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医院的趣事”
              ——中三班角游戏案例
一、游戏背景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都有去医院看病的经历,并且在自由活动中幼儿间很喜欢做“小医生”的游戏。在小班时候我们已经开设了“小医院”角区域,而且幼儿有生病去医院看病的经验以及初步的游戏经验,但在游戏中我们也发现幼儿对一些细节问题,例如取药等还不是很清晰。进入中班后,为了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我们继续保留“小医院”角区域,并逐步投放了一系列的材料来丰富游戏情节和支撑幼儿的游戏行为。
二、游戏实录
实录一:
游戏开始了,左季岩是小医院的医生,陈芊羽是小护士。小病人妍妍来看病,医生问:“你哪里不舒服?”妍妍说:“我感冒流鼻涕了。”医生为妍妍做了简单的检查后说:“你给你开瓶
药,去护士那里拿药。”妍妍去了取药窗口,护士给了妍妍一瓶药。过了一会儿,婷婷也来看病,婷婷说:“医生我肚子疼。”医生也给婷婷开了药,护士拿了瓶和刚才感冒一样的药瓶给她。我观察到了这一点,就作为小病人平行介入了游戏,我对医生说:“医生,我脚疼,怎么办?”医生为我检查了下说:“开瓶止疼的药吃吃就好了。”于是我去取药处拿药,护士给我一瓶和婷婷、妍妍一模一样的药瓶。我就问:“这是止疼的药吗?”护士说:“我也不知道。”我拿着药离开了。
分享交流的时候,我问孩子们:“今天你们去哪里上班?发生了哪些事情?”妍妍说:“我今天感冒去医院看病了,医生给我开了着瓶药。”说着拿起了药瓶。婷婷补充道:“我也去看病了,我是肚子疼,护士也给我开了和妍妍一样的药。”我接着说:“我今天脚疼,这是护士给我的止疼片。”说着我也出示了和她们一模一样的药瓶。“怎么你们的药都一样啊?”孩子们说。“对呀,我们三个病人的病都不一样,怎么护士给了我们一样的药呢?这是怎么回事呀?”我问。医生说:“我是开了不一样的药给病人的。”护士说:“药都放在一起的,我又不知道这是什么药。”我问:“那你们出去看病是怎么配药的?”彬彬说:“生什么病,医生开什么药,药都分开的。”彤彤说:“药瓶上有名字的,看看就知道是吃什么病的。”添添说:“要拿着单子去拿药,就不会拿错了。”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说着自己看病拿药的经历。于是我
说:“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护士不乱发药吗?”“可以给药瓶上贴个东西表示是吃什么病的,如果是圆的就是感冒吃的,三角的就是脚疼吃的,方的是肚子疼的药。”彤彤说。“可以有个取药的单子,看单子拿药。”俊俊说。“哦,这些都是不错的方法。那我们下次就给这些药瓶按照你们说的贴上不同的标签,也给医生提供配药单子,这样就不会拿错药了。”
分析:
医生和护士是有一定生活和游戏经验的,知道不同的病要开不同的药给病人,但是由于药都是放在一起的,也没有任何的标记,提供的材料不能支撑幼儿的游戏行为。我在发现护士给病人的药都是一样的时候,我是通过平行介入游戏的方式,自己作为小病人去看病和取药,用反问的语气问护士:“这是止疼的药片吗?”并让她对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思考。在交流分享的时候,我让孩子分享了自己看病取药的经历,孩子们发现无论什么病,他们的药都是一样的。护士解释说是由于药品混在一起导致她分不清楚到底是哪瓶药。我们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根据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讨论出不同的病要开不同的药。并且幼儿想到要通过贴标签和制作取药单来分清药品,说明幼儿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用简单的形状进行分类以及凭单取药。另外在其他材料的提供上我们有适当的留白,材料的留白能引发幼儿对游戏材料的思考。
实录二:
游戏开始前,我给孩子们提供了贴好标签的药瓶以及贴好标签的取药单。
游戏开始了,添添是医生,彤彤是护士。玲玲去医院看病,添添问:“你哪里不舒服?”“我摔了跤,现在脚疼。”玲玲说。“让我来检查一下。”添添说。他一边检查一边说:“还好没出血,吃了止疼片就好了。”说着拿了张方的取药单给玲玲,玲玲拿着药单去小护士这里拿药,护士彤彤看了看药单,给了玲玲一瓶贴着方形标签的药。
过了一会,鸣鸣也来看病,他对医生说:“我肚子疼。”医生给了鸣鸣一张圆形的药单让他去取药。护士彤彤照着药单的图形发放给鸣鸣贴着圆形标签的药。
灿灿抱着宝宝来看病,宝宝是吃坏东西拉肚子了。添添医生给她听听肚子,开了瓶三角形的药给灿灿妈妈。
分享交流的时候,我问医生,今天医院里有什么有趣的事吗?”添添说:“今天很多小病人来看病,我给他们都开药了。”“哪些小病人去看过病了?医生给你们开的什么药呀?”我问。玲玲说:“我摔跤脚疼,医生给我开了这瓶方的药。”鸣鸣说:“我肚子疼,医生给我开了瓶
圆的药。”灿灿说:“我宝宝也是肚子疼,拉肚子了,可是医生给我宝宝恺了三角形的药。”“到底哪个是肚子疼的药呀?怎么医生每次开的药都是不一样的呢?我们上次不是说好的,什么病是吃什么药的吗?你们还记得吗?”“不记得了。”孩子们说。“那我们再来回忆一下好吗?圆的就是感冒吃的,三角的就是脚疼吃的,方的是肚子疼的药。”“那要是医生开药的时候再忘记怎么办呀?”信义说。“怎样才能提醒医生呢?”我问。”做一张表格吧,把毛病画在上面,旁边贴上图形就好了。医生看看是什么毛病,再看看要吃什么药。”建博说。“建博说的方法你们觉得好吗?”我问。“好。”孩子们说。“那我们下次游戏的时候就提供你们说的这种表格式的配药单给医生,这样医生再也不会开错药了。”我说。
分析:
在游戏中我观察到因为提供了取药单以及药瓶上贴上了相应图案的标签,所以护士不会再乱发药,孩子的游戏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由于中班幼儿没有长时间的记忆,我发现由于医生不记得什么图形的药是吃什么病的,导致在游戏中医生根据已有的形状以及自己的想法就认定了这是什么药开给小病人的情况。
在讲评中我和孩子们一起对上次游戏的讲评进行了回顾,帮助幼儿再次梳理了什么病吃什
么药。当有幼儿提出要是医生再忘记怎么开药怎么办时,我们通过集体讨论的方法决定要制作一张配药单给医生看,解决不记得药品的问题。
实录三:
今天彬彬是医生,玲玲是护士。芸芸来看病,对医生说:“我感冒了医生。”“给我看看,你喉咙有点红,回去吃点感冒药。”彬彬看着配药单说,给了芸芸一张圆形的取药单。芸芸拿着药单给护士,玲玲接过药单,根据图形给芸芸一瓶贴着圆形标签的药。
洋洋来看病,洋洋对彬彬说:“我感冒了,很严重!要吊盐水了。”“可是我们这里没有盐水的,要么你打针和吃药。”彬彬说。洋洋说:“可是我在外面吊过盐水的。”“我们这里没有的。”彬彬说。于是彬彬给洋洋开了药,洋洋还去护士那里打了针。
讲评时候,洋洋说:“今天我去看病,我得了很严重的感冒,我想挂盐水,课时医生说医院里没有的,只有打针和开药。”“哦,病得很严重可以挂盐水吗?”我问。“可以的,我也挂过,上次发烧的时候挂过。”妍妍说。“看来一种病有很多种的方法,可以打针、可以吃药也可以挂水。”我说。“那挂水需要哪些东西?”我问。“要盐水、管子、针、纱布。”孩子们
说。“我们现在没有挂水的材料怎么办?”我又问。“我家里有盐水袋袋和管子可以带来。”慧慧说。“那针怎么解决?可以用什么替代?”我问。”“用吸管。”彤彤说。”好的,那么纱布我们班级有的,可以拿出来利用一下。“我说。
分析:
小医院自从提供了取药单、配药单以及药瓶上贴标签,顺利地解决了取药、配药的问题,游戏也进行得很顺利。
生活趣事
幼儿在游戏中提到了要挂盐水,说明他有相关的生活经验并能将经验进行迁移到游戏中来。但是因为没有投放相应的材料,所以医生说只有打针和配药,小病人最终也没挂到盐水。在交流分享的时候我将问题抛给了幼儿,问他们没有材料的时候怎样用解决问题。幼儿自发想出用吸管代替针,家里有袋子和管子等来解决挂水材料的问题,说明幼儿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通过交流分享也让幼儿知道一种病有多种手段,丰富了幼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