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盛名之下对文学的坚守
作者:
来源:《杰出人物》2018年第07
        1955217日,随着一声声脆亮的啼哭,一个孩子降生在山东高密的黑土地上。小学时,初通人事的他就迎来了三年困难时期,也许是因为物质生活极度匮乏,那时莫言已经汲取了大量的精神食粮。书籍,是他饥饿時期最富足的精神慰藉。无论是古典名著《封神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还是革命小说《青春之歌》《破晓记》《三家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他都甘之如饴。
        即便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莫言辍学在家,在农村种高粱、种棉花、放牛、割草时,他也不甘於命运的安排,在无书可看时,他甚至看《新华字典》,尤其喜欢字典里的生字。後来,莫言靠着《中国通史简编》这套书度过了岁月,接着又背着这套书走出家乡。
        历时十年的风波过去後,21岁的莫言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幹事等职务。他茹毛牛饮,涉猎广泛,阅读范围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政治各个维度。在部队担任图书管理员的四年时间里,莫言阅读了大量书籍,将图书馆里1000多册文学书籍全部扫光
        19815月,莫言初出茅庐,发表首篇小说《春夜雨霏霏》,1984莫言红高粱年秋,著名作家徐
怀中在解放军艺术学院(现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创建文学系,他看到莫言的《民间音乐》後,十分欣赏,给了莫言破格参加考试的机会,莫言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成为当中的一员。到了1985年初,莫言的锋芒如炬,一篇《透明的红萝卜》轰动了文艺各界,张洁形容《透明的红萝卜》是一个天才作家诞生的重要信号。1986年,莫言的《红高粱》再一次创造奇蹟,又一部天才般的美妙作品让文人津津乐道,《红高粱》作为一部出的作品,得到各界普遍关注和讚誉,很快被影视化,莫言二字开始真正走入大众视野。19882月,在张艺谋的导演下,由《红高粱》改编的同名电影在柏林电影节获得金熊奖,成为首部获得国际A类电影节最高荣誉的中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