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之美
【内容摘要】
人生就像一道选择题,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开始不断地做着各种选择。而涉及经济学的选择,就不得不说到机会成本与沉没成本。一方面,经济学家强调普通人可能会忽略的机会成本;另一方面,经济学认为应当忘记普通人可能不愿忽略的沉没成本,所以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人生智慧。而对于人生的选择,每个人都不一样,但都塑造了自己的人生,决定了自己的道路。
【关键词】
机会成本  沉没成本  放弃  人生选择
炎炎夏季一到,蚊子大军便迫不及待的袭向人。那么问题来了,夜半时分,当你发现自己的帐子里进了只蚊子,是顶着睡意爬起来打死它呢,还是放任不管让它咬让它闹?若是爬起来打蚊子,就意味着你要放弃一段时间的睡眠,;可如果听之任之,很有可能你的代价是下半夜低质量的睡眠。所以我的选择绝对是起来打蚊子,不打死蚊子怎么能安心睡觉!
生活中,大家无时无刻不在做着选择,而大多数人,在做出选择之前都会斟酌一下各选项间利弊,然后理性决定,以期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达到效用的最大化。
然而做出理性的选择却不是嘴上说说那么容易的,现实中有“选择恐惧症”的人还真不少,其实我觉得,他们难以做出选择的原因在于他们太贪心,想要的太多,而现实情况、经济情况等等却不容许他们都要,所以一时间怎么都选不出来。
不过确实,进行选择是不容易,毕竟在众多选项间你只能选取其中一项或几项,而一旦做出了选择,就意味着要放弃其他东西,而放弃往往是艰难的。就好像虽说过“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可是一旦问出问题,总有人会说:“鱼和熊掌我都要。”这无可避免,毕竟每个人内心都有许多欲望。
所谓欲望,就是一种内在的缺乏感与求得满足的愿望,是一种心理感觉。人的欲望具有无限性与层次性,但由于资源、产品和时间有限,人们必须在资源、产品和时间之间进行选择,以最大程度实现人们欲望的目的。欲望的无限与资源的有限决定了选择的必要性,这就是经济学中的选择。
而说到经济学的选择,就不得不提到机会成本这个概念。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简单来说,就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比如消费,你有一万元,可以选择买一个笔记本电脑,也可以选择做一次长距离的旅行或者做其他的事情,但是一旦选择了一种,其他的选择就被排除了。那么其他选择可能带来的好处,也一并消失。消失的部分中带来最大好处的,就是机会成本。简单地理解一下,机会成本就是你做选择所付出的代价。
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我就给大家算算上大学的代价。上大学是要花钱的,这就是上大学的成本。如果每位大学生大学四年的学费书费等各种支出约为4万元,这种实实在在的支出称为会计成本。但上大学还有机会成本,为了上大学,要放弃工作的机会,放弃工作所不得不放弃的工资收入就是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如果一个人不上大学去工作,每年可以得到1万元,这四年的机会成本就是4万元。上大学的代价应该是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之和,共计8万元。
但对于一般人而言,上大学可以提高工作的能力,有更好的就业机会,获得更高收入。比如说,一个没上过大学的人,年收入1万元,从18岁开始工作到60岁退休,42年共计收入4
2万元。而一个上过大学的人,年收入2万元,从22岁工作到60岁退休,38年共计收入76万元。上大学的人一生总收入比没上过大学的高出34万元,而上大学的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之和为8万元,34万元减去8万元等于26万元,这就是上大学的经济利润。所以,上大学是合适的,这就是大多数人都选择要上大学的原因。
再说说大学里常见的谈恋爱,如果能有幸只看上一个,死追到底还好,但有时往往会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中意者,两个都喜欢,哪个也放不下,但却又只能选一个,选了这个,就意味着放弃了那个。其实,在选择的时候,到底哪个真的合适你,你也未必清楚。放弃的那个,就是你的机会成本。也许,多少年之后,你忽然发现,其实你真应该选择那个你放弃的。由此付出的代价,十分巨大,难以言说。
但是多年之后发现的所付出的代价,就不是机会成本了。这里我们需引入一个沉没成本的概念。所谓沉没成本,就是已经付出的、不可回收的成本。比如说,有一本书,你买了一张票进电影院去看电影,可是看了一半你觉得很无聊,要不要离开呢?你可能会想:我都已经花了钱了,又看了一半了,不看完多可惜。然而,经济学家认为:已经付了票款,就算你不看电影钱也收不回来,那么不能退回的票上发生的支出属于沉没成本,要做出理性的选择此刻就不应考虑沉没成本,而是基于自己是否想继续看这部电影。
对待沉没成本,与对待机会成本斤斤计较的态度相反,经济学家建议采取“随它去”的超脱心理,既然不能回收,那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叹息。
覆水难收,这就意味着我们得学会放弃。人只有两只手、一张嘴,能抓住的东西、能享受的美味只有那么多。所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专一是忠贞爱情的写照,也是事业成功的保证。人的精力能力是有限的,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能者”。只有学会放弃,才能集中精力与能力于选项中力求突破,最大限度地获得比较优势,安心做事、尽心做事,做成事、成大事。故而放弃其实是理智的拥有。
有舍才有得,理性的放弃终会有所收获。若是太贪心,什么都不肯放手,结果很有可能一无所获。须知果断的放弃是面对人生面对生活的一种清醒的选择。只有学会放弃那些本该放弃的包袱,生命才会轻装上阵,一路高歌。
经济学中的选择是理性的,不可避免地带有重利因素。然而人生中的选择却不然,它伴随着人的主观意识,还带有道德修养等因素。
人生的选择曾听过一个老教授的讲座,他问我们觉得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得到了很多回答:亲情
、爱情、金钱、成功甚至是人品。最后他说,最重要的,其实是选择,而你们的回答其实就是自己的选择。
他说人生是由一连串的选择与决定所累积而成,每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选择,都在决定我们自己的未来。只要仔细回顾过去,就会发现过去总是息息相关的,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从来不是一瞬间的事,而是不断日积月累的结果。而我们的每一个选择,都在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
在提问的环节中,一个一脸迷茫的男生站起来问:“老师,你说了这么多关于选择的,那如果没有选择该怎么办?”教授看着他说:“有这个问题的不只是你,很多时候大家总以为自己没有选择,觉得前方太迷茫。但不做任何选择只是僵在原地,也是一种选择,而你大可选择不要这样对自己。”
这句话对我影响很大,因为也有一位老师曾对我们慨叹,说现下时局稳定,经济发展,一切都比较顺利,但这种环境却会导致我们的生活一成不变,按照预设的轨道一步步走下去,难以创造人生的价值。这话让我难过迷茫了一阵,可是想想自己总得做点什么而不是呆在原地,就报名了支教志愿者。在志愿活动中,我明白了,每个人的人生道路是自己选
的,而每个人的人生价值也因选择不同而不同。我不同意无意义人生的说法,我觉得努力参与公益活动与志愿支教就会创造我的人生价值,将来老了两鬓斑白的时候回想起来,这就是我的人生意义。帮助他人就是我的选择,就是我的价值所在。
有些时候,选择并不仅仅是在利弊的比较中做出的,而是自己的内心作出的。就比如寒假回家,我可以拒绝高中老师参与她高工资的培训机构的邀请,而答应社区居委会免费家教的提议。也许有人会说我傻,也许更多的人会选择前者,就像很多人不相信这世上还有纯粹的东西,但我坚持自己的选择,尽管有过犹豫,但我相信我选择的道路,也会一直坚持下去。
【参考书目】《经济学原理》,唐任伍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经济学基础》,严国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活学活用经济学》,梁小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