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读书体会(合集五篇)
第一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读书体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寒假期间我借阅了《幼儿园生活化数学课程》一书,它分为理论篇、实践篇、经验篇三部分,目前只拜读了理论篇和经验篇两部分。理论篇很全面地论证了幼儿园生活化数学的理论基础及指导思想;实践篇以大量的教学活动实例说明了幼儿园生活化数学的教育目标、组织与实施以及课程评价。通过阅读给我在数学领域活动开展方面一些启示,下面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阅读收获。
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分享与共同收获
上学期我们的业务学习中,我们都拥有了一张关于数学教育目标的详单,为我们每个人在组织数学活动中确立目标阶段提供了有利的支撑。作为教师我们很明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的说法,而当我们作为学生或者接受者时,不只是为得到鱼而欣喜,更应该去获得捕鱼的方法。《纲要》中简单的几条发展目标何以分解成层次分明的若干目标呢,书中对分解数学教育目标的原则进行了阐述。在此做一分享,因为我认为以下几点分解原则也会不同程度地适用于其它领域,可以帮助我们更为合理的确立幼儿发展目标,帮助我们的教学活动具有层次性、递进性。
一是注意目标之间的系统性。分解目标时要注意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形成数学概念的认知过程,是否由浅入深、符合幼儿感知和体验数学经验的规律,使分解的目标更有助于幼儿获得数学经验。
二是注意目标之间跨度的适宜性。教师分解的目标必须落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目标之间要有适宜的间距,既有适宜的挑战性,又能使幼儿借鉴已有数学经验,从而有新的发展与提高。
三是注意目标涵盖的维度。数学经验的全方位:知识概念、情感及思维发展、幼儿主体参与、数学语言的表达等,使幼儿对数学的理解与运用更积极、主动。
以上是几点分享,遗憾地是没有做结合工作实际的经验分享。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点拨工作实际
考虑到主题活动的开展我重点阅读了生活化数学主题活动的开展内容,本学期开始我班主题确立为数学领域的主题活动,所以我再次阅读了从数学领域切入的主题活动篇章。书中介绍确定数学主题活动要遵守学科性、生活性、互动性、整合性、应用性的原则,另外我认为小班数学主题活动还应遵守游戏性原则。结合以上原则我班确立有关规律排序的数学主题活动。
作为教师预设规律排序的数学主题活动,首先要理解规律排序主题的核心概念。规律排序的概念是什么?规律排序是指按照一种方法,重复出现在一个排列当中的方法。幼儿阶段理解规律排序的顺序是先分类然后排序。结合数学主题活动的设计原则,我们计划在幼儿理解物体形状、大小、用途、颜等特征的基础上,并具备相应的标准分类经验,创设有关规律排序的情境性、游戏性、生活化的主题墙式。
以情景化的活动内容调动幼儿的问题意识。情景化的活动内容特点之一是具有角成分,能满足小班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的需要,能使幼儿将自己的情绪情感、思维状态自然融入情景的角之中。根据小班幼儿常把假象当真是、喜欢在故事情节中学习体
验做某一件事的特点,在规律排序的主题活动中赋予帮助小熊建新家的情景,引发幼儿情感上“怎么办”“帮助他”的共鸣。赋予幼儿主题活动中的角:建筑师,帮助小熊建房子(颜分类排序)、修花坛(高矮排序)、种树木(物种排序)、铺小路(形状排序)等等,情景中引导幼儿进行规律排序。
以问题化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变换思维角度。根据小班幼儿喜欢游戏的年龄特点,我们尝试将问题游戏化、游戏问题化,使幼儿在玩中感知相处办法的快乐,感知体会不同思维角度给自己带来的喜悦。怎样运用大小、两种颜、两种形状的一堆“小石子”,帮助小熊铺好通往花坛、树林、幼儿园三条不同的小路,激发幼儿尝试按照物体特征自定标准分类的基础上,进而引导幼儿进行相同模式或不同模式的规律排序。通往小熊家的路坏了,怎样帮助小熊回到家?引导幼儿发现小路图示中的规律性,进行填充的规律排序。
以应用于生活满足幼儿的探索需求。我们计划我班的吊饰采用成品、半成品及幼儿“自我创造”三种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
以上是我的阅读收获与阅读见地,对我班数学主题活动进行了预设,有不成熟的部分或者考虑不周全的方面,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第二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读书心得体会
高尔基有句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此我体会很深,在我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如果说有一点点收获的话,毫不夸张的说,应该是得益于书籍的滋养。在学校一轮又一轮的读书热潮的感染下,我通过读书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唤起了我的教育理想,更重要的是让我到了可以攻玉的他山之石,给我的教育教学提供了许多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法,教育教学效果较之以前大大提高,这极大激发了我的工作热情,增强了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
一、爱心帮我构建和谐班级
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一书中,描绘的作为班主任的李镇西老师与学生相处的一个个场景,令我心驰神往,一个个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故事,令我感动不已,李老师与学生亲密无间、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我向往。想想自己从教以来也是兢兢业业,
不敢懈怠,自认也付出了真情与汗水,虽说学生见面彬彬有礼,可总感觉没能走进他们心里,与学生心理上有距离。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正像李老师所说:“教育的前提是爱。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无从谈起。”
这也促使我深刻反思,我作为一个老师应该如何用爱心搭建自己的教育舞台,建设和谐班级,使学生愉快的发展呢?
在以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也像李老师那样对学生日常生活投入了极大的关心。比如一大早对早到值日的学生一声关切的提醒“吃好早饭”;路遇时,面对学生的亲切问候充满真诚感激的积极回应;气温骤降时,自然急切地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学生进步时,及时的一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表扬与鼓励;放学时不经意间的一句温馨提醒“路上小心,注意安全”„„这一切让我觉得无形中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同时 发现同学的优点或些许的进步及时鼓励表扬,并在班级号召大家学习,更重要的这一切不再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情感流露。各项活动中自己也作为班级一员积极参与,赛场上我和同学们一起为班级的运动员呐喊助威,哪位学生有困难了,我和大家一起想办法帮
其度过难关,比如上个学期我班的李满同学因弟弟患病住院家庭经济困难要退学,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同学们时,大家表示一定要帮李满同学渡过难关,在团支部组织下,我和全班同学一起为李满捐款,解决了他半年的生活费,使他能够和大家一起学习。
通过这些努力我深深地感到再也没有以前与学生有距离的第六感,更没有了让学生敬而远之的落寞与惆怅,更重要的,看到同学们在这个大家庭里互相帮助,和睦相处,快乐学习,我的心中溢满了幸福和快乐!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我知道,当我如父母亲人般的无微不至的关爱如朋友般的情谊深深根植于学生心灵时,当学生心中充满着对老师的爱戴和对同学的关心时,我教育的春天就来了。感谢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思
二、细节铸就学生良好习惯
当代中国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孙云晓的《习惯决定孩子命运》一书,以生动的典型实例、精辟的理论分析,阐述了中小学生从小培养良好习惯与形成高尚人格和成功之间的的必然联系,并就如何培养好习惯给出了科学的、具体的方法和步骤。这本书曾折服了一批又一批的读者,影响着全国千百万的父母,也深深影响了我。当我看到书中因不良习惯使中国
游客国外给国人丢脸,求职者因不良习惯与心仪的职位擦肩以及加加林就因一个进舱门脱鞋的细节成为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等例子时,我被深深的触动了。真正理解了“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的真谛。同时,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我不能让我的学生将来因一个小小的细节而遗憾终生!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会出考虑,关注细节,严格要求,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成当务之急。
一个习惯养成需要多少天呢,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初步形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而一种行为重复90天之后就会成为稳定的习惯。如果人生中没有大的变故,这些习惯将会直接决定着人生的成败。
我想我带一届学生三年,留给孩子最大的财富或许不是我传授给他多少知识,而是培养他养成多少良好的习惯!从新生入校军训开始,就着手从小从细从严抓学生的习惯培养。比如课前静息。铃声一响,学生都乖乖的趴在桌子上静等老师来上课,但是讲台上的我怎么看都觉得不舒服,是啊,脸朝左朝右或朝下的都有,这样静息的结果肯定是影响了整体的美观,同时静息的效果也不会很好,因为如果同为两人脸对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会相视而笑或做鬼脸,学生的心根本静不下来,课前静息的效果也就无从谈起。我明白了凡
事要求要到位细致,后来静息我这样要求:脸朝门口方向,左臂在下,右臂在上,侧头趴在右臂的小臂上,两眼微闭,深呼吸,稳定心绪,静等老师来上课。这样就避免了前面所说的哪些情况,真正起到了静息的效果,同时值班干部检查时也能在第一时间指出做的不好的同学并及时指正。我没有只坚持21天,也没有只坚持90天,而是学生在学校的每一天。实践证明,对学生习惯的培养,指望一蹴而就是不行的。必须反复抓,需要经常提醒,坚持不懈,也可以说贯穿我们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就静息而言,学生初三了,可他们依然做得很好。再比如坐姿、专注听讲、记笔记、作业要求、自习要求、凳子摆放、工具摆放等等,都把要求提具体,并进行训练,抓反复,反复抓。乌申斯基曾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我的愿望就是在初中阶段给孩子们在他一生的银行中存上好习惯的资本,让他们毕生享用它的利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