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如果有可能出错,就⼀定会出错
今天跟⼤家分享《墨菲定律》第⼆部分的内容。
墨菲定律:唯有计划周全,⽅能避免失误
美国空军基地⼯程师爱德华.墨菲上尉参与了⼀个⽕箭减速超重的实验项⽬,需要安装传感器,传感器有两根线,⼀旦接反的话就不会正常读取数据。不可思议的是,这些传感器安装完毕后,发现这些传感器的接线居然⽆⼀例外的全部接反了。
事后,墨菲上尉承认,这是由于⾃⼰在设计传感器时候,没有考虑到居然有⼈会把线接反,他⾃嘲:“如果⼀件事情有可能以错误的⽅式被处理,那么,最终肯定会有⼈以错误的⽅式去处理它。”⽽这句⾃嘲,也成了20世纪最著名的⼼理学定律——墨菲定律。
墨菲定理在当时⽆疑给⼈们敲响了警钟:技术会⽇臻完美,⽽⼈却始终会出错。如果没有考虑到事情的全部可能性,只要事情有做错的可能,那肯定会有⼈去把事情做错。
只要有⼈参与,就不可能确保每⼀个环节都不犯错,环节越复杂,参与的⼈越多,出错的概率就越⼤。我们解决问题的⽅法越⾼明,我们将要⾯临事情永远会出错,最坏的情况永远会发⽣。
的⿇烦就越严重:事情永远会出错,最坏的情况永远会发⽣。
⼈们⼜将墨菲定律进⼀步深挖,从中阐述四个⽅⾯内涵:
1、任何事情都不会像它表⾯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2、所有任务的完成周期都会⽐你预计的要长。
3、任何事情如果有出错的可能,就会有极⼤的概率出错。
4、如果你预感可能会出错,那么它必然会出错。
墨菲定律警告我们最坏的情况会发⽣,不管对技术还是对概率都不要盲⽬⾃信,另⼀⽅⾯也提醒我们事先要考虑好每⼀种可能性,防微杜渐,消除隐患。
万事必作于细,既然最坏的情况总会发⽣,⾄少我们可以做⼀个周全的预案,这就是墨菲定律给我们的最⼤启⽰。
如果有如果
图⽚发⾃简书App
酝酿效应:“不思考”也是⼀种思考⽅式
浮⼒定律的发现过程充满了戏剧性。古希腊国王召见阿基⽶德,让他鉴定纯⾦王冠是否掺假。接到这个任务后,阿基⽶德苦想多⽇⽆果。有⼀天,
他停下⼯作泡个热⽔澡轻松⼀下,跨进澡盆后⽔溢出来了,⽽且,他发现⽔越深,⾝体就越轻。于是他恍然⼤悟,通过计算将王冠沉⼊⽔中排出的⽔量解决了国王的疑问,⽽也戏剧性的发现了流体静⼒学中的重要定律——浮⼒定律。
这⼀戏剧性的过程,后来被⼼理学家归纳为:酝酿效应。很多时候当我们尽⼒想去解决⼀个复杂或者需要创造性思考的问题时,⽆论耗费多少精⼒都不到正确的思路。在这种时候,暂时停⽌对问题的积极探索,反⽽可能会产⽣关键性的灵感。
这种把难题暂时放⼀放,穿插⼀些其他事情的做法,使⼈们不会陷⼊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能够采取新的步骤和⽅法,使问题得以解决,如我们⽣活中的劳逸结合,以及以分割时间为基础的各类时间管理⽅法,都是从酝酿效应中延伸出来的。
因此,当我们⾯临⼀个难题时,千万不要钻⽜⾓尖,更不要因此⽽对⾃⼰的能⼒产⽣怀疑,可能是我们已经⾛进了讲话的思维定式中不能⾃拔。
要相信我们的⼤脑,他⽐我们想象的更强⼤。⼈脑中隐含着某种迅速⽽直接的洞察和领悟,被称为灵感或直觉。即使我们停⽌思考,⼤脑也会在意识深处,加⼯原来收集到的资料,从⽽产⽣新的想法。
控制错觉定律:相信直觉,但别迷信直觉
所谓“控制错觉”,是指⼈类⾼估⾃⼰的⾮逻辑和⾮统计直觉,仅仅靠直觉做出的⾮理性判断。这是⼈类的本能,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在⼀次次⾯对穷途末路时,必须要相信⾃⼰的直觉,⽽不是把命运交给未知。
由此,“控制错觉”所带来的⾃信,正是⼈类⼀步步进化到⽣物链顶端的动⼒之⼀。但是很多时候,正是这种本能,让我们常常⾃信的犯错。
⼼理学家做过⼀个实验:公司卖的都是1美元,⼀半是由⾃⼰选的号,另⼀半是卖票⼈随机出的。到了快出那天,问他们⼿⾥的如果转让的话,愿意接受多少价格?结果⾃选的⼈出让价格是8.16美元,⾼于售价的8倍,⽽没有亲⼿挑选的⼈,出让价格是1.96美元。这其中的原因在于,⾃选中奖信⼼更强烈,所以价格也更⾼。
但客观来讲,中奖这种偶然性事件发⽣只与概率有关,⽆论机选还是⾃选,中奖概率是⼀样的。在“相信⾃⼰的直觉”和“把命运交给概率”之间,⼈们更愿意相信前者。
在⾯对我们⽆法做出判断的事情时,⼈们就会依赖直觉来做出判断。这种⾏为本⾝没有问题,直觉⾄少⽐听天由命更积极⼀些。在酝酿效应中曾提到,直觉有时候甚⾄会扮演⽐理性更有价值的⾓⾊。
但是,千万要记住,不要让⾃⼰陷⼊“控制错觉”中,要时刻提醒⾃⼰,凭直觉做出的决定仅仅是直觉⽽已,毕竟不是真实意义上的理性决策,它没有其他依据。
图⽚发⾃简书App
⽺效应:“从众”和“盲从”的临界点在哪⾥
“⽺效应”也叫“从众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术语。相信这个效应并不难理解,也⽐较常见。它的核⼼是在体⼒量⾯前放弃个⼈理性判断,⽽追随⼤众的倾向,并否定⾃⼰的意见,且不会主观上思考事件的意义。
从众⼼理我们也不应该简单的否定,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过去⼈⼒进化的过程中,从众⾏为却⽆疑是⼀种⽣存良策。
然⽽⽣活中有不少缺乏主见,轻易从众的⼈,也有⼈会专门利⽤这种⼼理达到⽬的。
遇事不能不加分析的顺从⼤众⾏为,不能盲⽬随波逐流。当⼤众⾏为理性正确时,⾃然要跟随,当⼤众⾏为被⾮理性主导时,则要谨慎对待。
巴纳姆效应:似是⽽⾮的“真理”⼀⽆是处
⼈们常常认为,⼀种笼统的、⼀般性的⼈格描述⼗分准确的揭⽰了⾃⼰的特点,当⼈们⽤⼀些普通的、含糊不清的、空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个⼈的时候,⼈们往往很容易就接受了这些描述,⽽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这就是巴纳姆效应,⼜称弗拉效应。
巴纳姆效应的典型例⼦,就是那些关于星座与性格之间联系的论断。仔细分析这些性格描述你会发现,⽆论你阅读哪个星座的性格,75%以上都符合你的性格特征,这就是巴纳姆效应的厉害之处:主观验证的作⽤。
主观验证能对我们产⽣影响,主要是因为我们⼼中想要相信某件事的欲望。如果想要相信⼀件事,我们总可以搜集到各种各样⽀持这件事的证据。就算是毫不相⼲的事情,我们也可以到逻辑,让它符合⾃⼰的设想。
⼈们喜欢“看上去跟⾃⼰相关的观点”胜过了“正确的观点”,⽽什么观点会让绝⼤多数⼈觉得相关呢?正是那些似是⽽⾮、摸棱两可的描述。
这也是巴纳姆效应给我们的启⽰:⾯对“看上去跟⾃⼰相关”的观点和模糊不清的表述时,我们要保持头脑冷静,对⾃⼰的判断慎之⼜慎。
奥卡姆剃⼑原则:砍掉⼀切烦琐的旁枝
英国逻辑学家奥卡姆指出:对于同⼀理论或者命题的论证,多种解释和证明过程中,步骤最少,最为简洁的证明是最有效的。概括起来就是“如⽆必要,勿增实体”。简洁的理论才是好理论。
在经济管理⽅⾯,这⼀理论也很有效。
⼀家⼤型企业为了实现⼀百万件新产品的销售量,召集了最优秀的营销⼈才,不分昼夜的讨论开会,最后得出了⼏⼗种针对不同客户类型的销售⽅案。这时,美国著名的营销管理⼤师博恩建议在这个问题上应⽤奥卡姆剃⼑原则:为什么只想着通过这么多不同的渠道,向这么多不同的客户销售数⽬不等的新产品,却不选择通过⼀次交易,向⼀家⼤公司销售⼀百万件产品呢?
这句话⼏乎推翻了这⼏天的全部讨论结果。于是⼤家重新坐起来头脑风暴,发现在合作的企业中,有⼀家公司拥有数百万客户,⽽且这家公司在推⼴他的产品时需要向客户赠送礼物。于是,数⼗种⽅案简化成了⼀套⽅案:搞定这家公司的客户礼品单⼦,最终他们的⽬标实现了。
当然奥卡姆剃⼑不是割草机,不能乱砍⼀⽓,只有深刻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真正的化繁为简。
现在越来越倡导简约主义,简洁⽽不简单,这便是奥卡姆剃⼑原理的正确⽅式。
以上内容摘⾃张⽂成著作的《墨菲定律》,⾮常值得推荐的⼀本书,预知更加详细的信息和更多案例,请翻阅原著。
图⽚发⾃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