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甲)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两首诗出自同一位诗人之手,且主题相似,都是关于_____的。
[2]两首诗的情感不同:(甲)诗紧扣“_____”字,(乙)诗则紧扣“_____”字
[3]两首诗,用词都非常精准:
①(甲)诗中,一个“______”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_____”字令人满目凄然。
描写儿童的诗②(乙)诗中,“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中,从“巴峡”到“巫峡”,因为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故用“______”;从“巫峡”到“襄阳”,顺流疾驶,故用“_____”;从“襄阳”到“
洛阳”,改换陆路,故用“_____”。
[4](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首诗都写到了“泪”,下面对这两首诗中的“泪”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甲)诗中,诗人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充满怅恨
B.(乙)诗中,浩劫过去,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自然喜不自胜,高兴地哭了
C.(甲)诗中,原本美好的花儿,却使诗人看到后落泪,更反衬出作者的伤心之情
D.(乙)诗中,诗人回想起自己这些年颠沛流离的生活,痛定思痛,悲从中来
阅读空间。
2. 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a、蓬头稚子学垂纶,______________。
b、儿童散学归来早,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飞入菜花无处寻。
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xīng xìng)(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把诗句补充完整。
[2]联系诗句解释下面词语。
绩麻:________ 当家:__________
[3]诗中描写了儿童学种瓜的场景,下面对这一描写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表明农家孩子从小便热爱劳动。
B.表现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表达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
C.表现农村生活太过辛苦,连孩子们也在帮大人们劳动。
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示儿 题临安邸
[宋]陆游 [宋]林升
死去元知万事空, 山外青山楼外楼,
但悲不见九州同。 西湖歌舞几时休?
王师北定中原日, 暖风熏得游人醉,
家祭无忘告乃翁。 直把杭州作汴州。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临安]在今浙江杭州,曾为南宋都城。
[乃翁]你们的父亲。 [汴州]在今河南开封,曾为北宋都城。
[阅读链接]陆游年幼时正当金人入侵,长期过着逃难生活。尽管生活艰辛,他在家里仍接受很多爱国教育,早就树立了抗金复国的思想。公元1163年,陆游替张浚(南宋的抗金名将)策划北伐,不幸北伐失败,被罢免了官职。公元1170年,陆游到四川去参加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军队,在国防最前线活动过一个时期。这次军队生活,大大地丰富了他的诗歌的内容,如“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因为陆游始终坚持抗金复国的主张,招致了当权派的忌恨,最后连地方官也丢了。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选择恰当的感情基调朗读诗歌。
A.悲伤痛心 B.悲愤讽刺
(1)朗读《示儿》应读出_____________的感情。
(2)朗读《题临安邸》应读出_____________的感情。
[2]读懂诗歌的题目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
(1)《示儿》诗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题目中我能了解到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题临安邸》诗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围绕诗题我提出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着问题读古诗,能更快理解诗歌内容。
[3]读读下面的“阅读链接”,结合注释和资料,写一写“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句的意思,并体会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对比阅读。
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注释)①梅子:一种味道极酸的果实。②芭蕉分绿:芭蕉的绿映照在纱窗上。③思:意,情绪。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注释)①安仁:县名。②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③棹:船桨。④怪生:怪不得。
[1](古诗比较)读两首古诗,完成练习。
(1)《闲居初夏午睡起》中,选用了______、______、______这几种景物来表现初夏的特点。诗中一个“_______”字呼应了诗题,表达出诗人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舟过安仁》写的是诗人____________所见到的情景,诗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写出了渔船小童的调皮。读完诗句,我的眼前浮现出了这样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宋代的杨万里,两首诗都写出了儿童天真活泼、稚气可爱的行为,表达出对___________之情。《闲居初夏午睡起》侧重描写儿童____________的情景,《舟过安仁》侧重描写儿童_____________的情景。
[2](古诗积累)除了本单元所学的古诗外,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古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诗词,并回答问题。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山一程,水一程”,说明了征途的_______,“风一更,雪一更”突出了征途_________。
(2)“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进的________。“深夜千帐灯”点明了______________。
(3)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此声”指 。
(4)故园有什么呢?请通过想象,试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古诗阅读。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代的________,他是“__________八大家之一”。
[3]用自己的话说说所填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讲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古诗阅读。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从诗的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首______诗,诗人要远行的朋友是_____。
[2]诗人与友人分别当天的天气非常____(A.晴朗 B.阴沉),这一点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中看出。
[3]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慰友人不要因为离别而哀愁,用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激励朋友增强自信心,努力进取。
[4]有关送别的古诗名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和“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兴”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兴奋 B.振兴 C.高兴 D.兴盛
[2]解释下列字词。
耘田:_______ 绩麻:_______ 解:_______
供:_______ 傍:_______ 阴:_______
[3]“村庄儿女各当家”中“儿女”的意思是( )。
A.子女 B.指青年男女 C.哥哥和 D.儿子和女儿
[4]“童孙未解供耕织”中“耕”和上句诗中的“_____”相对应,“织”和上句诗中的“________”相对应,通过所填的这两个词语,我们体会到农家人(_____)的特点。
A.勤劳能干 B.悠闲自在 C.艰苦朴素 D.勤俭节约
10. 把诗句填写完整,回答问题。
题西林壁
[宋]苏轼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中有三组反义词,分别是什么?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不同位置看______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4]俗话说:“当局者迷。”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品读古诗,完成练习。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诗的后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
A.夸张 B.比喻 C.拟人
[2]想象一下,写出诗中孩子们的情感变化过程:(______)→(______)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