感情是什么?
明确:孤独,寂寞,凄凉,痛苦,忧伤,彷徨等(感情基调)
五、讨论分析:
1、作者为了营造成这种凄凉忧伤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
明确:雨巷:  幽深、寂静    充满朦胧美
油纸伞: 复古、怀旧  平添一份冷漠、凄清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雨巷   
篱墙: 颓圮 
丁香、姑娘、……
2、诗人为什么用丁香来形容姑娘?
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或紫,颜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丁香般的姑娘也是愁怨、忧愁、彷徨、凄婉迷茫的,容易消失离去的。
小结:丁香象征美丽、高洁、愁怨
3 《雨巷》是一首含蓄的诗。人们对这首诗中的姑娘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姑娘就是,有人认为姑娘相当于心中的理想,还有人认为,姑娘就是姑娘,没有其他意思。你有什么看法?
参考:姑娘雨巷赏析的形象可以指诗人的理想。他的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姑娘——理想。姑娘可望而不可及,这就给抒情主人公的追求涂上了一层悲剧彩。如果诗中的是一位沉醉于爱情中的青年,这位姑娘不正是他要追求的佳人吗?或许她的家就在巷子的尽头,或许她只是从这巷子经过,谁知呢?读者尽可以展开想象。
有时,抒情诗中的主人公往往就是诗人自己,诗中的形象往往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或形象的补充。从这一角度说,诗人和姑娘是二位一体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即就是实实在在的我,姑娘是理想的,未来的,或另一层面的
六、主旨总结:《雨巷》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彩的抒情意境,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既迷惘感伤又有所期待情怀。
七、集体朗诵, 再次感受这首美丽而忧伤的诗。
   
单元学习目标
设计检验提示
检验指标
实现程度
1.目标是否与课标相符合?是否切合单元学习主题?是否指向每一个学习活动的结果?国家课程标准、学年课程目标、单元学习目标和活动目标是否形成目标结构?
2.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和思维发展阶段?是否能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和问题?是否能适当地让学生参与制定?
基本完成
3.目标是否能反映学科本质?是否能反映学科专家在该单元主题时所运用的知识、方法、过程、形式和价值观?
4. 目标是否指向学生思维习惯养成和实际应用能力提升?
能够提升
5. 目标是否能具体清晰说明期望学生实际学到什么及学到何种程度?是否能告知学生?
单元学习活动
设计检验提示
检验指标
实现程度
1.是否能将单元学习目标转化成问题,形成对学生具有挑战性、趣味性的任务?在教学实施设计中是否把单元目标从陈述句转换成了引导深度学习的疑问句?
2.学习活动是否直接针对目标中的关键概念和学科本质?
3.学习活动设计是否考虑了学生的多种学习倾向?
4.学习活动是否能促进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是否能在学生进行探究时提供必要的支持?
5.学习活动的阶段性是否清晰合理,符合导入、探究、总结、迁移的逻辑?
6.学习活动是否能展示出学生对目标的达成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