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莫言作品管窥中国文学外译的短板及对策
摘要: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推动了国家文化之间的传播与沟通,而在“让文化走出国门”这一理念影响下,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也越来越丰富。现阶段,中国当代文学已在海外得到大范围传播,这不仅充分彰显了中国文学在国际文坛的影响力,同时也推动了中国文学作品走出国门。自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以来,其作品已逐渐成为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引领者。但在中国文学外译过程中,仍存在一定问题。基于此,本文将以莫言作品为例,分析中国文学外译的短板,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莫言作品;中国文学;文学外译
引言
目前,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互动逐渐频繁,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范围内也得到了大规模传播,甚至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而语言学家萨培尔曾明确提出:“传播即文化,文化即传播”,而对于翻译人员来说,文化信息的传播往往需要依托于特定的语言符号。为助力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范围内发挥更好的传播效果,翻译人员更应在遵循“文化走出去”观念的基
莫言红高粱
础上,对原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精准的表达,让作品所表达的文化价值和魅力受到更多喜爱。而以莫言作品为例,针对性分析我国文学外译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并总结其对策,也具有极强的现实及理论意义。
1.中国文学外译的短板
1.1外译本在目标受众中的可读性较低
在进行中国文学作品外译时,其存在的一大主要难题便是此类作品在外语读者中的接受度普遍不高,而这主要是因为翻译人员犯下了过度异化和过度归化的错误,以至于作品翻译不到位,外语读者对其接受程度自然难以提升。以莫言作品《蛙》为例,在莫言笔下,蛙并不只有普通动物这一身份,文中对其强大繁殖能力的描写便是为了映射中国人口以及计划生育。但在对该作品进行英译时,蛙的身份被局限,无论是外译本的命名还是文中内容的具体翻译,都为真正展现其内在含义,外语读者自然无法通过译本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在此过程中,文化信息传播的效果也大打折扣。由此便足以证明:仅通过简单的符号转化,根本无法精准表现文章内涵,这也是文化传播面临困境的一大主要原因。而为有效改善此类问题,翻译人员就必须加强不同符号的结合,在推动共享信息建立的基础上,进一
步提高语言符号的阐述及表达能力。
1.2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不可译性
在进行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外译时,语言和文化之间也存在不可译性。而这种不可译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语法修辞以及语音词汇之间的差异。以莫言作品《红高粱》为例,作为莫言最早也是被翻译最多的文学作品,《红高粱》在不同国家的译本中,有不同的原著名。英文版译名为“Red sorghum:a novel of China”,翻译为中文便是:《红高粱》:中国的小说,而法文版译名为Leclan du sorgho,Le clan,这一译文不仅直接省去了“红”字,还将其译为高粱之家族,德文版译名更是直接省去“高粱”二字,将其翻译为“ Das rote Kornfeld”,中文释义为红庄稼地。这些对于原著名的翻译所以本土文化相契合,但因国家区域文化差异产生的文化信息不可译性也表现得昭然若揭。
2.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的对策
2.1提升译者综合能力
在中国文学作品外译过程中,中国译者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作为母语为汉语的中国译
者,其对原著作品的文本理解并不存在太大问题,但在翻译过程中,其大多因无法熟练掌握目标语,以至于翻译文本有时偏颇,进而导致目标受众可读性降低。而在此基础上,中国译者必须高度重视自身能力的提升,加大英语阅读写作,进一步培养自身跨文化素养,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样才能为中国文学作品外译事业奠定良好基础。而外语译者也应加大于本国译者或原作者本人的沟通,保证自身对原著作品形成正确且深入的理解。在莫言众多作品的外语译者中,葛浩文教授以及其太太林丽君教授便是其中典范,两人的合作翻译模式不仅降低了原著作品的重大理解偏差,同时也减少了译文的表达失误。
2.2合理选择翻译的作品
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充分展现国家核心价值观,弘扬国家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同时还能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而政府在选择外译文学作品时,更应广泛征求众意见,在咨询译者建议的基础上,对所译作品进行全方位研究探讨,防止因作品翻译不到位或文化冲突导致的翻译作品接受程度过低等现象。与此同时,必须加大对翻译人员的遴选考察,保证译者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以及文学修养,重点关注翻译作品质量,防止大量劣质翻译作品进入国外市场,从而影响到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传播效果。
结语
中国文学作品的外译是一件意义深远,在进行中国文学作品外译过程中,必然会面临诸多困境及制约。而作为外译事业的主要发起人和引领者,国家政府必须为外译事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支持,作品译者也应坚持严于律己,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及专业能力,推动中国文学作品走向世界,助力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参考文献:
[1]曹娟. 莫言诺奖作品《蛙》的乡土特与世界气派——一个中国文学作品翻译的视角[J]. 青年文学家,2018,(26):32-33.
[2]徐明玉. 浅谈文学作品外译中的文化表征路径——以莫言英译作品为例[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7):149-152.
[3]刘贵珍. 中译外文本选择的“全球本土化”策略——莫言作品外译的启示[J]. 对外传播,2016,(11):51-53.
[4]赵丹. 中国文学翻译的现状及其对策——由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引发的思考[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06):152-155.