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
(一)产业发展现状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速,自2015年开始,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逐年上升。
2020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为3031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略高于全球增速。2020年,我国人工智能企业共计1454家,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的2257家。腾讯、阿里等15家企业的AI平台入选国家级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智能+”代替“互联网+”,成为赋能传统行业的新动力。
广东是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大省,2017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约260亿元,约
占全国1/3,带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相关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2020年广东拥有人工
智能企业数量占全国16.9%,广东目前已有人工智能入库企业567家,其中13家企业被
评为广东省人工智能骨干企业,占全省半数以上。
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优势显著,市场需求旺盛,产业应用场景丰富,产业融合
趋势加强,涌现出智能制造、智慧养老、智能家居等一批新兴业态。广东市初步形成了
以广东等大型龙头企业为引领,众多中小微企业蓬勃发展的格局。《广东省新一代人工
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广东人工智能产业核心规模将突破1500亿元,带动相
关产业规模达1.8万亿元。到2030年,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将成为引领国家科技产业创
新中心和广东开发区建设的重要引擎。
(二)人才需求现状
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但是人才问题仍然是制
约该产业发展的关键。根据各人工智能企业岗位人才需求,可归纳为高级管理岗、高端
技术岗、算法研究岗、应用开发岗、实际技能岗、产品经理岗等类型岗位。高职院校人
才培养主要定位在应用开发岗、实际技能岗等运营类岗位,以及市场、销售、产品经理
岗等服务类岗位。
图2-1人工智能产业岗位类型
典型岗位类型的工作内容包括:应用开发岗:将人工智能算法及各项技术与行业需求相结合,实现相关应用工程化落地的岗位。实用技能岗: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概念,能够结合特定使用场景,保障人工智能相关应用快速、高效地规模化产出和稳定运行的岗位。
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面临有效人才供给不足,人才供需比严重不平衡,销售、管理类岗位人才供应较为充足,而算法、应用开发、实用技能、高端技术类岗位人才缺口较大。拉勾招聘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1人工智能人才报告》显示,2021年人工智能行业人才需求指数较去年增长103%,各类岗位人才缺口超过200万。广东凭借领先的互联网技术,在人工智能垂直产业也一马当先,是全国人工智能人才需求量最大的五个城市之一。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战略性产业集和重点领域的全面融合,人工智能人才需求呈进一步增长态势。
(三)人才培养定位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龙头,以软件技术、移动应用开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为骨干专业,对接人工智能应用领域,为智能制造、智慧养老等行业企业的智能应用产品开发和技术升级提供服务,面向智能产品设计、智能技术应用、系统运维等岗位,培养具有智能应用系统设计能力、智能应用开发和测试能力、网络运维能力、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能从事人工智能应用系统和产品开发、测试、运维,以及建模应用、数据标注和安全保障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围绕人工智能技术主线进行系统设计,强调内专业的优势互补、协同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人工智能系统安全和运维人才;软件技术专
业培养人工智能应用系统和智能产品的开发和测试人才;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培养智能终端产品的开发人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智能产品的交互设计和前端开发人才;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主要培养基于人工智能的数据分析、模型应用与开发人才。
二、建设基础
(一)综合实力情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核心,包括软件技术、移动应用开发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共5个专业。
(二)优势和特
1.名师引领示范,教科研成果丰富
自主填写
2.校企深度融合,育人成效突出
校企深度融合,以共建共产、共建共管、共建共享的协同育人方式,多渠道全方位全面提升人才培养
质量。通过引企入校,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生产性实践基地、双师工作室,共建共产;与企业合作开展定向培养班,教学与培训结合、培训与生产结合,共建共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共同开发,建设云教学资源,培养过程线上与线下结合、企业工程师与校内教师结合,共建共享。
据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显示,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从2016、2017的95.7%上升到2018、2019、2020年的97%。专业的毕业生初次就业平均月工资为3680元,高于全校的平均水平,在全省同类院校处于领先水平。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和软件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月均收入都超过6000元,毕业生职业发展态势良好,实现满意就业。
3.遵循个性发展,成才途径多样打通教学、管理各环节,实现了入学二次选择专业的培养改革,即第一学年完成专业平台课程的学习之后,第二学年第一个学期,学生根据兴趣可以自主选择专业方向。
专业建立了校级研发中心4个、双师工作室3个、学生科技社团3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课外创新实践活动,以及各类职业技能大赛。
专业定期举行校内程序设计大赛、网页设计大赛、PPT制作大赛等校级竞赛,给学生创造施展个人才能的机会,提升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兴趣和职业技能。
此外,专业开展高职与开放教育本科一体化育人模式试点工作,从2017年开始陆续建立信息安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3个专本一体化班,实现专科与本科、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的融通,为有学历提升意愿的学生提供便捷的升学通
道。
4.资源共建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围绕人工智能技术主线进行系统设计,强调内专业的优势
互补、协同发展,在原有专业建设基础上进行了升级改造,实现了共享合作企业、共享
用人单位、共享专业课程。
专业内各专业均开设了《人工智能应用基础》、《程序设计基础》、《网页制作
技术》等8门课程,学院组建了专门课程团队,将课程思政育人理念融入到专业课程建
设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申报并承担了校内、省教育厅教改项目和课程思政建设
任务,力争将共享课程建设成为“金课”,有效服务专业人才培养。
(三)支撑条件
1.名师双师引领,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实力雄厚
专业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素质稳步提高。专业由博士生导师、“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广东省高职教育信息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作为带头人,引领专业
的建设与发展。内现有专任教师4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1人,博士14人,
高级工程师4人,“全国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师”2人,H3CSE高级网络工程师5人,H3CWLAN无线网络专家4人,网络规划设计师3人,系统分析师2人,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6人,计算机网络管理员技师4人。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为职业教育的高素质
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2.教训赛研一体,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完善
内联外引,整合校内校外资源,搭建研发、实训、竞赛和实习相结合校企协同培养
平台;标准引领,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融合,建设多样化课程资源;信息驱动,开展线
上线下教学改革,初步形成“教训赛研”四维一体协同育人体系。
3.软硬件配套完善,校内外实训实习条件成熟
专业立足广东开发区,专业和广东等国内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和
广东等30多家企业合作共建30多个专业对口、运行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主要
用于学生校外实训、项目实战和顶岗实习。
三、建设目标
(一)国内外标杆专业分析
自主填写
(二)建设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结合广东“双十”
产业集战略,依托广东等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面向广东开发区的人工智能产业链,为制造、养老等行业企业的智能应用产品开发和技术升级提供服务,创新产教协同
育人机制,推进现代学徒制,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以“三教”改革为抓手,以平
台和资源建设为支撑,推动专业各专业的内涵发展,办出特,争创一流。
到2025年,实现“服务产业,对接岗位,成果导向,复合培养”的计算机网络技术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职业岗位技能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育训协同、书证融通。产出一批优秀的国家(省)级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项目,校企合作出版一批活页式、工
个性名作手册式、融媒体等新类型教材,建成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结构化的教学创新团队,争取教师在国家级的竞赛获得奖项,培养一批在广东省有影响力的技能大师,建成
一批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产出一批支撑广东开发区产业和企业发展需求的科
技创新成果。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打造成为省内领先、国内有影响力的高素质技术
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成为服务区域地方经济发展的标杆。
四、建设任务和进度安排
(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对接产业,构建“5939”人才培养体系
在专业的5个专业中,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主线,设置9个以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为
特的专业细分方向,面向3个就业领域,形成覆盖云计算平台运维与开发、网络安全
工程师等9类职业岗位的人才培养体系。
图2-2“5939”的人才培养体系
2.校企合作,构建1+X育训协同培养模式
内所有专业开展1+X证书试点,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形成产业链与1+X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