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读过的莫言长篇小说经典评论
莫言的作品,一直都是不温不火。在我的记忆中,他的作品没有贾平凹的写的精彩,没有阎连科写的深刻,没有刘震云的写的有趣,但是他有天马行空的思想,神秘独特的内容, 精彩又。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一点也没觉得奇怪。
长篇小说
一、《红高粱家族》
莫言1986年向汉语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奉献的一部影响巨大的作品,被译为二十余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小说通过“我”的叙述,展现了抗日战争年代“我”的祖先在高密东北乡上演的一幕幕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故事。
二、《食草家族》
莫言1987至1989年创作的一部肆意挥洒奇崛想象的作品,被誉为当代汉语文学中将荒诞与魔
幻发展到极致的长篇力作。小说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描写生活在贫瘠而富饶的土地上的世世代代人们与大自然的关系。
三、《酒国》
《酒国》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单一的意义指向,它的意义是滑动的、变幻不居的,在话语方式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反讽、戏仿和悖缪的手法。 这是一部小说文体的“满汉全席”,它集侦探小说、残酷现实主义小说、表现主义小说、象征主义小说、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武侠传奇小说、抒情小说、结构主义小说于一体。   由中国杰出小说家莫言原创的《酒国》……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实验性文体。其思想之大胆,情节之奇幻,人物之鬼魅,结构之新颖,都超出了法国乃至世界读者的阅读经验。
四、《四十一炮》
《四十一炮》以九十年代初农村改革为背景,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折射出了农村改革初期两种势力、两种观念的激烈冲突,以人性的裂变,人们在是非标准、伦理道德上的混沌和迷惘
五、《檀香刑》
作者让刽子手当上了主人公,一板一眼地讲述着杀自己同类时的方方面面。对于细节近乎偏执地描绘,让人从文字里真真切切地体会到疼痛。刽子手把杀人当成了艺术,事业,再拔高一点,可以说是信仰。各种酷刑层出不穷,随时随地可以花样翻新。凌迟的时候,五百刀结果,一刀不能少,一刀不能多,每一刀要割下一样重量的肉,最后一刀要削去心头。还有檀香刑,难以想象为了一次行刑如此费时日地煮油,浸泡,搭台,当然还有那一下接一下地敲击,檀香木在内脏间游走,最后破体而出。
六、《生死疲劳》
这一次,他所虚拟的那个世界――高密东北乡,焕发出更为奇幻而自然的光芒。他就是那里的缔造者、魔法师甚至是神灵,又是那里的人物草木尘埃,他超然物外,俯瞰着他所创造的芸芸众生,将其领悟了生命大义的深情至性渗透于毫发细微间,他沉浸其间,为人、为驴、为牛、为猪、为狗、为猴、为世纪婴儿,游走阴阳两界生死轮回之间,将五十年的坎坷多难悲欣交集的尘世百劫演绎得淋漓尽致,虽有轮回往复的过程,却没有落入因果宿命的陈窠,虽有章回小说某些因素的借用与激活,却又能出脱的无挂无碍无拘无束……。
这部长达五百四十页四十九万字的《生死疲劳》,是他对自己的一次里程碑式的超越,比之十年前倍受瞩目的《丰乳肥臀》来得更为成熟而精彩。
七、《天堂蒜薹之歌》莫言红高粱
“小说家总是想远离政治,小说却自己逼近了政治。小说家总是想关心人的命运,却忘了关心自己的命运,这就是他们的悲剧所在。” 书中描绘的那片苦难的土地上的苦难的农民,背负着苦难的命运,作者再一次把现实生活中血淋淋的伤疤揭开,把社会阴暗的一面崭露在我们面前,那种悲天悯人的愤怒让我们为之一振
八、《十三步》
我们在听一个坐在笼子里的人说故事。给他喜欢吃的粉笔是让他说下去的动力。我以为你是张赤球,也以为你是方富贵,后来又觉得你既是李玉蝉又是屠小英。你的名称转换让人混乱,你知道每个人心里在想什么,你也知道每个人过去的故事,那么多的历史你都知道。 到最后,本来就死了的人还是死了,只不过以别人的面貌又死了一遍。被悲剧命运......
九、《红树林》
莫言1998至1999年创作的一部背景离开他的文学王国“高密东北乡”的长篇小说。小说中既有对权欲、钱欲、情欲、性欲等现代都市生活中的阴暗面的淋漓再现,也有对老一辈革命历史以及老一辈的子女在现实生活中的爱恨情仇的生动描写。
十、《丰乳肥臀》
1997年《丰乳肥臀》夺得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获得高达十万元人民币的奖金。该书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同时也引起了很大争议。
小说热情讴歌了生命最原初的创造者--母亲的伟大、朴素与无私,生命的沿袭的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并且在这一幅生命的流程图中,弥漫着历史与战争的硝烟,真实,不带任何偏见,再现了一段时期内的历史。
十一、《蛙》
莫言说,属于一些特定时代与体的名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比如农
民工,比如计划生育。而具有普遍人性的人物则会在人们心中长存,比如孔乙己,比如包法利夫人。
 
对比之前读完的四世同堂,祈瑞宣就是一个跃然纸上,生动异常的普遍人性的人物。我甚至觉得他就生活在书本下面。我似乎合上书就能拍到他的肩膀,抓住他的衣领。边读便觉得感同身受,真的,中国的知识分子啊,就是这么瞻前顾后,唉,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啊。
计生政策已经实行了32年了,到今天百弊丛生,但是仍然没有动摇的迹象。面对着汹涌而来银发浪潮,极端突出的年龄结构失衡和性别比例失调,天量的失独家庭,计生委利益集团就是不愿意调整政策。莫言的《蛙》是从人性的角度反思计生的一大力作。姑姑从当初的不遗余力,到最后的赎罪与反思,就是对这一政策的反思。问题是姑姑的赎罪,不能代替政策层面的反思与赎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