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犹太邻居
我们这栋公寓大楼的居民,虽是各扫门前雪,相互不来往,但每当在楼道里或是院子里相遇时,彼此却是笑脸相迎,热情哈罗。惟有三单元的犹太老人费佛伯格与众不同。和他碰面时,若不先展露国际语言微笑,不主动哈罗,他会如同影子一般,无声地从身边摇晃而过。倘若主动和他打招呼,他的一声哈罗,也是颇为艰难地从翕动的嘴唇里飘出来。
  然而,我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套中人”竟会有一天登门造访。
  “哈罗,史蒂文!可以进来吗?”
  “当然,请进,费佛伯格先生!”我从僵硬的状态清醒过来,热情地将犹太老人迎进屋。
  “费佛伯格先生,喝茶还是咖啡?”
  “不必客气,史蒂文。我今天在录影公司租了《辛德勒的名单》录像带,可偏偏不巧,我的录像机有了毛病。如果方便,我想请你共同欣赏。有兴趣吗,史蒂文?”
  这部风靡了世界影坛,囊括了十多项国际大奖的影片,我不但看过,还托朋友复制了一套,可难得这位孤独的老人亲自登门,何况,他还是个犹太人。出于对犹太民族命运的同情和尊重,我佯装惊讶的喜悦,兴致勃勃地和他共同欣赏这部美国艺术大师斯皮尔伯格的巨片。
  当悲壮的音乐响起来时,随着荧光屏上的第一个画面,费佛伯格全身便抖动起来,跟着他那浑浊的眼泪从眸子里流了出来,流过苍老的面颊,滴入浓厚的胡须。渐渐地,随着剧情的发展,他失声断气地抽泣,仿佛要把整个犹太民族遭受的苦难全部倾吐出来。而我,不知是又一次被斯皮尔柏格的艺术魅力震撼,还是被身旁这位犹太老人心裂肠断的哭泣所感染,尖锐的隐痛撕裂我的五脏六腑,泪水如泉水般流溢出来。
  当我们从血淋淋的画面回到现实中来时,费佛伯格又恢复了套中人别利科夫式的表情。脸孔僵硬,似乎涂满了石膏。当他拿着录像带姗姗向门口走去时,猛然间回过头来,对我说道:“史蒂文,不好意思,我租这盘带用了两元钱,咱们一人一半,你应付给我一元钱。”
我呆呆地望着那张泪痕斑斑的老脸,险些失声惊讶地叫起来。待我清醒过来时,急忙出钱夹。可偏偏不巧,只有一枚两元钱的硬币。
  “没关系,我先欠你一元。”老人以敏捷的速度,从我手中拿走两元钱。
  我直瞪瞪地望着他在门口外消失,连一句拜拜都说不出来。
  大约十分钟后,门铃响了。悦耳的铃声似乎向我传递了一种莫名其妙的信息,预告犹太老人的再度登场。我蹑手蹑脚地走到门前,通过门镜向外窥望。
  果然是他,费佛伯格先生!
我屏住呼吸,悄悄躲进卧室,任凭门铃响个不停。
  我并非因为一元钱而神经错乱,是我一直恪守着我的处世哲学:不和悭吝人打交道。因为一颗自私的灵魂,带给他人的是种种不快,而那种不快还往往花样翻新,变化无穷,令人哭笑不得。
  当日下午,我和几个文友去海滩露营,三天后返家。在院子里我遇见了费佛伯格先生。他急忙走到我跟前,如释重负地吐了一口气:“史蒂文,不好意思,这三天我天天按你的门铃,还好,一元钱没利息可算。若是大数目,我还得付你利息。”说罢,塞给我钱,蹒跚而去。
  我望着手中的一元钱,伫立在灿灿的阳光下。
  “哈罗,史蒂文!”是九号南斯拉夫女人玛丽娅的声音。
  她那幽深的灰眸子,直勾勾地望着我手中的一块钱,涂满唇膏的嘴唇,冲着犹太老人的背影,挤出了一个鄙夷的笑容:“史蒂文,那个老葛朗台是不是借口自己家中的录像机出了毛病,用你的录像机共同欣赏《辛德勒的名单》,然后拍拍屁股,叫你付一元赞助费?”
  我惊讶得喃喃说不出话来。
  “哼,好一个生财之道!他先到我家,请我欣赏。我心知肚明,和犹太人决不会有白吃的午餐。我将计就计:对不起,我的录像机也不灵了。”
  玛丽娅说着说着走到我跟前,戒备地向四周扫了一眼,低声说道:“史蒂文,你能否提供一下线索,除了你家,费佛伯格还和哪家共同欣赏《辛德勒的名单》。只要再出一家,我就可以到录影公司,告发他从事非法经营。”
  大约一星期后,我应几个文友之邀,去唐人街饮茶,交流爬格子的甘苦。走出中央火车站,我看见人中的费佛伯格。他手提大包裹,步履显得十分艰难。
  不知为什么,我耳旁突然间响起了九号南斯拉夫女人玛丽娅的声音:非法牟利!犹太老人手中的大包裹,在我的想像中变成了一盘盘《辛德勒的名单》录像带的复制品。莫非,他真的财迷心窍,从事非法营业?
  我如同一个好事的女人,悄悄地尾随他来到了中央火车站附近的公园。不料,出现在我眼前的竟是一幅动人的画面。
  “你们好,我的小天使,我的救命恩人!”犹太老人一面说,一面从包裹里取出各种食品,撕成一块块,向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鸽子抛去。
  不知是好奇心的驱使,还是被眼前的情景呼唤,我慢慢向犹太老人走去。
  “吃吧!吃吧!……”犹太老人望着鸽子,喃喃自语。一颗颗晶莹的泪珠,沿着青灰的面颊流了下来。
  我的出现,他视而不见。我的哈罗,他也充耳不闻,似乎沉醉在另一个世界,变成了无形的存在,我只好尴尬地坐到长椅上。
  “鸽子是我的救命恩人。”犹太老人望着美丽的晴空,不知是自言自语,还是对被冷落在一旁的我讲起了他的故事。
  在二战期间的波兰,全家七口只有他和父亲逃出了德国法西斯的虎口,躲在树林里。一天,父亲外出寻食,再也没有回来。小小年纪的他,在饥饿的煎熬中奄奄一息时,不知从何处飞来了一只美丽的鸽子。强烈的求生欲望顿时焕发了他的生命力。他将鸽子抓到手,咬破了鸽子的脖子。那热乎乎的鲜血,血腥的嫩肉,将他从死亡线上救了出来。他将鸽子的骨骸埋在一颗大树下,跪在鸽子的坟前大哭了一场。不知又过了多少天,当他似乎变成了一具尸体,躺在鸽子坟旁,告别人世时,被游击队发现了……
  一只美丽的鸽子飞到犹太老人的脚下,老人深情地望着它,一滴眼泪在苍老的面颊滚动,在阳光下闪着光。
(节自《交际与口才》2005年第8期,作者李明晏)
1.“套中人”是哪位作家笔下的典型人物?(1分)
答:
2.小说《我的犹太邻居》写到了“费佛伯格”的三次泪水,你认为三次泪水表现了老人怎样的内心世界?(4分)
答:
3.小说中“我”对犹太老人的认识前后有怎样的变化?你从这一变化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7分)
变化(4分):
启示(3分):
4.小说中的“费佛伯格”性格鲜明,请针对其某一性格特征试作具体分析?(4分)
答:
5.“玛丽娅”在文中有哪些作用?(4分)
答:
我和邻居
差不多先生传
    ①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②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③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④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⑤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⑥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 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⑦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⑧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⑨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
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话,方才绝气了。
  ⑩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帐,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
  他的名声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
(选自《实用人生》,花城出版社1991年版,作者胡适)
1.通读全文,给差不多先生写一篇100字以内的简介。(5分)
答:
2.第②段一连用了五个“不很”。请你说说作者的用意。(4分)
答:
3.你认为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
4.试比较本文与《种树郭橐驼传》的写法的异同。(4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