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猫的资料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是鼓励学生在课内外大量阅读,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具备独立阅读能力。如果能够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的各种资源,使学生在课堂上习得一些读书方法,并将这些方法熟练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能力的培养便落到了实处。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表达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观点。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配合这样的理念,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从四年级开始,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阅读链接”,为学生提供相关语料,拓展阅读。但在实际教学中,这部分材料往往被当作“软任务”,只是让学生自己随便读读,简单处理,甚至忽略不用。其实,从教材编排意图来看,安排“阅读链接”的目的远不止是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阅读的材料这么简单,它更是一种提示,一种引导:提示要想形成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一定要大量阅读;引导师生怎样配合课文进行拓展性阅读。每位教师如果能够把握每个“阅读链接”的内容和方法的要点,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那么,无论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还是对学生读写能力的稳步提高,都会有很大帮助。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从四年级上册到六年级下册,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共安排了17个“阅读链接”。这样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整合”的课程理念,“阅读链接”不是单纯的阅读材料,而是课文学习的有机
组成部分,教科书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研读教材,要揣摩每个“阅读链接”的编写意图,将之与课文学习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用好“阅读链接”,使其“物尽其用”。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一、利用“阅读链接”,深化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案例1】四年级上册编选了课文《给予是快乐的》。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之后,能够体会到奉献、付出是令人感到幸福的。领会到这个主旨之后,可以让学生读读课文后面链接的小短文《给,永远比拿愉快》,并让学生自由地谈谈读后的感受。在学生交流感悟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加以点拨。比如,课文中写了“给予”的具体行动,而课后的阅读链接告诉我们,“给予”并不一定要有具体行为,其实,给人们留下任何美好的东西都是快乐的,比如,好的思想,美好的回忆……只要“给”,都比“拿”愉快,付出永远比索取幸福。这样,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刻。
【案例2】六年级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不少教师给学生补充了大量的课外资料,用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其实,这篇课文后面链接的阅读材料──爱因斯坦写的《悼念玛丽·居里》恰是对课文最好的注脚,不妨让学生潜心读一读,学生会发现,爱因斯坦最为称道的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与课文中谈及的“美丽”是如此吻合。
“我们不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做出的贡献。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道德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会毫不妥协地并极为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光明的未来。”
课文中所讲的“美丽”,主要有两点:一是居里夫人科学成就的伟大;二是居里夫人在科学道路上不懈追求的精神,以及她淡薄名利的品格。这两点,在爱因斯坦的悼念文章里都得到了印证。学生通过这个阅读链接,可以更深切地体会到:百年之前的爱因斯坦和今天的作家梁衡,都如此讴歌居里夫人的这些崇高品德,那么,这种美丽,必定是“跨越百年”的,是永恒的。
此外,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后面链接的小诗《浓碧》,《触摸春天》后面链接的海伦·凯勒的一段话,都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浓碧》以优美的语言进一步让
学生体会漓江水的“绿”;海伦·凯勒的一段文字可以让学生深入体会到盲人是怎样感受世界、热爱生命的,从而激发学生珍惜时间、热爱生活。
二、对比阅读,关注不同文章的表达方法
描写同一个事物或同一件事情,不同作家会采取不同的表达方法。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对学生的习作有什么启发?通过同一题材的对比阅读,引导学生关注作家的不同表达方法,并得到一些启示,也是一部分“阅读链接”的编排意图。
【案例3】四年级上册课文《猫》。课后链接了周而复和夏硏尊描写猫的片段。三位作家,内容、写法各不相同。从内容上看,老舍主要写猫的性格特点,周而复写猫的外貌,夏硏尊写人对猫的喜爱。从写法上看,老舍运用曲笔,明贬实褒,每个段落笔墨不多,可爱的猫咪便栩栩如生,如在眼前;周而复主要用白描手法,正面描写猫的外貌特点,其间运用了几处比喻,便使它跃然纸上,即使没有见过猫的人也能知道它的样子;夏硏尊的一段文字基本是侧面描写,从邻居、路人、妻儿和“我”对猫的态度着笔,凸显猫的可爱。三位作家选取的角度不同,写法不同,但同样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当然,教学当中,学生可以不必说得特别准确和到位,但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感受、对比。这样,可
以在方法上得到启示,并能在今后的习作中,借鉴三位作家种种描写小动物的方法。
【案例4】六年级下册课文《北京的春节》。课后
链接了梁实秋《过年》的片断和斯妤《除夕》的片断。这两个阅读链接是课后思考题的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将这两个片段同课文中的相关段落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自己的习作有什么启发。学生通过对比,会发现在不同作者笔下,无论是节日的特点、人物的感受,还是表达的方法,都有不同之处。在课文中,小孩子是最喜欢过年的。但在梁实秋的《过年》中却写“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天天打扫剩菜”,守岁“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去吃”,写出了“我”的另一种感受。再如《除夕》,介绍了福建的过年习俗,可以让学生和课文中的除夕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
三、读写结合,凸显语文学习的价值
【案例5】五年级下册课文《威尼斯的小艇》。这
是一篇经典课文,着重描写了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和威尼斯人与小艇的密切关系,从“小艇”入手,表现了威尼斯这个城市的特点,展示了威尼斯人的水上生活画卷。后面
链接了散文《威尼斯之夜》,从夜空的清澈明净和夜晚的清新恬静两个方面,写了威尼斯美丽的夜晚。两篇小文,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同一个城市的面貌,落笔点各有侧重,写法上各有特点,形成互补。学生读了这两篇文章,可以体会到,不论是写一个地方还是写一个人、一件事,一定要抓住它最有特点、给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不能大而求全、面面俱到。课文后面也据此设计了小练笔,让学生写一写家乡景物。这个小练笔,建议教师应该在学生读过上述两篇文章,有了自己的心得之后再写。
又如《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请学生在读了课文和阅读链接之后,写一写自己的体会。这样的设计,不仅将课文内容与链接内容联系起来,更将读与写结合起来,有助于促使学生潜心阅读,深入思考,并练习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四、由文生发,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的链接内容看似与课文内容关联不大,但实际上是对课文所暗含的学习方法的一种故事性诠释。学生通过读阅读链接,可以更清楚地获知课文要传达的潜在意义──勤于观察和积累才能写出好文章。
【案例6】四年级上册课文《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从生活出发,写了作者通过对学校和家里生长的爬山虎的观察,清楚地获知了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而文后的阅读链接却编排了关于托尔斯泰的一则小故事。阅读了这个故事,学生会恍然大悟:课文除了介绍爬山虎的脚,还告诉我们,要想写出好文章,平时要多观察、勤积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学生不仅拓展阅读了一段语言材料,还由此获得了有益的启示。
除了以上列举的阅读链接的几种作用之外,有的阅读链接还具有资料性质,为学生提供了与课文有关的一些背景知识。比如,四年级下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一首表达对世界和平的渴望的儿童诗,后面链接了《儿童和平条约》,学生通过阅读,丰富了知识,拓宽了视野,体会到和平的可贵。
当然,每个阅读链接的属性和作用并不是单一的,可能同时兼有几种用途。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去自主阅读、感受、思考、交流,从中获得启示,习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点拨、引导,带领学生渐渐学会读书的方法,并使之形成能力,化为习惯,千万不可用标准答案取代学生体验和感悟的过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